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沿口古镇-攻略西南地区-游记线路功略 |
[游记]四川沿口古镇-攻略西南地区-游记线路功略 |
2007-08-02 kuuyoo.com |
沿口古镇古为水陆“通商巨镇”。其繁华源于嘉陵江畔的沿口码头。 镇上有胜利街,街两边系木屋建筑;民主街上保留有吊脚楼; 半边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回民的集居地,有保存完好的马家清真寺、黄家清真寺。马家清真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码头--沿口古镇 作为几百年的水码头,武胜县沿口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城镇格局在川内独一无二。城镇建筑依山势地形而建,高低衔接,错落有致。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沿口古镇不少地方已经十分破旧,急需立即整修。 据武胜县旅游局局长高志坚告诉记者,该县已经请有关专家制定古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估计年内可以完成。古镇的修缮和保护,将古镇从濒临坍塌命运中拯救出来,这些都需要政府专门拿出资金投入,同时需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商参与到古镇旅游开发上来。 口袋形格局天赐良址 沿口古镇就坐落在嘉陵江边。只见排排青瓦房鳞次栉比地分布在一个凹陷的山谷中,茂密的竹子和树龄上百年的古树,掩映着穿斗木结构的古建筑,有的建筑已经出现了断壁残垣般的破旧。古镇街上商贾云集,交易繁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放眼四望,古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在这里,嘉陵江围成一个天然的半岛。半岛尖端正对江对面一个凹陷的山谷,山谷似口袋,内大口小,袋口正对嘉陵江“几”字型凸起的部分。沿口古镇就镶嵌在山谷之中,冬避严寒,夏迎凉风,自得天赐良址。 据武胜县县志记载,沿口古镇最初系蒙古大军在征讨合川钓鱼城时修建的屯兵点,处于军事上的考虑,故选择了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还给这里取了个名字叫武胜,取“以武取胜”之义。蒙古军队退走后,这里成了百姓的聚居地,自宋代以来,渐渐形成城镇,后来成为武胜县治所在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因退避洪水,武胜人才在稍高的地方建了新县城。就这样,沿口古镇渐渐被人遗忘,随着岁月的流逝,古镇日渐苍老,时遭破损,今天保存下来的仍有0.5平方公里。沿嘉陵江边的两条街已经被拆除,现在只有解放街和半边街还保存着原样。 留在武胜人记忆中的还有一大胜景。沿口自古以来就是嘉陵江中游一个重要的水码头,听一些老人讲,过去武胜属于南充管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充有一支由上百艘船组成的“嘉陵江船队”,白天,船队浩浩荡荡地经过古镇跟前,将古镇的一些特产带出去,并将上海、重庆一带的百货带进来,每当船一靠岸,装卸货物的热闹景象难以形容。 深闺中的“小家碧玉” 走进古镇,记者踏上一条古街。只见街沿的青石条,下坡处的青石阶梯都已被磨损得没有了棱角,脚步所踏处留下深深的痕迹。两边的木头青瓦房里还住着一些居民,男男女女闲适地坐在家门前聊天。往下一直走下去,街两边有些房屋已经被拆除,只剩下空荡荡的石阶。 这条街从山坡上直通山坡下江边,与解放街汇合。解放街是古镇最繁华的一条街,各种店铺接二连三,不同地摊叫卖连天。这条街上没有一点现代建筑,全是明清风格的穿斗木结构房子。有几处房屋自然垮塌,只剩下歪来倒去的柱梁;有的房屋窗户脱落,或悬吊半空,但窗花雕刻精美。 从解放街口绕过去,以前有一条小溪,从坡顶流下注入嘉陵江,而今小溪干涸。小溪将古镇分成两半,另一半最典型的街道是半边街,半边街直通江边的一端就是古时候的码头,码头上面有几十步石梯。此街沿溪边建造,临溪一边有一排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青瓦飞檐,粉壁红梁,颇有气势。 这条街上有过去的戏院,后来的川剧团旧址,还有两大清真寺和古老的烧酒作坊。古老的烧酒作坊虽已经废弃多年,但似乎还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香。 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住在镇上的主要是回民,尤以马、黄两姓最多。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这里的两大回民家族均是明末清初从湖南迁来的,最初的清真寺均未建在现在的地方,清乾隆43年,马、黄两大回民家族才在沿口古镇分别建造了一座清真寺———马家清真寺和黄家清真寺。 胜利街与坡顶相连的一端,曾有一座横跨街道的过街楼,上世纪被毁。过去,楼上青瓦飞檐,门窗雕刻十分精美,楼上美女晨起对镜梳妆,常常招惹楼下行人驻足观望。 |
转自:http://www.kuuyoo.com/default/outdoor_outdoorlinecon/26/6816.html5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