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坪沟毕棚沟三日穿越 |
[游记]长坪沟毕棚沟三日穿越 |
2007-08-30 ctrip.com |
这次川西15日游的重头戏就是四姑娘山长坪沟-毕棚沟的穿越,以前穿越也走过,但是从来没在4000多米海拔的地方穿越过,而且还是三天,强度最大的一天却是最后一天。这三天的穿越对我来说是一次自我挑战,而这最后一天,让我遇到参加户外以来最大的挑战。出发之前,心里有点打小鼓,虽然觉的自己应该没问题,毕竟是精典穿越路线,那么多人都能走,我的能力不会是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但因为海拔高心里还是没底。 在此要好好感谢旅鼠的高原反应药,真是好用啊。不用提前吃,吃了以后我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天天走个一、二十公里的一点高原反应都没有,塔尔寺的藏药果然名不虚传啊。 我要说我们选择从长坪沟向毕棚沟的正穿路线是正确的,我们在叉子口遇到了从毕棚沟反穿过来的2个人。他们从那边过来从夜里3点开始,走到傍晚7点,走了16个小时,几乎全程都是上坡路,后1/2部分还都是很陡的上坡的碎石路,那碎石路是上一步滑回半步,真是太可怕了。他们中的一个人走到一半就高原反应吐了。那两人都说回去后一定一定要告诉别人千万别反穿了,真是累死人。相比之下正穿这边要好的多。大部分在长坪沟里的路都比较平缓,挑战极限的大上坡就是从叉子口到垭口那一段,然后的碎石大陡坡,对我们来说都是下山的路,下滑就滑呗,反正走也是往下走的。所以说我当初的路线设计真是正确之选啊!小小得意一下,嘿嘿!不过通过我的个人感受,我觉的如果是正穿真的二天足够了,第一天只要早点出来就行,走到叉子口没问题,路一点都不难走,也没什么大山坡,都是缓坡,当然不能象我们第一天都11点多了才出门,那就只能是三天穿越了。 长坪沟里走,老天对我们不薄,一直阴霾的天气,终于露出了太阳,虽然中间也下雨,但是雨后初晴的景色更是美丽。 长坪沟里的部分是很顺利的,除了夜晚来骚扰我们的牦牛。景区里的牦牛是山下老百姓放养在山沟里的,因为山高不用担心牛会走失,所以平时跟本没人管,就象野牛一样。这个牦牛对盐是非常敏感的,只要有盐味它们就会来,而且它们已经习惯了游客来了,只要是露营的就一定会有盐。当然会是这样,走一天出那么多汗,一定会补充盐分的,大多数吃的方便食品里都有盐的调料包的,并且许多游客并没注意到这个盐的问题会把盐包随手乱丢,这都会招来牦牛的。所以只要有游客露营,牦牛就会聚过来,然后在帐篷附近转,瞧准机会就会走上前在帐篷边上找咸的东西吃。我们的东西就不幸被牦牛光顾,被偷吃了一袋牛肉干。这在白天还好,最多就是被它们把东西给偷吃了,到了晚上才烦人呢。你不能总坐在帐外看着吧,你一进帐篷,一会儿,牦牛就过来了,在你帐篷边上转,喘气,你和那牛鼻子之间只隔着一层帐篷,你可以真切的体会到什么叫气喘如牛。呼呼的声音真的很大,向过火车一样,让人难以入睡,而且由于有牛把帐篷拱坏的事例发生过,所以我们都很紧张,一听见牛喘气就出来轰牛。这牛也很鬼,只要听到帐篷里的人有要出来的动静就跑了,别看身躯庞大,跑的很快的,等我们打开帐篷一看,牛早跑远了。就这么人进牛退,人退牛进,反反复复折腾了大半个晚上,最后都有点幻听了,总觉的一躺下耳边就有牛喘气。都凌晨了,才算牛放弃了,人也累了,双方都偃旗息鼓睡了,第二日晚上再战。我们在沟里住的两个晚上,天天晚上和牦牛做斗争。 另外还得说说马。我们租了一匹马,头两天给我们运背包。第一天露营这马就惊了。还是那惹事的牦牛,我们的马好好的站在那里,一头牦牛居然从侧面偷袭我们的马,想用角来顶马肚子。我们的马是一匹年轻的马,脾气很不好,一下子就跳了起来,那时候我们刚到木骡子,背包还没卸下来呢,那马一跳,包就在背上一上一下的,马感觉到了拍打,就蹦的更高了,包也落的更重了,加上还绑了一块雨布哗哗直响,马就惊了。一下子就把马缰给挣断了,开始在草地上狂跑,这时别的马也开始跟着跑,牦牛也夹在中间一起跑,我第一次看马惊,都吓呆在那里了。向导去追马,马跟本不理他,那马是不把包从背上跑下来不停脚啊。先是向导的包掉下来了,我的三脚架,然后是另外一个包,而且能看到包开了,里面的东西天女散花一样向外洒,最后是我的包,已经是被马拖在地上跑了。这包怎么绑的这么结实啊,还不落地。天啊!GRACE的包啊!包终于落地上了,我的BIGPACK包已经变成马粪包了,上面沾了大片的牛粪、马粪,黄绿、黄绿的。我真是欲哭无泪。这包可是借的啊,让我怎么还人家啊!回来后,我认认真真的把包涮了还给GRACE,可是还是涮的不干净,自己都不是很满意,也没办法了,我洗涮涮的水平也就这样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第二天晚上我们露营在叉子口,从那里我们仰望前往大平台的那个80度的大上坡。这么陡的上坡不是没走过,问题是没有这么长啊,这坡可真够长的少说得有几公里,向导还告诉我们说还有一部分上坡是看不见的。我晕~~~。前两天我们还租了一匹马给我们背背包,到了第三天爬那个大坡,马都上不来了,只能自己负重。爬那个前所末爬的大坡,还得负重,我咬牙!这时体现了登山杖的作用,我上山一向不喜欢用登山杖,总觉的拌脚,但这次登山杖确实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上了两百多米后我就开始喘不上气,背后的大包象山一样压在背上,我迈不开步子,幸亏向导把他的登山杖借给了我,这登山杖分担走了很大一部分重量,而且在陡坡上给我很好的支撑,虽然最后胳膊有点酸,但这根登山杖真的是我帮爬上垭口的大功臣。 总之我们的开端是顺利的,我们只用了5个小时就翻过了大平台、垭口、走完了碎石下坡。向导在此和我们说再见就回去了。又有谁知我们的苦难之旅这才刚刚开始。向导走之前指着一个由泥石流冲成的乱石大坡说,从这里下去哪条路都能走,到了下面左转过一独木桥就上大路了。这个泥石流大坡的中间是一条溪水,随着海拔的下降水量也越来越大,在中部就已经变成了一条小瀑布了。可能是最近又有新的泥石流,把左侧原来的路给冲毁了。因为向导说哪条路都能下山,我们就选了离我们近的左侧的路,这路刚开始看着是路,但走出去几百米就没路了,都是碎石堆,石头上还有红色的类似苔藓的东西,踩不好就打滑,有的石头根本不稳,踩之前要试试,不然踩上去石头就动,不是摔跤就是崴脚。石头上面还布满杜鹃丛林,经常看不清落脚的石头,得把杜鹃的枝枝蔓蔓拨看,才能看到下面的石头,再加上下面的石头常有松动的,走起来异常艰难。这都还好,可怕的是我必须负重,我的大包真是沉死我了,里面还有MOTTE的摄影器材,那个该死的相机,两镜头,还有那个硕大的三脚架,加一块少说得有十斤,加上我的背包、睡袋、衣服等等,我的包得有三十斤,而我本身只有100斤重,我从来没有背过这么重的包,根本就站不直腰,只要往直一站就向后仰,我就象个虾米一样弓身背着背包向下走,还得和脚下的磕磕拌拌做斗争,一路我摔了无数的跟头。下得山去,从鞋帮向上一直到大腿跟儿,我的两条腿上已经布满了磕青的淤血痕迹,深的套着浅的,没有一块好地方,胳膊也破了。 后面根本没路了。我们发现我们迷路了,只能说找准大方向向下走,但脚下是没有路的。在一个下坡的地方,我遇到了我经历的最危险的时刻。本来路就难走,我又走偏了,下面是立陡的悬崖,我无路可走了,我只好面对石头蹲了下去,想横向移动,但是那该死的包一下子就把我的重心拉偏了,我翻了过来,整个人都仰在石头上,那块大石头很光滑,没有什么踩脚的地方,我的脚也支不上劲,我的一只手死抓着石头上的一小块凸起,我想起来,但那个包太重了,一下子跟本起不来,我一次一次的用另一只手去试着支起身体重新找到平衡,终于我的身体支起来了,我的另一只手也触到了石头,我重新翻了过去。好在石头是干的,我的鞋没打滑,撑住了身体,慢慢移了过去。下到石头下面,回头一看,我真是后怕啊,要是没移过来,要是我没抓住掉下来,我就直接摔下去了,非得摔死不可。我突然第一次觉的户外穿越真是有危险的,人面对大自然好脆弱,也第一次觉的有点害怕了,我的心在颤栗,觉的这简直是在玩儿命,是死亡穿越,这跟本就不是我原来想要的,一切已经不是原计划了,有点失控。 但是事到如今我们必须靠自己的能力下山去,不然能怎么办?就算有人能来救我们,那又得等多久,而且人人都认为的最困难的部分我们都已经顺利走过了,我们一定能走出去。经过休息、探路、观察、分析,我们决定穿过小瀑布走右侧,看看能不能找到路。结果证明我们是对的,穿到右侧后,我们居然找到了路,很好走的路,在找到这路之前,我们已经在坡上花费了近5个小时了。后面就没什么悬念了,走,不停的走,其实后面的风景非常好,毕棚沟的大海子非常大,宁静美丽,但我已经无暇看风景,只有一个念头--今天走出去,出去后给家里人打电话,我要听见家里人的声音。走到晚上近8点,我们终于走到了公园管理处的入口,我们总算完成了从长坪沟到毕棚沟的穿越。 这次穿越真的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感受,迷路时的惶惑,几乎摔下悬崖的惊恐,度过危险重生的喜悦,完成穿越走到终点解脱般的轻松,回头望望走过的毕棚沟和更远处已经看不见的长坪沟,一种征服、胜利的骄傲由然而生。我想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穿越让我感受了很多很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能这正是ZN穿越的魅力所在吧。 通过这次穿越我也体会到向导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认真负责的向导是对生命的保障。大家要是去的话,一定得找个好向导啊。 遗憾的是下了哑口我就收了照相机,后面一路的美丽风景我是一张也没照,完全自顾不瑕了,不能在此和大家分享了。还是鼓励大家自己亲眼去看看吧。 更多相关文章及图片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d7d2e010008l0.html
(山间小路,泥泞)
(远处那座山峰是渺婆峰,是四姑娘山的外婆,攀登非常危险。怪不得四姑娘山也不好爬,)
(从背面看四姑娘山)
(站在木骡子看骆驼峰的日出,有点日照金山的意思吧!)
(叉子口露营地。后面那一大片漂亮的山石就是著名的鸡冠石。)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012142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