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元通古镇 |
[游记]元通古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本文已参加“我的2008-我记录”活动 2008-02-19 17:55:05 查看博主积分 标签: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文化 当众多旅游者对一些古镇赞不绝口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的历史悠久的元通古镇。作为一个平凡的元通人我希望借用这支平凡的笔描写出古镇元通昔日繁荣的经济和瑰丽的历史文化。 昔日古镇沿江而建主街道长约三华里岸边高楼叠起错落有致。对岸红瓦村民居延伸至启怀山庄公园现锦江灰厂与泊江河西的长寿街及长寿禅院现荣校形成犄角之势。登高远眺俨如武汉三镇的缩影。 古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水路交通。当年水道常年通航商船木筏穿梭往来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商贾云集。木材、药材、土特产等通过水路运往乐山、宜宾、泸州等地再进入长江运向全国各地而各省外商家又将丝绸布匹、食盐海产等商品运来古镇销售元通则成为各种商品集散地的水码头。元通古镇因此成为四川盆地西部边陲的一颗璀灿明珠。加上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侯、充足的雨量、都江水系自流灌溉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整个辖区呈现一派经济繁荣物厚民丰的景象。外籍商人不少发迹致富者都举家迁来古镇定居并按籍贯建造会馆而今湖广馆、江西馆、广东馆、陕西馆均遗踪尚存。 经济繁荣必然带来文化昌盛。远的不说仅清代就有武举王国英在鸦片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国捐躯威震华夏。道光皇帝亲笔御题“马革裹尸才算死麟编载笔俨如生”并拨库银五千两御赐沉香木精雕人头因有尸无头完善遗体盛礼入殓。现故居元通老年协会仍完整保留石门两旁有当时乡贤罗元铺题写之石刻楹联“宁波羲烈彪麟笔文井清光耀鲤庭”。还有文官龙廷霄进士民国时期的旅长、团长、将官就有好几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末秀才补领的国学大师陈致和先生。他在元通办了一所“玉圭国学院”属大专级算得上川西各县的最高学府培养了一大批国学人才。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dl600529ok4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