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成都名小吃攻略 |
[游记]成都名小吃攻略 |
2007-07-16 hexun.com |
发表者: shage009 成都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同川菜一样,在我国烹饪技术遗产的宝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川北凉粉
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四川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樟茶鸭子
樟茶鸭子是川菜宴席的一款名菜。此菜是选用成都南路鸭,以白糖、酒、葱、姜、桂皮、茶叶、八角等十几种调味料调制,用樟木屑及茶叶熏烤而成,故名樟茶鸭子。其皮酥肉嫩,色泽红润,味道鲜美,具有特殊的樟茶香味。许多中外顾客品尝后,称赞不已,说它可与北京烤鸭相媲美。前几年四川名厨访问香港时,不少顾客食用此菜后大加赞扬,说它是一款融色、香、味、形四绝于一体的四川名菜,引起各界人士极大的轰动,其名声逐渐传扬海外,现在许多到四川旅游的华侨及国际友好人士,都要品尝樟茶鸭子。 成都虫草鸭
自明朝以来,成都人就创造了药膳。因其既无药之苦口,又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奇效。故从民间到宫廷,都喜食之。虫草鸭采用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与老雄鸭烹制而成。取老雄鸭洗净去脏,用筷子削尖,在鸭身上扎约三至五厘米深的孔,将虫草的虫体部份塞入孔中,另配黄芪、胡桃仁、五味子等,置于砂锅中文火慢炖一至两小时。主治肺肾两虚,喘咳短气,气阴不足,免役能力低下,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担担面
四川传统小吃,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系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常作为筵席点心。 龙抄手
成都龙抄手于1941年开业于悦来场,50年代迁新集场,60年代以后迁春熙路南段至今。据传,开办前张光武等几位股东集于浓花茶园,商议办抄手店事宜。议到店名,有人提出借用浓花茶社浓字的谐音龙,以祈吉祥。并说,吾辈乃龙的传人,中华子子孙孙无穷尽矣,我们的事业也会代代相传,永远昌盛。张光武等人一致表示赞成,认为龙抄手无论辅以红汤、清汤或是奶汤,有水,这条龙定会活起来,一代名小吃龙抄手就这样诞生了。 韩包子
创始人韩文华。其特色是:花纹清晰,皮薄馅饱,松软细嫩。制作要领是:发面加少许白糖和化猪油揉匀,使之细嫩松泡;肉馅取净猪腿肉按肥四瘦六的比例剁成小颗粒,加上剁成茸的虾仁和酱油、胡椒粉、花椒粉、鸡汁等搅拌而成。包子上笼后用大火蒸至皱皮、有弹力时即可食用。 钟水饺
创始人钟少自,原店名叫协森茂,1931年开始挂出了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莱,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饺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卤肉锅魁
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经营的锅魁品味多样,风味独特,鸡片锅魁、牛肉锅魁、蒸肉锅魁、肺片锅魁、素菜锅魁都是其特色品种,另外,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的牛尾汤也很有特色。虽然老隍城经营的是传统小吃,但它透明的餐桌、白色的壁纸,清清爽爽,颇为时尚。 珍珠圆子 一种糯米点心。创始人张光礼,原是成都名餐馆荣乐园的白案厨师。他制作的一种糯米蒸馍,表面安上一粒樱桃,好似一颗彩色珍珠,因称珍珠圆子。但现在的珍珠园子外皮上是一层大圆糯米粒或西米粒,好似颗颗白色的珍珠。珍珠圆子的心子有豆沙、鲜肉、黑芝麻等多个品种。其特点是入口滋润、糯米不粘牙、香甜不腻。 赖汤圆
始创于1894年,一位名叫赖源鑫的小贩在成都沿街卖汤元为生,所做汤元皮薄,且细腻滋润,心子有黑芝麻、白芝麻、花生仁、核桃、冰桔、洗沙(即豆沙)等10多种,香甜可口,日久而出名。后开店营业,并以赖汤圆为名。赖汤圆于1988年荣获中自饮食行业优质产品金鼎奖,成为成都人最喜爱的名小吃。 甜水面
用上等面粉加盐、水揉匀静置半小时,面杖擀成0.6厘米厚的面皮,切成0.6厘米宽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两头(每次5-6根),用力扯长,待面条变为0.4厘米粗细时放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抖散晾冷,洒熟菜油少许拌匀;辣椒油、复制甜红酱油、蒜泥、芝麻油、酱油调成味汁。吃的时候将面条放沸水中烫热,捞入碗中,淋味汁即成。甜水面的面条较粗,具有筋力,风味独特。 三合泥
由成都九眼桥董树山创制,后由古月胡甜食店经营。主要原料是糯米、大米、黑豆、芝麻,炒熟后磨成粉,然后将混合粉放人沸水锅搅拌成糊状坯料。吃时将三合泥坯料放人铜锅内加化猪油、芝麻、花生仁粒、核桃仁粒、白糖等炒至酥香起锅即成。其特点是香酥油润、味甜不腻、滋润爽口。若配红、白茶佐食,则别有风味。 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的前身叫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地区。当时的发明者是挑担走街的小贩,进食的人多为卖劳动力的穷苦人。穷苦人吃法很简单,将牛杂(以牛的毛肚为主)切成小块,放入又辣又麻又咸的沸汤中,即烫即食;另备有提味开胃的蘸汁,麻、辣、烫、鲜的食物蘸上这种汁水,往往让人吃得咋舌冒汗而大感痛快。后来,这种火锅经重庆人的不断改进,被称为重庆火锅而广泛流传,再经成都人的进一步改造提高,被统称为四川火锅而风靡全川、全国。现在,这种火锅的火源已从原来的烧柴、烧煤变成液化气、天然气、卡式炉等现代的清洁燃料。其味道也丰富起来,已由麻辣一种变化为红汤、清汤、奶汤等相间相配的鸳鸯火锅、三味火锅、四味火锅以及各种药膳火锅了,这么多种味道的火锅自然可以做到南北同赏、中外皆宜了。在菜肴方面,川式火锅也已从以毛肚为主的牛杂演变成100余种类。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家养野生、荤素精粗,凡能进口的,无不可烫而食之。上桌的菜肴也由随意堆砌变为赏心悦目的摆盘艺术。 串串香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串串香铺子,红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一锅红汤以及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签就构成了成都特别的一景。成都人在饮食上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真是令人感叹!当年火锅由重庆传入成都,而在一夜间风靡蓉城时,没有人能想到这麻辣鲜烫的吃食变变样,把荤的、素的往竹签上一穿,就穿出了如今火热了十几年也没冷下来的串串香。串串香究竟怎么流入成都的,如今已无证可考。海带、土豆、肉片、花菜、莴笋、毛肚、香肠、鱿鱼、冬瓜、黄辣丁、贡菜、海白菜、魔芋、黄花、藕、空心菜、排骨等等无论荤素,一毛钱一串,朋友家人三三两两围着小桌,各拿一大把自己爱吃的串串煮进锅里,煮菜的空档,还可以嗑嗑瓜子、喝喝冰镇啤酒、摆些龙门阵。于是,打赤膊的成都男人喝得满脸通红的样子就成了成都一景。其实,说起来,串串香的流行和成都的文化以及现实生产力是分不开的,喜欢小打小闹的盆地意识使精打细算又爱绷面子的成都人在吃串串香时找到了感觉:于是可以在拿菜的时候抓起一大把就走,实际上一毛钱一串的东西,在全国都难找;还可以耍尽各种过场,一会儿喊掺茶!一会儿喊加汤!一会儿喊打泡子,一会儿喊老板,提五瓶啤酒来!十几二十块钱的一顿饭硬是要把瘦精精的小工跑断腿、跑断气一样,让平日里百般不顺的自己在串串香这里尝够上帝的味道;还可以在结帐时粗声粗气地大吼老板,数签签!实际上几大把签签数下来,小工的手都数爪了,也不过二三十块钱,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噻!难怪串串香经久不衰了。 香酥肥鸭
香酥肥鸭初见于50年代的菜谱。1954年,四川名厨范俊康在北京饭店事厨,周恩来总理出访瑞士,他被选为随行厨师。在日内瓦,范俊康曾为周总理宴请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烹制了他擅长的香酥鸭。他做的香酥鸭,蒸得烂、炸得透,只要用手提一只鸭腿轻轻一抖,整个鸭就能脱骨散开。卓别林吃后赞美不绝,宴会结束时,还要求带一只走,并对范俊康说:我将来要到北京专门向你学习做香酥鸭。 回锅肉
回锅肉源于民间祭祀,系将敬鬼神、祖宗的供品在敬献之后拿来回锅食用,因而也称会锅肉,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又被四川菜馆作为传统名肴。久居异地的四川人,每当回到四川,山珍海味可免,而回锅肉不能不吃。成都的回锅肉炒时要放豆豉,重庆的回锅肉则不放,这是先煮后炒的回锅肉制法。先蒸后炒的旱蒸回锅肉,由于不煮而先蒸,保持原汁,成菜后较先蒸后炒的香味更浓郁,也更受人们欢迎。 陈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色泽红亮,麻辣鲜香,酥嫩滚烫,豆腐成块不碎,为四川极富特色的菜品。来历:清朝同治初年,成都北郊万福桥开设有一家小饭铺,店主姓陈,主营烧豆腐之类的家常小菜,由陈妻掌厨,因其脸上有几颗麻子,故被人戏称陈麻婆。陈家小店所制烧豆腐与众不同,当时非常出名,人们为区别于其它饭铺的豆腐,给取名陈麻婆豆腐。 二姐兔丁
二姐兔丁在成都很有名气,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头少,不加兔头,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鲜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还有五香卤兔、红板兔、麻辣兔丁。另外,二姐兔丁店还经营红油鸡块、蒜泥白肉、凉拌肺片、五香蹄筋等多种凉菜。 毛血旺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贱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夫妻肺片
创始人郭朝华,夫妻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凉拌牛肉片,因调制得法,味道鲜美,被赞誉为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夫妻肺片的成分里并没有肺,而是牛肉、牛舌、牛心和牛头皮,切成很薄的片杂荟在一起,人们称之为荟片。据说是好事的学生用硬纸板写个招牌接在车上,把荟宇写成了肺宇,因此夫妻肺片就慢慢出名了。它的特色是:肉料精选,香料精配,厚薄均匀,搅拌入味。肉料加工要达到牛肉粑、牛舌嫩、牛肚脆、头皮薄。配料要选上等的卤水、红油、香莱,加上芹菜、葱节等,现拌现吃,精香可口。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川菜中的传统名菜。在四川,烹制许多风味菜看时,都离不开泡辣椒,这种泡辣椒在四川的酱菜店里都有出售,在当地又称鱼辣子,俗称鱼香。凡是制作鱼香菜肴的调味料一般都与做川菜豆瓣鱼的调味料相同,都具有咸、甜、酸、辣、香、鲜等味,异常适口。鱼香肉丝就是用鱼香调味料并采取与民间烹鱼相类似的做法烹制而成的。该菜制法别致,用料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滋味,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并流传到全国各大城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中餐馆里都有此菜供应。 棒棒鸡
棒棒鸡,又名乐山棒棒鸡、嘉定棒棒鸡。此菜原始于乐山汉阳坝,取用良种汉阳鸡,经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食用。在中国烹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馔白脯,见于贾思勰《齐民要术》。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紧实。而棒棒鸡制作时用棒打,则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食时咀嚼省力。 水煮牛肉
水煮牛肉是四川的一道传统名菜。其它地方一般称此类菜肴为红烧牛肉、炒牛肉丝和五香牛肉等,而四川却叫水煮牛肉。相传南宋时期,四川自贡地区盛产井盐,当时采卤是以牛作为牵车动力,故当地时有役牛淘汰,当地用盐又极为方便,于是盐工们将牛宰杀,取肉切片,放入盐水中烹食,其肉嫩味鲜,此菜广泛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传统名菜。后来,菜馆厨师对水煮牛肉的用料和制法又作了改进,这样水煮牛肉便由民间转而成为菜馆经营的具有浓厚地方风味并流传全省各地的名菜。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如今水煮牛肉的用料与操作方法与原来民间水煮牛肉已大不相同,但为了保持这道传统名菜的固有风味,却一直沿用水煮牛肉之名。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传说是清末宫保丁宝桢的家厨创制而得名。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以此宴客,倍受欢迎。后烹制方法泄露出去,为餐馆采纳经营。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此菜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现已风靡全国,各地的品种略有差异,并有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等。 |
转自:http://shage009.blog.hexun.com/9819685_d.html5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