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光明顶――黄山,人间仙境(实拍五) |
[游记]光明顶――黄山,人间仙境(实拍五) |
2008-06-27 sina.com.cn |
光明 顶 黄山,人间仙境(实拍五) 图文/杨家起 光明顶是黄山的前山和后山的分界点,是天海到西海北海的必经之地,天海到光明顶高差约 100米,山路只有一华里,游人沿缓坡即可登顶。光明顶相对莲花峰和天都峰来说,要平坦的多,可以说只要不险。其实顶上并没有什么风景可看,因其海拔1860米,黄山第二高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如今的光明顶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就设在这里,除了气象站,就是光明顶山庄了。 可黄山有句俗语说“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到了光明顶,四周都是景。”站在光明顶上,南可观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黄山第一险峰——天都峰,黄山巧石组合——鳌鱼驮金龟。北可观九龙峰,西海群峰,飞来石等景观。可统观前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五海烟云尽收眼底。天气晴好的时候,长江若隐若现。山河秀美,气象万千。还可以远观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 光明顶原名:“大悲院”,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因为建院之初有众神到贺,光彩夺目,而取光明之顶。 一说,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元人汪泽民登光明顶游记云:“所谓三十六峰者,骄列舒张,横绝天表,众帕叠岭,效奇献秀,尽在一览。”一点也不算夸张。明代公安派重要作家袁中道在《游黄山记》中写道:“从平得奇,北上光明顶,三十六峰皆见,如登广漠之庭,主人皆出而与客相酣畅者。”清代桐城派大家刘大地在《黄山记》中则谓:“欲观云海,于光明之顶为宜,其在文殊院者,不知有后海;其在始信峰者,不知有前海;登光明之顶,则放千四海而莫不来王也。” 《黄山指南》称其“状如覆钵,旁无依附,秋水银河,长空一色”。清代胡与高诗曰:“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并色多。云高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干峰乱放荷。下界茫茫仙路沓,乾坤何处是吾窝?”明代朱茗亦有诗写道:“看云共策光明顶,布壑弥原乱涌涛。四望真成银色海,青青独露几峰高。” 还有清代教人方夜的《黄山小游记》,自述曾“四人黄山,上文殊者五,登光明者六,……”并指出“光明以远道”为其特点、因前人总把光明顶视为广庭之主,把尽在一览的36峰视为客,甚至视为莫不来王的群臣,这样就把光明顶的地位,置于36峰之上。这大概就是光明顶一直未被列入36大峰之中的缘故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e7a8601000b3y.html3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