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评论『字体:大 中 小』 “银海轻浮碧空寒,荡风平却石栏干。恍若五色蜃楼起,不羡蓬莱阁上看。”这是清代诗人何正鹏对九华山云海奇观的精彩描写。九华山四季多云,常年有雾,有时雾粒、低云和毛毛细雨相互交融,是名符其实的“云雾之乡”。据气象部门统计,九华山全年雾天多达168天。 九华山重峦叠嶂,地形复杂,在山间沟壑及林木繁衍的地面上,一般都照射不到阳光,那里的水分不容易被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汽多。加之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利用根系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分,经过生化作用,又将水分不断地通过枝叶散发到空中,从而增加了林区上空的水汽。水汽越多,云雾也越多,这就出现了九华山云雾常留的自然现象。 九华山云雾的脾气是喜怒无常的:时而为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成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而象奔泻千里的急流;时而似倾注山谷的瀑布;时而轻柔如绢,袅袅婷婷;时而怒气冲霄,电闪雷呜。这千变万化的烟云,天天不同,时时不一。 这些原是大自然的杰作。峰顶和向阳坡的水分蒸发速度快些,而山谷的背阳坡的水分蒸发速度却慢些。由峰顶或向阳坡上的水汽凝集而成的云雾,不断地补充上升,于是就会出现云雾时而团聚,时而消散的情景。同时,气流在山峦间穿行时,频繁地遇到山坡阻挡,形成了山谷风。这种山谷风沿着山坡既有滑升,也有跌落,云雾随着这股风飘移,就时而上腾,时而下坠,时而东进,时而西撤,时而回旋,时而舒展,变幻无穷,绰约多姿 。 在九华山观云海,以在小天台、大天台、莲花峰为最佳。当雨雪新霁之后,九华山受稳定高压控制,上空又有逆温层影响,云块不易消散,也不会下雨。逢山色迷蒙,千米以下山峰皆淹没在滚滚白浪中,此时登十王峰,穿行云层时便感到自己仿佛置身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一俟超脱云层上限,俯瞰下界,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云铺深壑,絮掩危岩,汪洋无际,只有天台、中峰、双峰、狮子峰、莲花峰诸高峰显露云波之上,如大海中的岛屿。而这虚无缥缈的云海,又随着气流的快慢缓急,对流的强弱,忽而平静,忽而荡漾,忽而波涛汹涌。 倘若能赶上旭日东升的时候观九华山云海,那更是妙不可言。清雍正年间,池州太守李暲在天台峰玉屏台上建捧日亭,“捧日亭中望东海,日射海水红玫瑰。万树鸟语杂箫管,千岩花笑纷徘徊。”然而凌晨登十王峰观云海,更胜捧日亭。远眺东方,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象是被谁抹了几笔白色油彩,接着鱼白色天际幻出无数暗红色长带,慢慢地扩散,山峰云海也随之由黑变青、变黄、变红。突然,从海空交接处绽露出一个红色光点,瞬间光点变成弧形光盘,在上升中变形:从弧形到半圆,从半圆到大圆,刹那间一轮圆形的火球冲破波涛汹涌云海,喷薄而出,腾空而起。霎时浓雾变得稀薄,蔚蓝的天空被射出万道霞光,茫茫云海和重重叠叠的峰峦竟如血染。 令人惊奇的是,九华山曾多次因云雾密度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在光线的折射作用下,出现了“海市蜃楼”奇景。更神奇的是,有时在还出现了神秘的“佛光”———气象学上称为峨眉宝光。每当白云平铺之时,阳光斜照在云雾上,云层之上便出现五彩或者七彩的光环,有时重叠数层,明亮、艳丽。在光环中心,观者可以看见自已的投影,且人静影静,人动影动,十分奇妙。根据现代科学对佛光的解释,这是太阳透过云雾时,雾中的小水珠对光线折射和衍射而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宋代诗人吴潜在天台观佛光后欣然吟诗赞曰:“九十九莲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