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四)若尔盖草地和黄河第一湾

[游记]游记(四)若尔盖草地和黄河第一湾

2007-07-16    sina.com.cn

从川主寺出发汽车开始翻越一座大山,那山的名字不清楚。从川主寺到若尔盖的郎木寺正在修公路,因此,路很烂,汽车也行驶得十分艰难。不过,这里的风景依然不错,沿途的山坡都有野花点缀,黄色,白色和紫色。当然由于修路,山坡的植被也有些破坏,裸露出苍黄的岩石和灰黑的泥土。

过了郎木寺,就进入若尔盖大草原,天空开阔起来,茫茫草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拿出相机在汽车上开始拍摄。对于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大山中的人来说,看见草地觉得心情格外开朗。最先还有一些起伏的山峦,那些山都不高,很圆润,也是绿绿的,后来这些山也退到远方成了背景。草地上有零星的花开放着,依然是白色黄色居多,间或也有紫色。不时会看见牧民们的账篷和简陋的住房点缀在草地上,账篷大多是黑色的,很少有白色,而那些房子都几乎用木板搭成,用木条做栅栏,有些都已经被风吹雨打得破败了。草地上还少不了牦牛,它们有的在悠闲地吃草,有的成群结队的穿行于公路,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牦牛们惊慌失措地奔跑着,过了公路,上了山坡。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一只鹰,孤独而自在在飞翔在天宇中。巧的是,我们汽车中放的歌曲正是那首容中尔甲的歌曲《雄鹰在飞翔》,我们会唱的也跟着唱起来“雄鹰在蓝天上飞翔,飞过雪山,飞过牧场。”可惜,我们眼中的草地并不像书上和画报上所表现的那样,如一片绵延到天边的绿绸,连年干旱让草地严重沙化,草地上布满伤痕,许多处裸露出厚厚的土层,上面沟壑遍布,像草地上永不愈合的伤。让人感到心疼。

路上没有别的旅游车,就只有我们这辆浅绿色的汽车在草地上行驶,而我们的汽车与草地的色彩是那么和谐,几乎融为一体。直到行驶了很久,才看见几辆白色的小车,这些都是自驾车到草地旅游的,我们还真佩服他们。越往草地深处行驶,风景也越来越壮观,天空也越来越蓝,云朵也更加洁白。虽然草地上阳光明媚,却发现有不少阴影,我正感到惊异,抬头发现,原来是天空中的云朵遮挡了阳光,使阳光不能透过云层,才给草地留下阴影吧,这也是草地一奇观。路上有不少藏民在向我们招手,尤其是一些孩子。当我们的车在路边停留时,两个藏族小孩举着手里的花向我们招手,并跑到我们的车前,我们打开车门,两个小孩把花给了我们,我们也把自己买的东西给他们吃,汽车开动了,两个藏族小孩还向我们招手,这让我有些感动,因为这些孩子太可爱了。

汽车继续行驶着,扑入我们眼前的依然是茫茫草地,草地上的牦牛和账篷,让我们的眼睛有些疲惫,突然,在前边出现了一片修得十分漂亮的房子,一个老师脱口而出“啊,大城市”,让我们几乎笑弯了腰,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她好不容易看到新房子,居然说出大城市了。唉,联想到在这里生活的牧民和道班工人,他们一年四季除了飞速经过的汽车,很难得看到其他人,也够寂寞的了。一个同事说,给我一万元钱,我也不会在这里生活的。可这里的牧民们却祖辈生活在这里,并繁衍着,而这里的道班工人为了保证草地上的生命线畅通辛勤工作着,他们的精神不能不让人敬佩。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生存,我却觉得他们就像草地上的草一样,生命力那样顽强,没有他们,这草地上的公路能够永远畅通吗?

终于,我们看到了那片大房子,那些白色的墙,红色勾边的房子很小巧玲珑,也很新,如同花朵点缀在草地上,我们问一个在若尔盖工作过的老师,这是什么地方,她也不太清楚,只是说离瓦切乡近了,她告诉我们,瓦切是若尔盖、红原和松潘三线交界的地方,也是国家牧民新村试点,国家投资为牧民们集中修建住房就在这里。于是,我们记住了瓦切。这条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白塔,也看到许多嘛呢旗,可是太远了,我没有拍下来。

终于到了瓦切乡,我们停留在那里吃饭,这里的黄河鱼最有名,我们进了瓦切饭庄,点了黄河鱼,过了一会儿,一大盆黄河鱼端上来了,吃起来味道可口,很细嫩,在每个饭店窗口还挂着不少黄河鱼干,是这里的特产,一些老师也购买了不少。

吃过饭,我们的车继续向前行驶,我们的目的是黄河第一湾,这可是我们早就在画报上领略过它的美丽壮观呀,此时,我们的心是急切的,恨不得马上飞到黄河第一湾去。终于,我们到了黄河第一湾,便被震惊了。不再是浊浪滚滚,不再是奔腾咆哮,此时的母亲河静静地流淌着,水面上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让人的心醉了。我们并不急于下河边,而是准备爬到高高的山顶上去看黄河第一湾的全景,因为头天爬黄龙太劳累,一些老师骑马上山,当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牵马。不能驰骋算什么骑马,干脆叫坐马好了,我可不愿意,况且,我们还要照相呀,于是,我们顺着用木板搭成的梯子往山上爬去。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爬山到真是挑战,有的已经累得不行了,可我们几个兴致勃勃,边爬边拍照片,我拍下了黄河第一湾的远景,又拍了山上的一座寺庙,那是具有藏传佛教格鲁派风格的索克藏寺和白塔。到了山顶,看见玛尼堆,我又闪了好几张,可是,我们却无法数清楚黄河第一湾的九曲,,也也就是九个湾道,他们说,要把九个湾道都看清,还得爬到更高处,我们望而生畏,再加上没有时间,便下山了。在下山时,我看见白塔前坐着一位老人,穿着绛红色的僧袍,是一位索克藏寺里的一位老僧人,他那慈祥的面容吸引了我,我便为他拍了一张照片。他向我点头,反而让我不好意思了。

我们下了山直冲河边,这下与黄河第一湾亲密接触了,我们在河边奔跑着,欢笑着,摄影留念,在这里,我们再也没有约束,放开喉咙唱了起来“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擀毡姑娘的歌喉里。”面对清澈如镜的黄河第一湾,想像着它源头的涓涓细流,也想到它在壶口处的一泄千里,想到它流经华北平原时的气势磅礴,让人有无穷的遐想,如果当年的李白能够到这大草地,看到九曲黄河第一湾的宁静,能够写出什么样的诗篇呢?

因为时间紧,我们没法在黄河边玩得太久,便在河边的藏家乐的账篷前留了影,这账篷是当地旅游局设立的账篷宾馆,洁白的账篷上印有蓝色的各种藏族图案也是小巧玲珑的,点缀在草地上,就像花朵一样绽放。

汽车离开了黄河第一湾,往若尔盖县城进发,不一会儿就到了若尔盖县城,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藏族县城,那浓得化不开的藏族风情恰似那里空气中弥漫的混和着酥油奶茶香和手抓羊肉的香的气息。整个街道都很宽阔,街道两边一排排路灯和路边林立的商店又让这高原小城有一丝现代气息,没想到这里也有网吧,还不止一家,而是两家,不过,我没有去过,也不知网速如何。

在这里,我们园唯一的男士郭师傅有不少战友在这里,知道他要来,很早就在和他联系,我们一到宾馆,电话就打来了,我们也跟着他沾光,他的战友在藏香羊酒家为我们办了招待,吃了一顿火锅,这里的生活习俗与外地接轨,也有什么竹笋鸡之类的名吃,除了蔬菜和水果依然缺乏以外,其他汉区能有的这里也能吃到。在这里,我才领略了高原人和当兵的人的豪爽,一首“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被他们唱了无数遍,每唱一遍都得喝酒,而且,这也是他们最能产生共鸣的歌声,郭师和他的战友并不是一起当兵的,他们都是从阿坝去的,可是很快就被分配到各地,几乎是天南海北,郭师到了重庆开轮船,没想到复员后回到家乡,到了一所幼儿园,天天挥舞着大铁铲为几百个孩子做饭做菜,每次为孩子们送饭都挑着担子,一头是饭,一头是菜,跑上跑下,干得开心极了,人缘又好,老师和孩子们都喜欢他。况且,他又是我们园里的党代表(他在部队是入了党的)一路很照顾我们这些女士的。而他的战友有的干了个体,有的在单位也混了个一官半职,还有几个根本不是和他同年当兵的,有的比他早两年,有的比他迟一年,而且也没有在同一个部队,可是回到阿坝州,就那么一首“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让他们的战友情联系在一起。这到让我想起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迪埃时说过的话,原话不清楚了,大概意思是一个无产阶级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能里,都能凭借《国际歌》熟悉的旋律找到自己的同志。而我们的当兵的人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能凭借《战友之歌》找到自己的战友,这浓郁的战友情胜过人世间许多感情。吃了饭,我们又到茶楼去坐了坐,这也是他的战友开的,也是那种不在一个部队,甚至没有同一年入伍的战友。但那感情却是很深的,他们意犹未尽,带我们去唱卡拉OK,这高原的歌厅也如同大城市中的一样,一应俱全,音响效果好,我们都过了瘾,所不同的是,服务台上还有哈达,可以尽情地为喜欢的歌手献上哈达,郭师的战友们为我们这些女士们献上哈达,他们唱歌时,我们又给他们献哈达。他们自然少不了唱“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他们的声音有着高原的粗犷,而且没有走调。最后,他们又唱起“送战友”的歌曲,我们也为他们见证这难忘的时刻。唱着唱着,他们都动了情,这些高原生长的藏羌汉子们都被这浓浓的战友情弄得眼睛红红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14ac198010004ec3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