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途交流]成都游记 |
[游记][旅途交流]成都游记 |
2007-07-16 tianya.cn |
还有坊间流传的说法,飞机下降就能听到麻将声,入城之后满鼻子就是麻辣香。后者言不虚。 随着巴士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就已经大饱了鼻福。还是五月初,城市里已经一派夏天的风光,人们短衣短裤,横行街市。看见店铺里一位店员,斜靠椅背,优雅的坐姿告诉我我读到的休闲之都就是这个意思。 住的旅馆里到处都是兰花,第一次看见这么丰满的兰草,猜想成都可能是兰草之乡。各处的布置也都显出一些雅趣,让我觉得颇为惬意。 第二天沿着府南河步行去了武侯祠,误打误撞先进了锦里,这里是一个仿古的游客聚集地,各处的商品和小吃还是能勾画一个特殊的文化景象。无意间看到一处侧边园林的布置,竟然停步不能前,鱼游潜底,花枝横斜,光影交织,美仑美奂。流连良久。 武侯祠是一处公园似的纪念堂。从大门进去就感觉,啊,这应该是汉代的遗风吧。房屋的建筑和颜色,门前的壁饰和狮子塑像给人的感觉都和北京的类似建筑大不相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遍布各处的对联套着对联,很多字读不出,还是跳着读读,觉得古风扑面。诸葛先生的智慧让人觉得他的主公和其他人都黯然失色,特别让我喜欢的是他警示后来治理蜀国之人需要谨记一些东西,让我真切感到历史在这个地方是如此鲜活地传承的,后继者有不愿依承的吗?还有什么比这种传承更配称人文传统呢? 刘备先生的衣冠冢规模不小,冢上种满青枝绿叶,让人起肃穆之心。我以为他与两位弟兄的桃园结义之情是最令人感佩的,他们兄弟三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故去,也算了了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的心愿。中国文化所强调的重情重义的内容通过他们三兄弟的故事演绎得深入民心。我很好奇的是我国的此种文化在现代愈发工业化和功利化的社会里还能传承多久?它的生命力能否与地球人类共存呢?它面对西方功利文化的挑战时能不能傲视群雄?它在法制社会的概念里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我现在想的是,不管它还能不能生存,存在过就是一种美丽吧。 杜甫草堂是另一处名胜。诗人的居所自然更是充满一派柔美和宁静气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教诲使得园子里的竹子长得粗大茂密,高俊挺拔。小径幽斜,行人三五个,不时到达一处幽雅之所在。整体上园子的布局很精巧,和谐;环境特别干净,清爽;诗人过去居住过的大名鼎鼎的被刮走过茅草顶的茅屋也清清静静地舒展在园子的一角。一扇小柴门很有自然的野趣。大腹便便的游人们在七嘴八舌地讨论茅屋的真假,我从他们身边游过,想着杜甫大人浪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了三星堆。总算得偿夙愿。没想到博物馆修得挺有规模和气势。只是感觉太新了。是一个大的现代公园。里面有前馆和后馆。这个三星堆的考古和挖掘曾经惊动了世界。三星堆的得名是因为遗址处有三个土堆的排列与天象近似,有人猜测土堆的用途是祭祀,因为挖出的东西有敲打烧灼过的痕迹;也有传闻说这是外星人的遗留。博物馆里现代得要命。大量的陶器,玉器,实用器皿和装饰物摆列整齐,印象很深的是一棵巨大的青铜天树,据说负担着古人与上帝的联系任务。工作人员一定花了很多功夫才把它重新整合树立起来,因为图片里的它完全是缺胳膊少腿的碎的尸体。树上还有造型精美的鸟,可能是早期的凤凰啊。 最负盛名的是青铜器的群体人像和面具。那位图片弄得到处都是的青铜巫师连底座一起有两米多高,手保持着握东西状,握的木头早烂了。不知道握的是不是木头,反正没东西了现在。眼睛长得很长,长三角形,鼻子很直,嘴很大到耳根了,闭着。挺严肃的样子。穿的是长袍,上面还有花纹。就是这个人物让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蜀国人民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另外很好看的就是一堆巨大的面具。最中心的那个人物的眼睛是凸出来的。这个造型够有创意吧。 据说山海经记载那时候的国王就是长着一对纵目,唉,看来我们对历史了解得太少了,太没有想象力了,原来我们的古人那么神奇啊。什么指环王,什么加勒比海盗,都没有竖着长眼睛的吧,想到这,我哈哈大笑,把旁边的人着实吓了一跳。 要去爬峨眉山。路上风驰电掣,飞过一路的小摊子,实在好奇,好心的司机小姐说那是枇杷。我眼睛瞪圆了,那黄橙橙的小果子摆成一堆堆的向我招手。车停了,我跟一对夫妻买了好几堆,很甜,从没吃过的好吃。上车没开多久,路边出现了更多的小摊子,看见更大的枇杷堆。只好又停车。走进一位面前摆着两大筐枇杷的大嫂,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先尝尝,一股配合着奶油味的枇杷,刚摘得的,大嫂定的价钱很高,我们几乎放弃,可是她执著地推荐着,笑容可掬,圆圆的脸和眼睛,显示出当地女子的长相特色和四川女子的精干,在一分钱一分货的广告感召下,我们买了160块钱的枇杷。 峨眉山在峨眉山市,我不知道山下还生活着一个市镇的人们。朴朴素素的,充满山区风味。司机小姐说这里有很好吃的豆花,我们便一个街巷一个街巷找去,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门面前坐定,好像写着朱氏豆花记,坐在角落里享受了最繁华的都市里也找不出的乡村美食,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终于来到峨眉山的山脚下,一座巨大的山体横亘在眼前,满眼都是绿色,压倒一切的气势。买票排队上车,据说两个小时才能上到山腰,然后自己爬山。车开始一圈一圈地往山上盘去,人们便进入了一片绿色的怀抱中,山中翠色可餐,凉意袭人,空气中弥漫着松树的味道。让我想起西雅图。途中见到一块牌子,写着猴区,可是我们的车执著地去了相反的方向,我跟猴儿们嬉戏的梦想破碎了,因为到最后我也没见到一只驰名中外的峨眉山猴子。到山中腰,车把游客放下,我们开始了登顶活动,爬山真是一项辛苦又找不出意义的活动,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嘘嘘,但是好在一路美景,古树参天的气氛,云雾渐起的朦胧,游人间的戏谑,,加上抬杠杠的脚夫们的刺激,我在累得差点啃了石头的情况下终于登顶了。顶上有什么呢?原来是一尊巨大的骑着大象的金佛,我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神迹显现了,五分钟后大佛就消失在腾空而起的漫天的迷雾中了,雨丝杂着雾气,扑面而来,头发都粘在前额了,空气中的寒意愈浓了。雾气昭昭中我们开始摸索下山的路径,身心都觉得无比的清静与放松。 都江堰是我们的下一个行程。没想到,这里也有都江堰市。这个小城专为旅游而生,古朴清幽,让人喜欢得紧。街面上的清真铺子里的豆浆油条令我食欲大好,吃完了还对着店家大喊再来一碗,走的时候却没喝完,可惜。路两边的梧桐树枝枝杈杈交连在一起,把小街装点得美不胜收。 既然是看堰,当然知道这里有水,可没想到是那样的见面方式。在一条古街上走着走着,听到左边有隆隆的水声,便向左折去。下得台阶,一抬眼,眼前是一条翻着浪花的江水。配合它的是右角上的一座古楼阁,修得威严古朴,让我这外乡人着实震撼了一把。买票入了都江堰公园,才发现原来中国最美丽的园子在这,南方植物生长得很是恣意,绿意逼人眼,古建筑恰到好处地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引人在此种地方不得不发思古之幽情。不断有人物的纪念堂和各个朝代的官员的题跋,文化味十足。走过一座晃晃荡荡的浮桥,就可以走进都江堰的原址,水面很宽,水流中扑腾着欢快的浪花。听了讲解员对堰的科学性的赞美,似懂非懂的看着它发了会呆。倒是后来在秦代留下的楼里看了一幅描绘开闸放水的图画,让我有了更多的想象。那时候当地太守李冰父子能够号召起那么多的人力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不能不说有相当的组织力和毅力。而且画中放水的人们和围观的群众都充满了喜悦的表情,笑语似乎喧天。开始想到历史书中对统治者剥削劳动者,不体恤民力的痛斥,觉得历史不应该这样写。社会的发展来源于智者、勇者与劳动者的合作。看个人的天分决定每个人更适于扮演什么角色。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余秋雨先生的对联赫然在目。我们的车奔青城山去了。这是一座道教的深山,看来道教的势力在这儿曾经很兴盛过。一座很有年代的山。山中的标有年代纪元的树不下百棵,,五步一景,十步一碑,处处显示他不平凡的身份。山中的亭阁大都是木制草顶的,平凡朴素却不俗气。山涧中也常有草棚供过路者在靠山靠水处小憩。坐在青山绿树触手可及的藤凳上,听着潺潺的溪水声从脚底流过,真正让人起归隐的遐思。从不见底的深渊边上拾级而上,抚摸了前辈留下的墨宝,拥抱了一千多年的银杏祖爷爷,跟手搭凉棚的猴儿合了影,终于上到了塑有太上老君骑牛像的老君阁。它毅然挺立在青城山的山峰上,站在阁顶,你心中会不自禁地充满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不能不提的是一块上清宫的牌匾,据说是蒋介石先生的手迹,不辞辛苦地找去,果然见到排匾上赫然的“蒋中正”的名字。字写得不好评价,但是听说这块匾的保留是一位年轻道士的功劳,文革时他用泥把那几个字糊起来了,使其免遭劫难。从而使我们可以与历史人物的手迹会面,感谢他。坐缆车下山,从绿色的植物中,从青山的怀抱中,从神话世界中,我走出来了,回到现实里。 此为我成都一游的记载 |
转自:http://www8.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91271.shtml3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