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合肥游记之三――教孥台和明教寺 |
[游记]合肥游记之三――教孥台和明教寺 |
2007-07-16 tyyyz.cn |
[原创]合肥游记之三——教孥台和明教寺 教弩台和明教寺 在合肥处处可以看到三国时代留下来的遗迹。除了逍遥津古战场,还有位于在淮河路东段北侧的教弩台也是值得人们一游之处。 教弩台原在合肥城之外,宋朝时候,合肥城扩建,教弩台和逍遥津一样,都被圈入城内,成了合肥城内的著名景点。近二千年来,合肥城虽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风雨雨,但教弩台始终巍然屹立,目睹了合肥城的兴衰沉浮。 当年三国鼎立,合肥乃是曹操管辖之地,教弩台就是当年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这里地处古淝河与逍遥水汇合处,恰是魏吴两军对峙的前沿阵地。曹操派大将张辽于此筑台屯军,北望消遥津,南临古淝河,东瞰飞骑桥,西翼古合肥,乃是重要战略要地。魏将张辽屯兵于台上,教强驽手五百人,以狙击东吴水师,教弩台也因此而得名。 教弩台高近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周围城砖镶砌,外观俨然是一座方形城堡,显得古朴而雄伟。梁武帝萧衍晚年信奉佛教,在各地大建寺庙,于是一座佛寺也就在教弩台上拔地而起,当初名为铁佛寺。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存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乃是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削发为僧后云游募化而重建。 因此,这里既是教弩台旧址,又是香火萦绕的佛教名寺,到此一游,既可烧香拜佛,又可吊古怀旧,一举而二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这里,千万别忘了看看“屋上井”和“听松阁”。这两处皆是曹魏时的遗迹。“屋上井”和“听松阁”均位于明教寺东南角小花园内,此园虽然不大,但这两处古迹却是名扬四海,可谓是合肥一宝。 “屋上井”,以井口高于教弩台下民房屋脊而得名。相传该井乃是当年魏军为汲水所凿。在西晋时得到整修,井栏周围现尚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隶书12字,可见此井至少已有1700多年历史。井口石栏拙朴古老,尤其是井栏口遗下的二十多道由汲水绳索长期拉磨形成绳沟,更是光亮如玉,它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屋上井的历史沧桑。抚摸着这道道绳沟,令人不禁顿发怀古之幽情。 原来教弩台上并无松树,因为庐州夏天炎热,士兵难熬酷暑,曹操便令广植松柏。松树长成后,清风袭来,松涛阵阵。为了纪念古人,寺僧在此建阁,从此,“教弩松阴”便成为合肥的一个著名景点,听松阁也由此得名。 虽然已是寒冬腊月,但青松依旧苍翠碧绿,郁郁葱葱。偶有风动,则枝叶滚滚,涛声阵阵。眼前虽无万山千壑,却也荡涤胸怀,顿生豪气。站在“听松阁”上眺目远望,心旷神怡,合肥城历历在目。故前人有诗曰:“登临收楚豫,吞吐尽江淮”。 唐人吴资曾写诗形象地概括了明教寺的历史演变:“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所谓“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说的就是孙权在逍遥津落荒而逃,飞骑过断桥的故事。 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在天王殿迎客,其背后则是英姿飒爽的韦陀菩萨;四大天王分列左右。大雄宝殿的宝座上则是释迦牟尼佛端坐中央,左边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药师佛。但有的寺院在释迦牟尼佛两旁分别为文殊、普贤,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背后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分列两旁。 前殿与大雄宝殿之间是个干净雅致的院落,古柏婆娑,古雅朴拙的大香炉中青烟袅袅。一缕寺庙里所特有的香味在空中飘荡。为了以示到此一游,我也就站在大香炉边,拍照留念。遗憾的是,我是只要温度不要风度,臃肿的冬装把自己打扮得不伦不类,给佛门净地带来了不那么协调的身影。 在寺内转了一圈,既未烧香,也未拜佛。只看到两幅楹联倒有点别致,一副是在天王殿弥勒佛边上的“深妙圆融,笑纳天下事;慈悲大度,乐助世间人”, 别的寺院大多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看来这里的弥勒比别处更显得大度一些,至少不笑可笑之人。 另一副则是在大雄宝殿上的一副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岂可以不了了之”。 既有佛理,又有哲意,读之令人反复玩味,胜读十年书。 |
原始链接:http://www.tyyyz.cn/dispbbs.asp?boardID=4&ID=3175&page=4 |
转自:http://www.tyyyz.cn/dispbbs.asp?boardID=4&ID=3175&page=44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