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川在认真的看“庐剧”介绍……她弄了两下就死机了。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因合肥古称庐州,故于1955年改今名。相传,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早期多演于地摊,以三小戏为主。初以大别山民歌和江淮之间歌舞为基础,在发展中吸收了阜南海子戏,寿县、凤阳的端公戏,无为的徽剧及肥东、巢湖等地门歌的唱腔和剧目。有些班社又分别同徽剧、京剧合班演出,并受其影响,逐渐发展成庐剧。 庐剧的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三七”、“寒腔”、“神调”、“老生调”、“老旦调”、“丑调”等,是演唱本戏和折子戏的主要唱腔,也是表现不同行当的专用调,擅长叙事抒情,缠绵动人。花调是小戏的固定曲调,多为民间小调,轻松明快,用于演唱生活小戏。唱腔的特点是:不断用假声演唱,称“小嗓子”;演唱中邦腔哈台,即演唱到一定时候由场上和场后演员齐声帮唱,其声高亢,借以烘托剧情,鸡染气氛;庐剧的每一行当,都有一至几个特有的唱腔,别的行当则不能用。庐剧在流行中受不同地区人民的语言、生活和欣赏习惯的影响,其唱腔艺术上分为东、中、西三路,各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