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白塔高峰山 □ 秦连渝 现在,我伫立在通往高峰山地藏塔的一条小径上,被一大片绿色包裹着。这绿,是那么的繁密,那么的苍翠,偶有风来,便如一泓烟云笼罩的碧波泛起层层涟漪闪动着点点波光。 有了这繁密、苍翠的绿色作底色,那白色的地藏塔,还有那橙色的万华禅院点缀其中,也就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了。 想想,那些无一株绿树、一叶青草的高山,该是何等的冷寂、荒凉!那儿,没有鸟儿的歌唱、山泉的流淌,只有长风的哀鸣、流云的悲伤。而这一刻,我确乎听见高峰山鸟儿的歌唱了,也确乎看见高峰山山泉的流淌了。那鸟儿,在苍翠的绿荫中扑棱、翻飞,“叽叽喳喳”地鸣啭不停;那山泉,顺着陡峭的山体“哗哗哗”地奔泻而下,很快便隐入被森森林木覆盖了的峡谷。这峡谷,阔远而幽深,似乎藏有一个大神奥,使人不禁产生无尽的遐想。 这是2006年夏日的一个下午,位于平坝县境内的高峰山,忽有阳光洒落,忽有细雨纷飞。我就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始向矗立于山巅的地藏塔攀登了。在攀登的过程中,一开始,我闻到了森林里特有的潮润而清新、并夹杂着草木芳香的气息,不觉神清气爽;之后,我慢慢地感到林木森然、寒气袭身了——那刻,正有山风的吹响和细雨的淅沥,似一支低回的曲调在这幽邃的深山密林中回荡。然而,当我攀登到山腰,阳光竟透过林木枝叶的缝隙稀疏地洒落在小径上,而我又蓦然发现前路有红花朵朵,鲜艳异常;又见菜畦一片,其白菜、辣椒之类碧绿鲜嫩,……“难道此处有人家?若非高人,谁会在这人迹罕至的僻远之地隐居?”惊疑之际,早有一座木屋扑入眼帘;又见一老僧轻启门扉,款步而来,说道:“若想烧香,进屋便是”。想这老僧,远离尘嚣,神宁心静,纳天地之精气,享田园之情趣,该是何等的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在老僧的指点下,得一捷径,很快登至山顶,看这通体洁白的地藏塔,其塔尖直刺苍穹,好不巍峨!又倚栏远眺,但见:一轮红日挂在西天,天际处,云浓雾密,绵延起伏的群山呈一片灰蓝;北面深阔的原野上散落着绿色的庄稼,形状各异的房屋,蜿蜒曲折的道路,泛着银白色光芒的河流……仿佛一个幽美精致的景观模型;最是东南之山,葱郁蓊蔚,其侧峰横岭,峭壁凌崖,高峻雄奇,直逼眼帘,仿若近在咫尺,伸手可触。再俯瞰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万华禅院,在夕晖的映照下,竟似蜃景般美丽动人。 万华禅院始创于明洪武初年,建文帝曾到此论禅,并在山门外种下两株银杏。不想“文革”期间,不仅禅院被毁,两株银杏也同漫山的林木一起遭到了砍伐。1992年,现任住持觉锐法师被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贵阳弘福寺方丈慧海大和尚派往高峰山主持禅院重建工作。至今,禅院面貌一新,殿宇恢宏,高峰山林木繁茂,山峦叠翠。 傍晚时分,我驾车离开高峰山。在一个陡峭的弯道,我减速慢行,并情不自禁地回望了一眼高峰山,那刻,矗立于山顶的地藏塔连同苍翠的绿荫、湛蓝的穹苍再次进入我的视野。一瞬间,我觉得地藏塔像一只美丽的白鹤,在高峰山广阔的碧波中游弋,在高峰山苍茫的天宇中翱翔。 回到都市,我总在想—— “绿树、白塔、禅院、山泉、峡谷……所谓江山美景,不过如此;远离尘嚣,神宁心静,纳天地之精气,享田园之情趣……所谓人生境界,不过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