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北长城行散记

[游记]晋北长城行散记

2007-11-03    yododo.com

在路过了化肥厂后,我感觉应该就快到宏赐堡了,可是还没有见到河东窑呢?原来,刚经过的一个很小的村子—紧挨着化肥厂的—就是了,它离宏赐堡非常的近。

图片21 进宏赐堡要过这个小木桥,小T在这里失足了

我们直扑小卖部,这是我们进村之后的第一站。洗脸、刷牙、充电、吃了几根香肠、2瓶绿茶、2根雪糕,最后看着柜台上7个空矿泉水瓶子,我们心满意足的坐在小卖站门口看狗,小T说,我们就象“土匪”一样,哈哈

宏赐堡,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堡。据《三云筹蛆考》载,为嘉靖十八年(1539)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宏赐堡由红寺改名。周三里五分,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五尺,分守长城“十九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八座”。此堡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同镇城的安危.嘉靖、隆庆年间蒙古贵族多次率兵南下,都是先攻下此堡。可如今,堡城砌砖早巳被拆光,残土墙亦破坏严重,城南侧墙已经没有了,南门原为砖砌券拱门,现在也不成了样子。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4个洋鬼子,没有象我们一样的背包,也没有主动向我们打招呼,真不礼貌。小T问我接下来怎么计划,我看了看表,一分钟后通知小T:背包,走。

看来我们都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按照原计划,我们已经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可现在才16点多,我们都是强人啊!那就不能浪费时间,走到哪里扎哪里。补充了物资后的包包,比上午更重了,我们又过了小木桥,继续上路东行。没想到,迎接我们的,将是一场惊险刺激的“暴风雨”!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一切战争的根源皆为经济,二千年前匈奴反复阴山南北,也是因为阴山南麓的气候使得匈奴繁衍生息,而最终被霍去病驱逐,与鲜卑、突厥、回鹘融合再融合。长城也是如此,它是一道屏障,见证了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满清的众多舞者,从森林到草原、从草原到戈壁、从戈壁到荒漠,从狩猎到游牧、从游牧到农耕,从突然出现到突然消失的各种姿态。但如今,这一切都转换了,经济虽然还是第一,但不一定需要通过战争来维持,大同附近这一带的长城山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我们出了宏赐堡不远,按照老乡的指引,翻过一道坎儿,就看到了石墨厂,可是这里的城墙被道路和铁轨中断了,要贴着城墙走的话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到厂门卫再次确认如何到达镇川口,门卫室的几个女人告诉我们,翻过前面这座山就到了。嗯,书上也说这里有座方山,或曰平山,因为这个山头上是平的。听着好她们说的这么轻松,我心里有些忐忑,不管怎么说,该走的还是要走。我们迎难而上,爬上了这一座废料堆。据她们说这个厂是私人的,我想这个老板一定很有钱!

其实这个山头并不好爬,尽管天色还算早,我们还是加快了脚步,望着前面明晰的长城走脉,我放心的把指路的任务交给了小T,小T很有领导风范的站在高处向远处一指:就这条路!我得令先行,可不多远,我便发现,这条“捷径”行不通,往前是5米高的断崖,于是我们只能又折返一段绕道而行。

图片32 这里的长城脉落很清晰

图片33 这里有个石墨厂的值班室,这里的长城向下直奔山谷,再陡然向上

路过石墨厂值班室的时候是18点,我们问值班室的更夫,
“去镇川口是不是要翻过这座方山?”
“是的”
“好不好翻?”
“好翻 ”
“要多久?”
“一个半钟”
“谢谢”
我回头问伙伴:翻不翻?伙伴因为刚才的指路失误受到了打击,不出声。我想,凭我们的强大的战斗能力和耐力、毅力,3个小时咋得也到村子了吧!!而我也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个人“害”了我们,让我们膨胀了自信心,在现实、梦想、幻想之间选择错了定位点。其实眼前的这小段坡路挺陡的,且窄的地方仅有50公分的落脚处,背着大包上去有些难度,可又没有其他路可绕也没有时间绕了。我先上,放下背包再拉小T一把,这样,我们用了近一个小时加上中途吃巧克力的时间在19点来到了缓坡地带。天色渐黑,远处的宏赐堡灯火闪烁,我心里有些紧张,还能望见城墙在我们的左手边100多米远,地势还是和我们刚上来的陡坡一样险。我犹豫着,虽然书上说要贴着城墙走,但这样的夜色、这样的地势,基于安全考虑,我低头又看了看草间的一粒粒的羊粪,颜色有浅有深、手感有软有硬,我又望了望四周,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跟着羊粪走。是啊,跟着羊粪走,羊粪一直带我们走到了22:00,一直给我们带到了一个不能上下又无法立足的“会远”。

这个缓坡不算陡,相比较要好走一些。我不断低头发现羊粪,因为我以为羊粪多,必定也是放羊人经常走动的,也是一条可行之路,那么沿着羊粪走下去肯定也没有错,就这样,这些新鲜的、一颗一颗的、小小的、黑色的、三五个六七个聚在一起的、有些还好象刚刚沾上土的羊粪引领我们一路走到了方山顶,看到了那著名的“会远”就在我们2点钟的位置。

关于方山和会远,那是要与宏赐堡连在一起的。宏赐堡原名红寺儿堡,明嘉靖年间建了边墙五堡后改名为宏赐。宏赐堡是大同的关节点:其东是镇川堡,北是得胜堡,西是镇河堡,南是大同城,一度宏赐堡的军事地位最高,设参将。从宏赐堡向东,翻越一座方山,即可到镇川堡。方山也叫平山,或者西寺儿梁山,或者孤山。东西宽约20里,南北长约40里。方山中的长城并不总是在山头高地之间徘徊,方山腹地也有跌宕起伏的地形,有一段长城一头栽入了地形复杂的峡谷之中,谷中还设有一处无名的关口,两侧的土岗上一边一个土台子。据徐世信先生著《大同风采》一文描述:宏赐堡东南10余里处有一山巅,名曰平山,四望五堡俱在目中,凡标号召传、合散呼斥,远近皆可毕见。其上建置一座小堡,名曰会远。会远的南面,方山的山鼻子上有一个大土包,是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永固陵,冯是北魏最有名的孝文帝的祖母,所以又称为“皇太后陵”,距今有1500多年了。坟冢巨大,体量相当长安咸阳塬上的汉墓,附近还有一座皇陵。孝文帝为了能永远陪伴老奶奶,特地为自己造了一座虚陵,但他并没有在此下葬,而是在洛阳邙山入土。想想这个鲜卑人拓拔支系的北魏政权,仿效汉武帝也设立了“子贵母死”制度,就是说皇帝一真正就位,就要将母亲赐死。能将皇后升皇太后升太皇太后的老奶奶建这样大一个坟墓,并且自己也在旁边陪着,不愧为“孝文帝”啊!

望着夜色下2点钟方向的会远,我心里踏实了些,因为书上说这个会远是这一带的标志性墩台,大、高,老远就能望到。我们直奔会远而去,想快点找到城墙、找到路、找到镇川口,进村讨水喝、讨饭吃、讨坑睡。可是当我们沿着方册顶边沿转了一圈后发一,四周都是深达百米的直壁悬崖,根本无路可走。这时已经是21点多,四周全黑,辨不清长城方向,指北针显示我们好象偏离了东方,而东面更远处是更高更险的山,难道镇川口在那边么?难道再要翻山么?难道那个更夫1.5小时真的可以到镇川口?我开始急躁,我知道此刻应该立即扎帐,可是这平顶的方册,风非常非常大,大到无法扎下帐,大到可以把帐篷吹飞。此刻想再走到任何一个有人家的地方都是幻想,当下之急是赶紧找个背风平整处扎帐。就这样,在漆黑的夜里,我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下撤。

我们从21点多开始,从方山顶上踩着碎石向下,走了一个小时,下了相对百米的山路,找到了一块相对平整地,其实也只有一个防潮垫的平整,我这边是凹凸不平的碎石,好在窝风,不必忍受凛冽之苦。望着天上繁星、吃着热腾腾的面、喝着饭后的普洱茶,连锅和饭盒都没洗,我躺在那样高难度姿势的石头上面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一直睡到早上的太阳晒得帐篷内暖哄哄的,晒得人懒洋洋的时候,我才起床,享受着美味早餐的时候,我和伙伴望着周围的地形哑然失笑。小T问我下一步如何,我不出声,默默的收拾餐具、卷好睡袋和防潮垫,收好帐篷,一边望着昨晚下来的山,痛苦的思考。我都怀疑我们昨晚是不是从这个山头上下来的,怎么着也有百多米高度啊,平均45度的坡满是碎石,这时我又意识到我的第二个决定—下到山坳扎帐—的错误,这里是山坳,不在高处,无法眺望远方以判断地形决定行走的方向。装好包,我告诉小T:两个选择,一是从右边的山谷绕进去沿着昨晚我们看到的断崖谷底走,一是上山再看到长城墙,前者路可能会好走不用爬坡,但不确定走出去是哪里,后者要再爬回去,但只要到顶就可以把握方向,我选择后者,你呢?小T非常痛苦的表情……

我们从11点开始,用了1个小时,又站在了方山顶上,我惊讶我们的速度,小T说这是归功于早餐的热牛奶的力量。站在山顶,四周一览无疑,景色确实美,永固陵就在不远的正南方。

这个夜晚,让我深刻体会到:天黑就不要再赶路,扎帐要选择高处。

[收藏此游记]

[添加回应]

转自:http://www.yododo.com/blog/01159D2AA29305E6FF808081159B65E922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