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寻找广东最美乡村-珠海南屏镇北山村 |
[游记]游记:寻找广东最美乡村-珠海南屏镇北山村 |
2007-07-24 atbag.com |
珠海杨氏大宗祠 珠海是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地方,年轻是因为它作为特区而出现满打满算都不足三十年,古老的历史就多了,不说别的,单是八百年前宋末元初那场惊天动地的崖门海战就让它足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上自己的足迹,更何况在海战前的南宋皇族和军队共计几十万人员的逃亡中,珠海是其最后的落难地,斗门区的南门村满村赵姓人家更是有家谱可查的宋朝皇族后裔,同样在载着悠悠岁月的珠海市区的前山河畔有一个可能与南宋朝廷后裔有关的宗祠,那就是坐落在南屏镇北山村的杨氏大宗祠。 杨氏大宗祠目前是珠海最大的宗祠,位于北山村东侧,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为珠海市古建筑艺术的典范。 传说中北山村的杨氏家族是北宋杨家将的子孙,辗转逃到南方,因历史上北山村一带是一小海岛,杨家人就在这里隐居下来,繁衍生息。 传说难以考证,几百年里,杨氏能人辈出,古村愈发壮大。特别是在晚清时期,古村出过一位都司和一位将军,令杨氏一族成为当地名噪一时的望族,他们是一对父子,父亲杨云骧(公元1801-1872年),官至江苏和平营都司(正四品),少年好武,投军后参加过鸦片战争,屡立战功,1853年杨云骧奉命率广东水师北上上海,在长江口遇到了耀武扬威的英军船队,英军向附近清军陆军营开炮挑衅,杨云骧果断指挥水军还击,一炮打中英军指挥船,炸伤指挥官手臂,英军慌作一团,狼狈逃窜,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保奏杨云骧为江苏和平营都使,咸丰皇帝赐赏花翎荷包,杨云骧虽然参加镇压了小刀会起义,但他对清政府出卖主权,联合殖民主义者攻打小刀会,允许洋人在上海行使更大特权非常不满,1856年至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杨云骧感到悲观失望,辞职返乡,其时清军正借助外国殖民主义势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广东提督吴元猷、两广总督劳崇广、两江总督曾国藩分别向杨云骧赠送了“公忠体国”、“正直无私”、“四知衍泽”金匾悬额,劝其复任领兵出征,均为杨云骧谢绝,杨云骧晚年隐居竹仙洞而终老;其长子杨镇海(公元1828-1903年)自幼受长辈尚武熏陶,投军后由普通行伍升至龙门崖州协副将,香山协副将(从二品),杨镇海在广东澄海营任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军队纪律,严格训练,下令拆除非法的关卡路障,发现有抢劫、骚扰老百姓的一律严惩,深受部下和当地百姓爱戴,被誉为“清官”。 同样北山村的杨族在现代也出现过不少名人志士,革命先驱杨匏安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 杨匏安出生于北山村,由于父亲家道中落,杨匏安早早便见识了社会的不公,远走东洋,在贫困的条件下自学日语和各种西方思想,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6年,杨匏安返回家乡,后举家迁往广州,他一边在中学任教,一边从事写作。他发表了《世界学说》,其中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详细阐述,称《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圣典”。而这时距离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仅仅不到半年时间,1921年与南下广州的陈独秀一起建立了广州党支部,70年后的《人民日报》给了杨匏安“南杨北李”的评价。 杨氏大宗祠原是北山村杨氏祖祠,是杨族势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封建社会,宗祠是作为族人祭祖、议事、读书的场所。杨氏大宗祠的建筑,是以二品官阶的规格,进行斗拱承檩,九架梁,穿插方等格局很高的大式建筑。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为杨氏开族七百年纪念,题写了一方匾额:“宗支蕃衍”,给宗祠增添了一道亮丽色彩。 宗祠内另藏有一块“诰命”牌匾,为同治皇帝赐封杨家的,彰显着杨家将昔日的荣耀。 杨氏大宗祠为青砖屋院落,坐南向北,地面宽广,祠四周为花园、池塘,环境幽静,从前门进入矮墙院子,迎面是耸立两座旗杆夹,此为杨族在清代出了两位将军的标志。门前立有一对石狮子,穿过中间的砖路,便是宗祠的主题建筑了,首先是二尺高台基的大门,门上方悬挂着“杨氏大宗祠”的牌匾,两旁是“源分东汉,秀毓北山”的楹联。两扇大门上有一对高逾两米的金漆大门神,耀眼夺目。台阶两侧各置一个硕大的抱鼓石,左右压石面为文武乐台,是为族人祭祖演戏的地方。步入大门,为一金壁辉煌的屏风,绕过屏风走进天井,中殿为“治经堂”,天井四角设有花坛,种有花草,中殿窗户旁有一株枝繁叶茂的百年玉堂春,中殿对联为“本同一脉而来休论富贫贵贱,序列两阶之上宜分长幼尊卑”。后殿为杨氏历代祖先神位。 主体建筑坐南向北,进深三间60米,面阔五间并青云巷河两厢42米,面积252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中轴线对称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以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等装饰。 主座三进夹两天井,三进即门厅、中殿、后殿。每进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门为十二步架,中槽与前廊之间为墙不设柱,正门为凹肚门楼式,前廊为斗拱承檩,中槽为瓜柱承檩,后廊为雕板承檩。 主座有走马板、玻璃屏、通花瓷窗、石槛、石栏干装饰,门厅前次间为高出平面0.64米的石平台。中殿前外柱间的稍间为开通花瓷窗的墙,次间为额坊上设木条架玻璃屏。 整座建筑平面由前往后逐渐升高,门厅比前埕高0.55米,中殿比门厅高0.33米,后厅比中殿高0.60米,每进升高分别用5、4、5级带须弥状垂带的踏跺过渡。另外,前天井比门厅低0.11米,后天井比中殿低0.15米。 外柱为石柱石础,内柱为圆木柱石础,柱础为瓜棱形、倒蒜头形、须弥座形。屋脊为灰泥,瓦沟用青板瓦,瓦垄筒,墙用青砖,地面用红地砖。大门前离外柱1米处,置带座相向的石狮一对,前天井四角设长方形石质小花坛,种有奇花异草。正脊、垂脊两端有博古装饰,中间为灰塑。多有花牙子、雀替。封檐板正面木雕精美的花鸟纹饰。屋檐砖雕以花草、八宝为题材,工艺极为精美。 杨氏大宗祠保存较完好,建筑气宇恢宏,工艺华美,反映出我国清代岭南建筑艺术的成就,1986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地位,200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更让人们感到奇妙的是杨氏大宗祠内外的一花一草无不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一颗树、一株花、一口井随便向附近的居民问一下,五十年的历史算是很短了,动辄是上百年的历史,宗祠内的玉堂春树属于珍贵树木,华南地区仅存两棵,是1868年建大宗祠时,花500银两从江南一带买来的,买来时该树已栽种了二三十年,在建宗祠时就制作了“玉堂春富贵”匾额固定在房檐上,看见这株玉堂春在杨氏大宗祠中的分量。一到春天,虬曲横斜的枝头点缀着团团红花,渲染起浓厚的春天气息。 而杨氏大宗祠屋后那颗古老的木棉树更是让人称奇,上百年的树龄,足有十层楼高的躯干,还有那数十年攀树生长的杜鹃,杜鹃缠树已达四层楼高,每年春天三月,是杨氏大宗祠最让人留恋的时间,宗祠内的玉堂春开满白花,满院芳香,宗祠外老木棉树和杜鹃满树红花,爬满枝头,爬上房顶,与那充满沧桑的宗祠形成鲜明的对比,别有一番情景。 宗祠屋后还有一口没有人能讲清历史的老土井,村里附近的人仍习惯来打水,水很浅,人俯下身就能用水桶在井里曷打水,杨氏大宗祠还有房前屋后的一物一什无不散发着悠悠岁月的气息,时间在这里是以十年计、百年计的,就连那一花一树都在告诉人们一个悠久的历史和一个曾经荣耀的家族。 北山村在外地人眼里远没有杨氏大宗祠有名气,村落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村民的生息,许多烙印都已烟飞云散,而只有这杨氏大宗祠的墙上、地上、花上、树上都在默默的撰写着历史,记录着生命的每一代 事实上,北山村更像一个热闹的城中村,是遥远的时代和现代气息交错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最精美的古建筑---杨氏大宗祠,大宗祠似乎有远离生活的超脱感。但从与村民的接触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以杨姓而自豪,交谈中如数家珍的给你讲述杨家人那辉煌的历史,那有趣味的轶事,还非常热情的给作导游,带你到他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去,大宗祠边上一部分建筑已改为秀毓曲艺社,这是现在农村比较少见的组织了,也许是纪念先人、继承遗风的一种方式吧,杨族的少儿尚且不知道大宗祠的意义和历史,但他们从最单纯的角度理解就是这里很好玩,很清净,可以无拘无束的玩。 北山村就是这样一个古老与现代交错还充斥着某种时尚的村落,这里是珠海各类画家、艺人聚集的地方,尤其奇特的是画家将他们的作品陈列在古祠中,大宗祠旁边的保霞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祠堂内一派古老、残旧破烂的景象,却充满了最现代和时尚的现代油画。 安在北山村保霞祠里的北山画家村也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了,并且艺人越聚越多,北山画家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就其根源大概是这里离市中心很近,却不觉嘈杂,还有很多古朴的建筑,很适合静下心来作画吧。 |
转自:http://www.atbag.com/html/Leisure/tourism/2006122884180.html4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