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6年稻亚之行:稻城——亚丁 |
[游记]2006年稻亚之行:稻城——亚丁 |
2007-07-16 live.com |
May 29 2006年稻亚之行:甲居藏寨——新都桥 一早大家相约看日出,由于汤哥和小马的固执让大家爬了一大段冤枉的山路,小马可是异常兴奋哦,因为我们发现队伍里多了一个女孩子,后来我们称她为长沙妹,而且后面的故事颇多,据说是昨天晚上认识的,两人说说笑笑的,我们五个像是多余的。 所谓的观景台,不过是一块石头,但这里确实是俯瞰甲居藏寨的好地方,时值清晨,山谷清幽,偶有几缕炊烟打破这份宁静,每幢民居宛如掩映在绿叶中的红花,异常艳丽。丹巴的藏族民居特点在于就地取材,以土石夯成,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房外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嘛呢旗体现出藏族全民信教的特色。家家户户的外墙都崭新而艳丽,看来是经常粉刷,惹得汤嫂大发感慨,并宣称回家要每年都粉刷房间。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山顶时,大家都兴奋起来,期待着金色铺满整个村庄,期冀大自然最美丽的色彩为山谷增色,可惜天公不作美,云海升起,分不清是云遮了太阳,还是太阳躲进了云彩里,只留下一米阳光为藏寨添了一分秋色。 感叹之间,忽然发现小马回到了我们中间,大家忍不住要打趣他一番,小马急忙辩解长沙妹已徒有虚名,都过了三十了,偶像大笑:“难怪你铁青着脸回来了,原来是搞清楚底细了。”其余人笑作一团。 回接待站的路上,长沙妹也和我们攀谈起来,得知我们六人总是一起行动,不免羡慕不已,的确我们从陌生到形影不离让彼此都感到缘分不浅,我们一路走一路看,畅快不已,长沙妹一行一天就从成都赶到了丹巴,而我们确是把路边的景致都细细的体味一下,连塞车、塌方、罚款也不例外。 清晨漫步在藏寨的泥路上,有点饥肠辘辘,却是兴致极高,发现一棵秋色正浓的树就纷纷上前留影,回来发现主动请缨给汤嫂拍得两张都糊了,实在不好意思!透过这一树秋色看藏寨感到人与自然可以如此的融洽,似乎越靠近自然人的心境就越容易平静,而有时候平静就是一种幸福,这一路我们因为有了这样的心境,才有了久违的松弛感。 “咩……”羊儿的对话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羊群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羊群由猪儿来压阵,原来猪儿也蛮勤快的,只是人为把它们圈养起来了。 早饭依然在下面小拉姆家里吃的,大家都很想和小拉姆合影,尤其是小马,他昨天晚上可是夸下海口要帮咱们问小拉姆要青稞酒呢,结果小拉姆早就下山做导游去了。早饭后大家很想念昨天的苹果,于是提议去果园里摘苹果,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这可是件新鲜事,偶像、小马和朱姐去摘苹果,汤哥则和尹师傅去打核桃,摘苹果的、打核桃的回来的时候都很兴奋,新鲜的苹果特好吃,准备带在路上吃,核桃则拿回家作纪念。随后发现那片苹果园不是小拉姆家的,小拉姆的姐姐得知急忙主动和苹果园的主人打招呼并付了相应的钱,真诚、友好的民风让我们深受感动。 蓝天、白云、绿树、红墙、白顶、经幡……让我们留恋忘返,如果说两山夹一河的景色是一部动人的乐曲的话,那么每一栋民居就是它其中美丽的音符。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聚山之仙气,取水之灵气,集人之智慧,这一栋栋藏族民居怎能不绚丽、不多彩?站在观景台上,偶然瞟见对面高山上还零星地散布着一些民居,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不知他们的生活是否也平静、简单而快乐,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会对着夜晚的繁星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真真好羡慕他们! 又看到小拉姆时终于有了一张合影,真不容易啊!下山的一段路大家坚持要走下山,美其名曰看风景,实际是避免感受尹师傅绕弯道时带来的恐惧,最后则是一举两得,峡谷的壮观冲淡了阿汤哥的一些恐惧,为得到一张美丽的照片小心翼翼地坐在路边的土坡上,看汤哥的架势我们都能感觉得到他的恐惧,有趣! 从上车起到丹巴县城,小马几乎没说话,原因就是小拉姆搭我们的车到县城,小拉姆可是有问必答,所以我们知道了小拉姆家27亩的苹果不卖,难怪只有喂猪,还怕猪吃厌,一周才喂一次,想到和猪猪吃一样的,团友们都大呼不爽。小拉姆下车后,小马开讲了,不过还是有些胡话连篇,什么“丹东”、“辛巴”的,把大家都搞糊涂了,等明白过来是在说丹巴的时候,笑言小马是满腹惆怅,满嘴胡话。 猫跳峡、路边温泉、红石滩都愉悦着我们的心情,徜徉在不同的风景里,感慨上天对我们如此眷顾,清澈的天空下美景一览无余,直到遇见亚拉雪山的那一刻“壮观”一感涌上心头,蜿蜒的小路通向雪山脚下,似乎我们离它并不遥远,但皑皑白雪和掩映在白云之间的山峰又让人感觉那是神仙之居,非凡人可及的地方。 尹师傅导游水平堪称一流,沿途的美景大部分都是他介绍的,当走到八美时,他向我们推荐了土石林景观,它就位于国道的边上,如果没有介绍,我们可能会忽略这一美景,这片石林由三叠纪板岩构成。受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影响,沿康定—道孚—炉霍一线形成了著名的鲜水河断裂带,断裂带中的岩石,受到挤压、剪切,发生破碎、糜化,形成构造糜棱岩,因这种岩石软弱且含钙质,大自然风雨流水的侵蚀便把它雕塑成了千姿百态、雄奇壮观的土石林景观。 走到土石林面前,最先想到的就是小时候地理课上提到的喀斯特地形,只是它置身于草甸之间,以灰白的颜色、棱角分明的形态显得很突兀,这片奇特的景色越是近距离的观察,越感觉不可思议。 途径塔公草原,路边美景引得我们频频停车,或因成群牛羊点缀的广阔草原,或因湍湍溪水穿越的草甸,虽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面,却也有着风轻云淡的安详。 到达塔公寺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多了,但依然是阳光明媚,遥看在塔公寺后面的三座丘草山,由嘛尼经幡组成三角形或四方形众多旗阵吸引了我们,它们在风中招展,十分壮观,据说这就是被称为藏传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三座神山。 买了10元的门票,我们进入了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塔公寺。寺庙建筑宏伟壮观。主大殿,为汊藏建筑风格结合,下部为传统藏式石砌墙体,上部为汉式歇山屋顶。殿内主供佛祖释迦牟尼萨迦派大师萨软·贡嘎宁波塑像。不知是时间已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有些殿没有开放,在主大殿右侧的喇让建筑中,一尊10余米高的千手观音镀金巨幅铜像,塑像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刚要离开时,被小马拉了回来,因此而得到了寺庙内喇嘛念过经的平安结,至今仍随身带着,这可是一份祝福阿! 到达新都桥附近已是傍晚,这里素有“摄影家的天堂”的美誉,加上几缕阳光景致就更加绚丽,幽蓝的河水、金色的草地、湛蓝的天空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远处的小桥、流水、人家在暖暖的阳光下一派自然、祥和的景象,置身其中,宛如梦境之中。 一定要提在新都桥住宿的那一晚,趣事也多多。为了第二天赶路方便我们徘徊在镇外的几家住宿点,因为太晚定已经没有标间了,大家只得住普间(使用公共卫生间)。公用淋浴室每边正好有三个龙头,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冲向了它,进去后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但是那涓涓细流般的水流把我唤回到现实中,我们大呼上当,这就是尹师傅说得很舒服的洗澡水,因为水流小,洗得不免有些冷,只得一切敷衍了事。出来后才得知隔壁那间更惨,只有两个龙头是好的,造成小马和偶像抢龙头,这就是小马后来有些感冒的原因,更是他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洗澡的原因。 又是饥肠辘辘的时刻,朱姐提议要吃顿好的,于是大家选了这里的一道名菜——松茸炖鸡(松茸是朱姐买的,鸡是店家的),由于说得太晚,这道菜自然是最后端上来的,如果是刚才,相信这一锅一定一扫而空,但是吃完那么多菜后,大家速度不仅减慢,量也在逐步减少,看着那么多的鸡汤,不免感觉有些浪费,在偶像夫妇和朱姐的努力下,终于只剩下锅底了,大家再无办法了,夏师傅盯着锅看了许久,不禁叹气:“太浪费了!”随后作了个惊人的举动,端起锅,给它来了个底朝天,随后大家均后悔没有把这一豪放的壮举拍下来。 这夜大部分人都没睡着,可能是高原反应的一种,汤嫂甚至感到心跳加快,因为这里海拔达3450米,之前住宿的最高不过3160米(日隆镇),这一路我们始终处在对高海拔的适应中,小反应偶尔有之,庆幸的是影响行程的大反应没有。 |
转自:http://karenyun1976.spaces.live.com/blog/cns!5ffcd6c2167f196f!308.entry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