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别山之行-地质组工作总结 |
[游记]大别山之行-地质组工作总结 |
2007-07-16 |
l997 年4月30日--1997年5月2日,中国科大考素探险协会对白马尖地区进行了考察,迈出了童年的第一步。在协会的成立到发展的日记中,在每位队员的人生漫步中,这都实在是短短的一瞬,但决不是琐碎得不忍回忆。就我个人来说,每每想起那88小时,就有一种留恋在我心中激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 一、简单回顾 我们地质组的成员是从感兴趣的探险协会成员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开始时有12名,由于种种原因,到出发时仅有9人。在9人中,4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其中7系只有一个空物的本科生和我两人,其它分布各系。这样的分布虽然可以促进步学科之间的交流,但另一方面在专业工作的协调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把工作做好”的思想时刻鼓舞着大家,直到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最主要的莫过于计划的指定。我们首先向协会的各位顾问征求意见。由于科大七系在大别山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很好的工作基础,李曙光、郑永飞、陈江峰等教授都曾在这里作出一流的工作,因此,我们确定了以岩石地球化学为中心,以科学观察为辅的工作方针。随后,我们又在组里进行了讨论。 从1997年5月1日--1997年5月2日,地质组考察了大别山的最高峰,海拔1774(1768m)的白马尖以及位于石盆的小河口辉长岩体。 二、大别山活动中的收获 短短的大别山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大多:深夜繁星满缀,在光的丝线上串起“ 树”形拓扑;在铺满稻草的帐篷中与众史同眠;每天经过自食其力,在仆仆烟尘中品尝自己的手艺;身着迷彩,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真是不胜枚举。我想,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有自己的收获。 1.学术上的收获 这次去大别山,所有的组都力争有学术上的收获。地质组也不例外,在准备期间就与许多顾问商讨过一些方案,针对地球科学系各位老师手头上已有的项目和感兴趣的课题,设计了计划和方案。 根据板块碰撞理论,板块碰撞过程中伴随着岩浆的喷发,但至今未找到这种出露于地表的岩浆产物。许多学者推测,大别山的基性火山岩最可能是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进行陆一陆碰撞过程中的岩浆岩。由于构造拉张,部分基性岩浆喷发出来,就形成了基性火山岩体。整个大别山有两个较大的基性火山岩体,一个是朱家铺的辉长岩,另一个便是小河口辉长岩。中国科技大学七系的李曙光教授对朱家铺的辉长岩已经做过比较好的研究,而小河口目前尚无结果报道。在我们考察时,听到当地的老乡介绍,这里的下游将会开发金矿和铜矿,相信它们与基性岩浆的侵入直接相关,老乡们还说,北京地质所有一批人已经来这里考察过了。可以预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地区可能成为大别山构造格局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我们在小河口地区考察了岩体的基本产状,采集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组成差异的辉长岩样品。 白马尖花岗岩体是燕山期北大别山第二大花岗岩体,最大的岩体是天堂寨,科大七系的陈江峰教授曾经研究过天堂寨的花岗岩的热冷却失。而白马尖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未能采集到合适的样品)尚未有人做过工作。研究花岗岩的热冷却地史却对大别山后期隆起有直接的意义。我们开始沿着山谷,后来沿着山脊做了详细的考察,选择了10个比较好的露头进行了采样,并测定了它们的海拔高度。 在考察中,我们依照预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基本完成了各项基本任务,在全队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采集到了这两种宝贵的岩浆岩样品,同时我们对造山运动后期快速隆起的地壳与外动力相互作用的地形地貌有了深刻的认识。 2.认识能力的提高 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是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素质。记得在上本科时,就听老师介绍:国外许多大学教育计划中,都有一些类似Geological Tour(地质旅游)的课程,选课者可以是感兴趣的任何专业的学生,这使每位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和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自觉地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 这次大别山之行无疑起到了上述的作用。当作置身于美丽奇妙的大自然,看到各种生物、各种事物之间生死相依(就象Lion King中所讲的TheGreat Circle of life)的动人场景时,谁又忍心破坏这一切;当我们看到灾难性的事件降临在它们和我们的头上时,一种征服自然的冲动就会涌上心头。人们常说学自然科学的人该有点地奉献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源泉就在这美妙的大自然中。 地质组在考察过程中,感性地认识了许多自然现象:有形态各异的矿物如,石英、云母、辉石、长石及结晶较好的水晶等;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岩石,如花岗岩(包括二长花岗岩,花岗质伟晶岩等)、辉长岩、片麻岩等;有许多有趣的地质现象,如岩浆侵入、造山过程、河流沉积作用、蛇曲河、断层及内外动力相互作用等。同时在各位顾问的帮助下学到了进行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科研方法。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一位队员告诉我,他的家乡有许多这样的石头,这次回家,他要好好研究一下。 3.人的锻炼 *高昂的热情 这次活动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良好的氛围,那就是从每位队员的内心深处都迸发出二种前所未有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是这次活动得以成功最强有力的保证。我在科大生活的这些日子中,也很少有机会看到有这么多人会如此投入地加入一个组织,挥洒自己的满腔热情,会表现出这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每个人都以自己是科大探险协会和探险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地质组中,每一位成员都努力地干好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在活动中也都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每天晚上的讨论和工作总结也总是那么热烈。我至今还记得在返回学校的汽车上,最缺的不是水,而是草珊瑚含片,因为许多同学唱歌把喉咙都唱哑了。 *团队精神 在考察探险过程中,地质组没有任何人擅自行动或不听从指挥。在登山和日常事物当中,都想方设法为别人提供便利的条件,互相帮助。打下的岩石标本,都争着背最重的,有的标本竟将队员自己的背包撑破。登上白马尖时大部分水壶已空,余下的水大家都分着喝。 |
原始链接:http://kekao.ustc.edu.cn/aseustc/plus/view.php?aid=41 |
转自: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