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姑娘山三峰攀登指南 |
[游记]四姑娘山三峰攀登指南 |
2008-06-27 sohu.com |
较早以前后面的三个数字被误统计为5664米、5454米和5355米,那只是幺峰南(偏东)山脊的几个起伏顶 我在2001年9月曾应邀带一支上海的四人队去攀登三峰,由于此前并不是我去探的路,结果我被带到了幺峰的南侧冰川,当时我也没有提前看过地图,总之走到了一个与三峰没有什么关系的山谷里,这里向三峰方向是一面绝壁,我在混合地形里攀登了七个小时只上升了不到三百米。最后队员们知难而退,我们撤了出来。 2002年8月,成都雪峰登山队在四姑娘山当地向导陆忠荣的带领下,成功登顶三峰。据陆讲,当时是全年最好的一天,一路上几乎都没有雪,但攀登仍非常困难和危险。 2002年底,我决定到四川办一个以提供攀登雪山服务和进行攀登雪山技术培训的公司,其中
这一次与上次不同的是有了前人的经验,我还搞到了较详细的五万的等高线图。为了保障组织活动的安全性,我带领两名工作人员先进行了一次考察性攀登,以摸清情况。 我们用马驮着装备由当地向导陆忠荣带到大本营,这一路可以从日隆镇、二道桥步行到头道坪,也可以乘车到喇嘛寺再过河到头道坪。从头道坪(3400M?)开始上山,到牛棚子(3900M?)这一段高度上升的很快,然后就是较平的横切,过一个垭口,此前都有非常清晰的路,但有许多是牛走出来的,所以很乱。垭口以后至大本营不到五百米,坡稍陡,路不是很明晰。但可以找到岩羊等稍小动物走过的路。 从日隆镇出发到大本营可以使用驮马驮装备,头道坪至牛棚子一段山路较陡,并需穿林子,人不能骑马。 当地向导陆忠荣将我们送到大本营,给我们指了去年他们所走的路线。然后返回日隆镇。由于他们的攀登是在8月,而现在是4月,横陈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个40度-60度的雪坡,这种雪坡我们是绝对不敢横切的。 探路时我们带的装备数量有限只能采用阿尔卑斯方式攀登而不能在任何地方留路绳或岩锥等物。所以我们只能向下绕了一段,当时是在大本营位置看到了一群岩羊,见有人来它们跑到了山脊的北侧,我们是沿着它们的脚印先下降了两百多米的高度,然后再从一个约60度的坡下去,过去后有一些平台可以扎营,我们曾考虑组织活动时可让老乡直接从日隆镇将物资运到这里,如果在这里建大本营就可以不用再建C1了。 考察时所走的绿色路线是从山脊下到山谷,然后从左侧有草甸的地方上升,这样走比较绕远。五一实际攀登时所走的红色路线是从碎石坡直上,原因是我们没有向山脊下方绕,而是直接在山脊上打了一个岩锥降下去,然后沿着碎石坡上,就没有必要再绕那么远的路。如果是7-9月份,那个山脊下去的坡没有雪是可以横切的,据说有一条羊肠小路,这一段的坡度大约40度-50度。即等高线图中蓝色路线的BC至C1段。 实际的攀登没有必要从大本营向下绕,有雪的时候可以从上图的位置下降,无雪的时候则可以直接从下降点向三峰方向从坡上横切。下降点是从大本营的西北侧上山脊,看到三峰的垭口后沿着山脊左侧横切三十米就是,这一段不是很危险,由于山体岩石表面结构的原因这里虽然陡,也不是很容易产生雪崩。 冲顶的路线:从C1比较图中可以看出红、蓝两条不同的路线,蓝色路线是去年雪峰队攀登的路线(他们其中一人走的红色路线),我在去C1的路上一直在观察登顶的路线,越走距离垭口越近,也就越发现垭口沟并不是很陡,如果从蓝色路线走一方面会绕的较远,另一方面因为有雪,绕到崖壁上面危险的成分也很大,而从垭口沟里攀登,看两侧山上的雪况即使有流雪也分向了两边,倒是有些飞石会滚向沟里,综合评估还是从沟里走要安全一些。 实际攀登时从沟下到垭口的一段确实没有想象的难,这一段大约两百米高,坡度不到40度,到了垭口是南北方向的一段山脊,东边是雪檐,形成一条约五十米的雪檐山脊。 从垭口向峰顶看,是一个约30度的坡,向上逐步变陡,图片中的岩石区已达到40度,最后横向的一段是在接近60度的岩壁上横切,好在岩壁上有宽度不等的小台阶可以走,也有较好的手点可抓,五一攀登的时候有雪,相对危险一些,由于五一我们组织的是商业性活动,我们从垭口开始全程打上了岩锥,最后横移的部分我们当时拉上了路绳。而探路那次基本没有雪,我们只在冲顶一段不到二十米的地方拉了绳子。
|
转自:http://outdoor.travel.sohu.com/20070313/n248702349.shtml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