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琅琊山(一) 序 [] “环滁皆山也”,在安徽滁州市郊5公里处,有一群风景秀丽的山,她们就象一条碧绿的莽带,缠绕在滁州的外围。琅琊山就是这个山群中,风姿卓越的一员。 说起琅琊山,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醉翁亭,可能就有点似曾耳闻的感觉。是的,此亭就是宋朝大文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那座曾让他办公,饮酒,写诗,会友的亭子。他就坐落在琅琊山的一个小山坡上。 安徽的滁州市和江苏的南京市相离不远,60公里左右,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就象一对情人,隔着长江,眉目传情。情人之间总有相通的地方,两边的山都是,海拔不高,连绵起伏,遍体葱翠,精致玲珑。但一走进山内,就会发现他们各自的内涵。 如果说金陵的山,是一个温柔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滁州的山就是一个豪情四溢的江北汉子。 琅琊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因此他常年林木葱郁,加上他特殊的气候,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海市蜃楼”,山内有琅琊墨苑,醉翁亭,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等景点。现在,我要到的就是南天门。 南天门 登山 进入山内,空气异常清新,游人不多,山谷空旷幽深,静得很想“坐听涛声到黄昏”。这份宁静,我很喜欢。很多的名山大川,在旺季,都是人头孱动,热闹异常,闻不到山的气息,只嗅到汗的味道,听不到鸟的歌声,只闻到人的喧嚣。而今天,这山仿佛就是为我所生,我可以漫不经心的边走边唱。 南天门是琅琊山最高的一个峰,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这段山路却异常的陡峭。台阶之间的角度几乎是90度,每步台阶跟得很紧,得提着气,小心翼翼,有时,不得不扶一下旁边的石块。就这样,一步一步的上山了。 石是山的体魄。 在山路的两边,你可以看到很多琅琊山的石,他们或插,或卧,如笋,似刃,遍布在沟壑涧坳。他们的表面,看上去,已不再是那么光滑,岁月,风霜,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迹,他们已经风化成一页一页,一层一层,仿佛是风的影子,水的脚印。有的石头很湿润,湿润得可以沽出泉水。有的石头拦腰而裂,好象是电闪雷劈。 山路一边临壁,一边傍壑。虽然不是什么万丈深渊,但也足够让人头晕目眩。山壑里,有水流过,水声潺潺。 登山的步伐,一开始,还凑和。走着走着,气也粗了,汗也冒了,腿也不迈不动了,于是便找个平台,稍做休息。 因为游人少,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各种各样的鸟叫声,盘旋在头顶,回荡在山谷。等我抬头去寻找时,却什么也找不到。只闻鸟鸣涧,不见鸟踪影。枝叶稀疏着阳光,在台阶上印出一个一个的光斑。偶而,习习山风,吹干了汗水,也吹去了疲惫。 山颠 终于到达南天门!早已汗流浃背的我长长舒了一口气。 南天门是琅琊之颠,群山成九龙拱珠式。站在山颠,可以“一览群山小”,可以“舒啸兴脉”。山颠还有一座观天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达到观景的最佳效果,我很快就到了阁的顶层。 山风来得有些狂野,不消片刻,汗水早已销声匿迹。天,更蓝了,天,更近了,天,更澄清了。视野如此开阔,群山尽在脚下,一层层淡淡的雾气,自谷底缓缓升起,蔓延到半山腰,在山峦间孱动。 雾是山的情感。 雾的变幻多端,使得山千姿百态。时而,如少女含羞,清纱遮面,时而,如贵妃出浴,娇羞参半,时而,如美人轻泣,梨花带雨。雾,在流,山,在漂。 如果,你静下心来,极目远眺,就会在天际之间发现一条流动的银线,那就是长江。如果,你能看得再远一点,就会发现有点闪闪烁烁在天边,那就是金陵的群山在向你召唤。 目光所及,除了群山,滁州城池也尽收眼底,那一个个火柴盒一样的房屋,突然让我有些感动。 欧阳修山居琅琊之时,一定也来过此峰。欧阳修为官滁州,是因朝中奸臣所害,被贬而至。但他并没有就此消弭,忘却百姓之苦,他虽居山野,但心系百姓,在上任滁州第二年,就使百姓农田丰收。为此,他另作一文《丰乐亭记》,与民同乐! “山林情趣,治世胸怀” 也许,这山的情怀,赋予他更多的诗的灵感;也许,这山的豁达,使他忘却官场黑暗,仕途失意,让他的胸怀更为宽广;也许,这山脚的炊烟,让他更加爱民如子,视如己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在乎山水之间的东西很多,但有一种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牵挂百姓的疾苦! 思绪随着山中的雾气在飘,在飘,飘的很远,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