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徽山皖水间(15)、光明顶上看云海 作者:驿路牧歌 黄山云海为其“四绝”之一,其绝就绝在是云把山和海连在了一切,海亦山,山亦海了。明朝时著名史学家潘之恒来黄山一住几十年,最后留下一部60卷的黄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被称为黄海,这本身就充满着无比的神韵,难怪那清康熙大帝当年在给黄山题写匾额时,写的就是“黄海天都”。 黄山云海分为东、西、南(前)、北(后)、和天海五个海区,玉屏楼前文殊台上可看前海,狮子峰下清凉台上可望后海,白鹅岭头可观东海,排云亭前可览西海,而登上光明顶则可纵观黄山五海烟云。古人云:玉屏楼前观前海,不知后海之胜;清凉台上看后海,又不知前海之美。登光明之顶,则后海之胜、前海之美则可一览无余。实际上,莲花峰和天都峰也是观黄山五海的绝佳之处,只是今年黄山为养天都峰而封路不让登临,莲花峰虽到却浓雾弥漫,所以,这次来黄山也只有把这热切的期望寄于这光明顶了。 从莲花峰下来,过百步云梯,沿陡峭的登山梯道而上光明顶,周遭云雾交叠,时聚时散。云聚云散之间,就看见那高高的光明顶横空屹立在眼前,但这脚下的路在峰回路转中就是不见尽头,只见是象雾又似云的山汽,伴人一路时而如翻江倒海般蒸腾而起,时而又如惊凫脱兔般兀然而去。云雾起而聚于山,云雾散也归于山,路在身前身后时隐时现,人也云里雾里飘起浮下,这有意无意间魔幻般的景遇撩拨着一路游人的心,也把那热切的期盼挂上了那云里雾里的光明顶巅。 光明顶位于黄山的中部,为黄山第二高峰。相传古代有位在此修行的和尚因见“日华”出现于天门,山顶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顶”。登上光明顶时已近正午时分,偌大的平台上游人如织,只听人声鼎沸,就是对面不见。想当年徐霞客来黄山登临天都,“予其前,则雾徙于右;予越其后,则雾出于左。”而这样的境遇却让自己在今天的光明顶上领略到了,又仰望那峰顶坦阔而高旷的山台,云里雾里恍惚可见人头攒动,云亦雾,雾亦云,弥漫了整个光明顶。 登顶极望,只见云气在四周蓬蓬冒松而起,顺着山势从脚下蒸腾喷涌而来,如暴风骤雨,如奔马风樯,眼前一片混沌。台顶所有的游人都被一股白茫茫的气流蒸腾着,一尺之外难见任何东西,错杂奔涌翻腾滚动的云气带着“呼呼”的巨大声响充斥耳畔,一时间感觉只有自己一人存在于这天地间。四周直速上升的浓浓云气里似乎有着千军万马的拼杀,又象是大海的潮涌漫顶,这是一个充满着无穷伟力的世界,人在其中,感觉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似乎稍有不慎,便会象一粒尘埃被卷得无影无踪。先前的所有浪漫所有激情都随着这疾速奔升的云气而化做了深深的担忧,我不知道刚才在台下仰望到的那人头攒动的游人此时都哪里去了,只是于这满耳都是呼呼声响的境遇中我紧紧地抓着同事的手不敢挪动一步。 来黄山,有幸让自己领略到了这迫遽回合,弥漫合匝的山中云气,是自己旅途鲜有的境遇。黄山是座神奇的山,黄山云海更充满着不尽的神韵。它云起如凭空出海,云退如浪丈水势,只是在片刻之后,刚才还如惊涛拍岸波起涛涌的云气,似乎就在这一片混沌之中被一种巨大无形之手轻轻一挥,不知不觉间就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了。刚才不见的人影又满现于这台顶之间,看到络绎四散的云气象班师回朝的军旅顷刻间就无影无踪了,留于四周的象是那还没有落定的烟尘一铺万倾,白茫茫一片。云敛雾收,天宇恢廓,云物在下,数点山峰,相继隐现,刚才那撼人心魄的一幕此时变做了眼前温温润润的柔柔曼曼。天都、莲花还有这脚下的光明顶似鼎足而立现于这茫茫云海之上,云流漫行其间,似白练、象流脂随风而动,遇峰上升、遇谷下坠,风聚时回旋,风散时舒展,把这刚性的山抚弄成了柔性的海,这黄山不愧有着其“黄海”的美誉。 山被称为海,这本身就蕴涵着不尽的美韵,光明顶上观云海,直让我感觉,这黄山云海美就美在其似海非海、非海似海之间。云气蒸腾时漫峰遍壑扑腾而来,周围仿佛甚麽也不存在,静了的是自己的心神;云气解驳络绎四散之时,一片片的云在千峰之间萦绕、一团团的雾在万壑之中浮没,那隐现出的座座山峰,依然屹立如故,又使这天地间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今天来到这光明顶,有幸经历这魔幻般的黄山云海之景观,望着台顶云雾消散之后那熙攘的游人,面对着这眼前在千变万化的境遇,是不是也该定下心神,去寻找一处僻静之地,远离这喧嚣独自把玩。 周遭,许多相机在闪,许多脸庞欣欣然。人们怀着同一种心境,以不同的姿式定格进这天地间的绚丽与粲然。而我没有顾及与同事的相告,只身一人去到崖畔那少有游人的岩石边,扶石而立,想让自己的心能与这眼前妙曼的云海无缝的去契合,却不期然望见远远近近的群峰尖上,有葱茏苍翠挺拔而立的黄山松纷纷从云雾中探出,舒展着腰肢向自己走来,翩翩然也欣欣然。忽然感觉,这眼前变幻莫测的光艳与妙曼是不是不但让凡尘间人迷迷去追,也让这自然中物痴痴去寻。我想,虽然这黄山松与黄山亘古相伴,但它们也绝对看不尽这黄山云海之妙韵,不然,它们也不会与我此时一样,如此地在放逐着自己的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