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星堆:古蜀国的源头 |
[游记]三星堆:古蜀国的源头 |
2008-05-22 live.com |
2月3日 去三星堆之前,学生就告诉我:三星堆将长江流域的文明提升到了和黄河文明同样的高度,到成都必到三星堆。 一直以来,黄河流域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为我们悉知,我们自称的“炎黄子孙”,也是依照炎帝、皇帝的传说而来。但是来到四川,谈及本土文化,当地人讲述的是古代蜀国的第一任国王蚕丛,第二任国王鱼凫,带领着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们耕作生息,通天祭神,开创了极具特色的,充满诡谲色彩的巴蜀文明。 每个民族,每个国度,每个地区,在讲述自己历史和文明的时候都会留下许多遐想和未解的空间,为自己的发源镀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于是才有了传说,才有了考据,才有了历史之谜,才有了探索发现,才有了追寻者的脚印和游客的唏嘘。 1929年,居住在四川广汉月亮湾的燕家大院的燕老爷子无意间挖出了一坑的玉器。在衙门里当过差的燕老爷子喝过墨水,知道这是文物,就吩咐家人好好呵护,后来几经开掘,终于在三星堆一带发现了大型的,成规模的,囊括了古代生产、生活、祭祀、墓葬各个方面的人类文明遗址,至今约3800至4800年。这一发现揭开了古代蜀国历史的面纱,曾经被视为人烟罕至的“蛮夷之地”,居然诞生过如此繁荣的人类文明;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的是长江文明的一支,如果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长江黄河流域都曾经出现过人类文明的遗迹,那么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教科书将要改写了。 导游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站在3800年的土地上,我内心一股肃敬感油然而生,历史的朔风扑面而来。这苍黄的土地下,一个曾经生生不息的,繁荣兴盛的城邦,突然间灰飞烟灭,掩埋在历史的灰烬中,直到重现天日的一天,便是滔滔千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看到的这一切都不再是我头脑中历史的铅字,变得活生生了,有了生命感,连同这巴蜀腹地的灵山毓水,都沾染上了厚重。原来,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往往藏在这些历史的叠影中。我仿佛是醍醐灌顶一样,好像打通了哪根神经,对历史对文化对考古对民俗的好奇和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我就变成了一块海绵,不想错过一点信息地汲取,联想,浏览,去还原我之前一无所知地对古蜀国的想象,对文明源头的追溯。也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行路”的意义,似乎也感受到了一点背包行囊客徒步走天涯的探寻的乐趣了。 三星堆的神奇不仅仅在于它的文明高度发达——早在青铜器时期,它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和手工打磨技术,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和大量的玉质璧、圭、璋、琮便是证明。更为惊讶的是,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还出现了以吨来计的象牙。象牙原本盛产在印度和孟加拉,但是在三四千年的中土蜀国,竟然出现了大象的踪迹,如果不是象群真的在巴蜀古国生活过,就从另一个方面提示了“南丝绸之路”的存在。据说“南丝路“为一条贯穿东西方商业贸易的民间通道,由成都出发,经芦山、雅安、汉源、泸沽、到大姚、大理,再到缅甸(掸国),最后到印度(身毒)。这说明古代相对于官方的民间商贸往来也抵达了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著名导演田壮壮的《茶马古道》也是以南丝路为题材的记录片。 或许正是因为商业流通,文化便也得以交融。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青铜纵目、金箔面具、通天神树这些镇馆之宝在形态上体现出来的异域特点,让人联想到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的典型印征,中国古代祭祀本来很少使用黄金,而金箔面具和古埃及大量使用的黄金面具面部特征相似,而通天神树中太阳神鸟的图腾又是古印度文明热衷的文化符号。可以大胆猜想,如果不是文化交流中的移植和碰撞,或许,会是更有待考据的,是因为古代中国西南在地缘接壤而存在的种族的同一性。
|
转自:http://LiuTing1019.spaces.live.com/Blog/cns!74F17EC384130D36!1186.entry4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