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当然也喜欢在暑假时到处走走。当老师的,没有其他的好处,两个月的暑假时间可以让我看看风景,消消夏暑,还是不错的。 下面便是我从成都到康定九龙县的伍须海之行情况: 第一天:成都到新都桥 七月二十八日,早上七点钟,我们一家八个人,六个大人两小孩分乘两部车直奔康定而去。 从成都上成雅高速公路,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以美女出名、盛吃雅鱼的雨城雅安。穿城而过,就进入了山区。随着山势,我们的汽车逐渐爬高,把山下的雅安远远的抛在了后头。一路上,大渡河时而平坦地缓缓流动,时而从你脚下悄悄溜过,显得轻巧无痕。山民们将自家生产的蜂蜜沿途摆在显眼的位置,或三瓶或五罐,随意而自然。不知是素来的信任还是山民的纯朴,那些摆放的蜂蜜都没有专人守候,但从没看到有谁顺手牵羊。每当你停下车来,在路旁稍站片刻,马上会有许多蜜蜂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降落在人的头上、衣服上、汽车背上,调皮的就乘势钻进车里,吓得大人孩子一阵尖叫。 汽车盘旋而上,来到了有名的二郎山隧道口。说起二郎山,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不是有首歌唱着“二郎山,高万丈”嘛,的确如此,在没有打通二郎山隧道之前,老川藏线上的汽车翻越这座高耸的山峰需要整整四五个小时,两山之间的人们互不相通。站在二郎山前,背对着高山,刚才走过的路似乎悬挂在山腰上,让我心战不已。二郎山现在成了人们拍照留念的地方,许多人站在隧道旁的石碑前嬉笑着合影,宽阔的坝子边上,小商小贩们忙得不亦乐乎,看那神情,就知道生意兴隆。 大家在洞口浏览一阵,便冲进了隧道。虽然我之前曾两次经过二郎山,但是隧道规格仍让我吃惊,光线充足,空气良好。我曾走过重庆的隧道,长长的隧道里污浊的空气让人窒息,但是二郎山隧道虽长达5027米,但是车窗开着,一点儿也不觉得胸闷气短,换气机不停歇为人们送来清爽的空气,让我们倍感舒服。 不觉间,一连串的下山公路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小学生都知道的泸定桥。我对泸定桥很是好奇,在十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上有《飞夺泸定桥》这样一篇课文,当时我通过深钻文字,将课文中大渡河的险、两岸山势的峻体会得淋漓尽致,可真实的泸定桥下这段大渡河我还一无所知。车停人去,来到河边一看,我大失所望,大渡河水争不紧不慢的流着,完全找不到水流湍急、气势汹汹的磅礴之势,本来想购票进入、走走那惊险无比的铁索桥,现在也毫无兴趣。当然我的看法或许是片面的,因为身为四川人,岷江的激流我无数次经历过,都江堰的索桥也来来回回体验过,所以看到泸定桥就这样静静的昏睡在阳光下,一点儿惊险的感觉也没有。大家站在门楣前(后人为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而修建)拍照“到此一游”,继续往前赶路。 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到达了以“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闻名世界的康定。在进城时节,我看到一块巨大的广告招牌上写着:第三届康定情歌节及赛马会,下面一行告知时间:7月31日—8月2日。地点是在康定 跑马山塔公草原。我异常兴奋,转身对正在专心致志开车的先生提出建议,30日返回康定,正好31日观看情歌节和赛马会。想象如此好的运气,我高兴得哈哈大笑。 想到反正还要回到康定,我们一行人便从城边直接向折多山进发。折多山是我们到新都桥的必经之路,折多山海拔4298米。沿途风景不错,高高低低的树木把大大小小的山岭打扮得像绿绿的姑娘似的。越往山上走,空气越纯净越清朗,但是太阳从早上出发就跟着我,虽然山风很清爽,但是太过热情的阳光火辣辣的照射着,让人睁不开眼,连司机都快罢工了。当然坐在副驾上的我成了一朵名副其实的“向日葵”。走了一段路,眼前一片开阔地,路边停着好几辆车,姑娘小伙儿还有上年纪的大爷都在溪边戏玩耍,当然也少不了摆个“pose"咔嚓一下。我们一看,马上停车凑热闹。女儿好玩,站在溪边来来回回的过去过来,直到将自己的鞋子完全打湿才停歇下来。侄女在一旁起劲地摘野花,惹得我眼热,也加入到她的队伍当中。紫的、红的、白的,花花绿绿一把,比划在胸前,留下一张很漂亮的图片。 到达折多山顶,已是四点左右,我们略作休息就忙忙得往前赶。上山的路极好,全部沥青路。可下山的路真是很可怕,车一过,漫天扬尘,连脚下的路都看不见,好几次我们都不得不为此把车停下来,直到能看清路面为止。汽车也累得够呛,每一步都过得小心翼翼,时速不足30公里。可就这样,我们还是好几次因为车蹦得太高,撞得头昏眼花。坐在后排的女儿和侄女更是悲惨万分,没有准备的碰撞让这两个小家伙不停的大嚷大叫,以示抗议。 在沙尘中,我们晃晃悠悠到达了目的地——新都桥。本来想入住网友提供的新都桥山庄,可是路边一栋窗户开满鲜花、院落红花满地的臧家乐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进得院门口,一只北京狗很激动地站在我身旁,舔着我的腿。看看好客的主人满脸的笑容,干净的屋子,我们毫不犹豫地住了下来,直到这时,我才看清了它的全名:贡嘎山臧家乐。 先生喜欢摄影,新都桥是著名的摄影天堂。于是来不及放下行李,我们就往屋后的山上奔去,热情的藏民派了他的两个孩子为我们带路。由于新都桥地处高原,大概海拔3300米左右,所以刚爬山不久我们都气喘吁吁,孩子的奶奶只好半途而止。上得山来,才发现山上山下的景色是那么的不同,山岭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俏立,像极了小孩圆圆、肥肥的小屁股。这下我才真正理解了《草原》中写道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是的,柔美才是最符合这种山的修饰的。 运气真不错,天气晴朗,太阳逐渐降落,远处贡嘎山的白衬衣渐渐地被涂抹上一层黄色,这黄色又慢慢变红,最终成了红色。这下先生可是高兴坏了,他忙碌的摆弄着相机,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在旁边大吃大嚼。吃饱喝足的我们很懒散的躺在开着花、散发着牛粪马屎味的草地上,惬意的享受着夕阳的温情。 欲知精彩情形,明天接着回忆:新都桥——伍须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