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宝古镇的前世今生

[游记]福宝古镇的前世今生

2008-06-27    sina.com.cn

2001年夏天,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只在福宝逗留了一个钟头,就决定要为福宝写一本书,这就是后来的乡土中国系列之一的《福宝场》。
人字型的屋顶,层峦叠嶂般的格子墙、风火墙,溪流翠竹绕过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生长在一起——这是福宝古镇的“标准像”,很多人看一眼就会说:“我在四川民居的邮票上见过它。”
四川古镇的“封面明星”

虽然四川民居邮票未必以福宝“模特”,但这座建在山上古镇的确具有四川民居典型的乡土韵味。
很多不熟悉福宝的人都认为,福宝因为拍了几部影视剧而出名。其实不然,即使没有那几部影视剧,福宝古镇也会因其独有的灵气闻名于世,相反,没有福宝古镇,那些借用古镇原汁原味风情的影视剧还将因此失色。
福宝天生就是美术家、摄影家的宠儿。1982年,尚在福宝工作的贾大戎拍摄了一幅古镇的摄影作品被送到成都参展,引起了四川摄影界的极大兴趣,同样的古镇照片后来也送到了美学大师王朝闻、电影导演凌子风手中,福宝已在美术摄影界小有名气;1991年,一套名为《老房子》的系列摄影集引发了“老房子热”,四川民居是其中的一本,福宝古镇被收录其中,名气渐响;2003年,由乡土建筑专家陈志华执笔的《福宝场》出版,福宝成为了古镇中的明星;在大大小小的四川古镇系列图书和旅游书刊上,福宝民居往往成为了最适合登上封面的景致,成为四川古镇的“封面明星”。
四川的民居多依山傍水,建设就地取材,粗犷中透出轻巧与精致,福宝也不例外。但福宝民居的建造格局融合了自然与建筑的共有韵律,黑色轻薄的屋顶与白色高大的墙体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墙体的格子和屋顶的层叠则形成了建筑的节奏,有如一曲凝固的音乐。

天生福宝

福宝的诞生不是偶然的。
这个被人称为“福天宝地”的场镇地理位置颇为特殊,正处于夜郎古道、大漕河-长江两条水陆主通道的交汇处,川盐入黔、木材山货出山,福宝镇是必经驿站,商贸流通成就了福宝的繁华。繁华引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包括各地商贾,也包括沿水陆两路而至的移民。不用说古镇的三宫八庙,单场上的一块捐赠纪念石碑就足以说明当日福宝的兴盛——碑上可以数出100多种姓氏,在交通工具并不发达、通讯条件也极其原始的情况下,一个镇靠什么拥有如此海纳百川的聚集力。
福宝为什么建在山上?陈志华教授认为,一是山区地少,不占用土地;二是军事目的,防御匪患;三是防止山洪。实用的建筑目的,成就了福宝古镇近乎完美的格局。
在陈志华看来,福宝古镇的景观,都难以考证是有意还是无意形成。登上回龙桥,可以看到远山的巍峨山峰,往右进街,有别有一番天地,狭长起伏的街道有如长长的画廊,最高处的坝子让爬坡的人感到豁然开朗,坝子尽头,古镇随地形下落,但视野依然开阔,远望火神庙,一路上移步换景,每一间老房子都有故事,天生古镇,让人一言难尽。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f4d81010005h5.html5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