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游记 玉龙雪山,是丽江自然风光的代表,也是纳西族民族的精神的化身,它耸立于金沙江边,成南北走向,绵亘三十多公里,由十三座雪峰组成,远远望去,像一条晶莹剔透的巨龙。 玉龙雪山最高峰为海拔为五千五百九十六米,因其险,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被人类征服过。它是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终年积雪的雪山,被誉为我国的天然冰川博物馆, 其实,那只是我看介绍才得到的一些知识而已,其实我们没有看到玉龙雪山的真实面目,因为我们第一天到丽江后,一直下雨,而第二天,又是阴天,这玉龙雪山便如一个尝未涉世的处子,娇羞地掩藏于云萦雾绕之中。 到丽江的第二天,依然是个阴雨天。 丽江工商银行的和主任对我们说,上去吧,说不定山上会有太阳呢。我笑笑,因为我知道那是她安慰我们的话。 沿丽江县的香格里拉大道,离开丽江县城,地势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满眼望去,黛绿的远山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藏头遮尾。而近处,则是连绵不绝、凄凄迷迷的牧草,偶尔划过视线的便是三五成群的马儿,自由自在地奔行于广袤的草原地带。 如果不是两边那些茂盛的草甸提醒我,我真的以为又回到了梦萦魂绕的西藏,又回到了贡戛机场到拉萨的道路上。 渐近玉龙雪山,路边的景色也在悄悄地起着些许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默默的,不事喧哗的,像纳西族人一样的诚恳、厚道。那些松树,在我们这里常见的树种,却因着这里气候的变化,而变得让我们有些陌生起来。矮矮的个子,平平的头,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壮实的纳西族后生,淳朴黝黑、一脸风霜雨雪,甚至很有点羞怯地站在一地碧草中间。而道路两旁便多了一些层层叠叠的叠石岩,呈雪白的颜色,同行的驾驶员师傅说,这就是沧海桑田的印证! 在我们还没看到玉龙雪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到了玉龙雪山的索道旁了。“数九寒冬花仙子,阳春三月飘白雪”。一路上山,便印证了这句话。 山下鲜花怒放,植物如织。据说,这里有二千九百八十八种种子植物和八十六种动物类型,被称为我国的药材宝库和植物保存基地。 稍过一会,一阵雨袭来,山中升腾起的浓浓云雾,扑面遮住了一切,你只能看到你身边坐着的人,却看不到一步以外的任何景物。又稍过一会儿,雨忽然住了,那雨住得出人意料,而且云雾也一下子被撕开了一个长长的裂口,你惊觉你正穿行于一个古老的海洋世界。那些树身上的悬挂物像苔藓,像水藻,也像海洋中的漂浮物,年长月久,它们已变得厚实坚硬,千丝万缕。这时,我忽然听到了海洋生生不息的奔腾,那拍岸的惊涛,穿越时空而来,惊飞了一群群集翔的鸥鹭,它们沿着玉龙雪山的山脊,俯冲而下,鸣叫声充斥了整个海湾;我也闻到了那海的腥味,它正越来越近地逼近我们,使得我们心中无法拒绝这种海洋的诱惑。 再往上走,树便越来越矮,有的甚至贴着地面生长。那鲜花便不见了踪影,天却有了放睛的感觉。开始攀登玉龙雪山的栈道时,我们又遇上了细细的飞雪,时有时无地打在人的脸上,让你有种生疼生疼的感觉。我们还居然还扛着一个摄像机,那死沉的家伙,在这时最多的用处就是成了我们的拍照道具,我们装模作样地扛着、抱着、背着这家伙拍了些照片,意思是我们到这里搞采访来了。当我们经过艰难困苦的跋涉,站在栈道的尽头,海拔5680米处时,身后的玉龙雪山主峰却仍然藏匿于云雾之中。但我仍和所有的人一样,禁不住兴奋嗷嗷大叫,有的人很有诗情画意地大叫:我征服了玉龙雪山;有的只是直着叫一声:我登上来了;还有的更间接明了,就是大叫一声:啊——把那长音拖得天长地久的。我记得我肯定是属于第三种人,因为我这个人在这种公众场合很是怯场,最多只是跟着人家的尾音偷偷地、短促地叫上一声。 在那个木结构搭建而成的平台后面,就是那千古不化的冰川,也叫冰塔林,还有人叫它绿雪奇观。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叫它绿雪?雪是绿的吗?估计又是那个好事的文人墨客杜撰出来的东西。 “出太阳了!”随着一位女同胞的尖叫声,我们的身上真的感受到了阳光的暖意。 玉龙雪山终于露出了她神奇的面容。阳光轻轻地敷在那皑皑冰川之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大气中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渐渐弥漫开来,把周遭的一切都浸润其中,甚至压迫着你的思想和你的呼吸。这时我突然发现,那巍峨的冰川,在太阳的折射下,真的发出了淡绿色的光芒,尤其是冰川断层的地方,那一种幽幽的、但具有极强穿透力的绿,绿得深不可测,直砭人的肌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