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游记 图片让人喜欢,文字显得软弱,对于我这样文字粗糙的作者来说,在我们这个读图时代,文字总那么年迈无华。 不过,我还是喜欢写文字,起码它有叙事的快感。 梨花沟的游记,自己就想穷词推美,那里是我的快乐之旅。 荷花池车站出发,道路艰难,到金堂县转2路换9路就到了。阳光出奇的好,是成都少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和陈哥从小路上山,小路是深沉的朱砂色,农民自己踏出来的,歪歪扭扭特别好看。向上有些陡削,沿路是不典型的梯形田,大多裸露着漂亮的朱砂,一起一伏,一片片油菜花铺着,路边是没几年的桃树,花开的艳丽,梨树不多,枝干粗壮,一看,103年,花不多,粉粉的点缀着,竹丛掩盖着老旧的黑瓦白垣。很兴奋,一会就进了村,有狗吠,没人影。 站在高处,看公路对面是连绵的大山,不高,树稀拉拉的,估计是以前砍伐过度现在封山育林了,下面是干干的河道,老天的惩罚。沿着河边有几里长的桃花带,粉色的通道。 村边是赏花的路,很多自驾车经过。梨花就分布在路边两侧。 梨花沟实际是梨花坡,平垸缓坡上有散落的人家,房前屋后都载花种草的,其中最古老的就算梨树了,最老的“梨树老母”有200多年了,200多年前正是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客家人远离故乡,免不得栽些梨树来表达“离”愁的心境了,想不到这些树在200年后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实惠,或许是补偿吧。 游人并不多,想是少了宣传和路远的原因。 但是,这里的美不逊于龙泉驿。 我们在路边闲逛拍照,然后选了一条小路上山了。 前面的梨树越来越古老,数量也密集。有一处更是五六株团在一起,远看犹如白云一片,煞壮观,养眼的很。树右是一个农家,很现代的建筑,墙刷的很白,和梨花的白混合在一起,缥缈如幻,远处青山如黛,近处黄花满地,他们各自炫耀着自然本色,争艳斗奇,火红的泥土把调子统一调和了,真是天地之大美也。 我想起吴冠中先生有一些描绘南方的绘画,那色彩,和此地是微妙相符。也想到展子虔的《游春图》,那感觉,和此地是迁想妙得。好作品总是这样,真山真水真境界。 田间的空旷引来阵阵野风,浓郁的花香醉了游人,飘零的花瓣媚了双眼。让我这俗人也来了诗意,可惜不学无术,只有干着急的份。 田埂带领我们前行,树阴茂密起来,拐个弯又是一个靡靡仙地花花世界,没有豪华粉饰的琼楼玉宇,只有恍如隔世的人间梨园。 一个小山凹,,一户农家乐,茅屋栅墙,柴门半敞,芭蕉招展,翠竹纷披,满地是彩花绿毯,篱墙里桃红柳绿,光影摇动,描朱着砂。分明是陶潜故居,鹤老家园啊。 我们在老梨树下找了竹椅坐下,放下杂物,来杯花茶,点份土菜,微闭双目,定心养神,好不巴适。 婆娑的树影中时时穿过嗡嗡的小蜜蜂,透过花丛,一片空旷的远景,愈远愈低,熟透的红壤上点点粉红,点点粉白,点点头绿,点点头青,点点深绿,点点姚黄,夹杂在树桠杂枝中,土也变成了赭,褐,深浅有序,层次繁复,远山逶迤,淡青浅灰。好一幅世间图画。 饱游沃看,是人生福分。时间流逝,乃天道真理。两者之间,明理享福,人生大幸。 下午4点,我们摇腿下山,搭车回成都。 此记为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