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徽黄山游记—呈坎:神秘而古老的八卦村—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安徽黄山游记—呈坎:神秘而古老的八卦村—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6 17u.com |
安徽南部或者说昔日徽州的古村落很多,像人们常听说的西递、宏村等等。在皖南诸多古村落中,能得到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清代乾隆皇帝赞誉的村庄除了呈坎大概再没有第二个了吧。 朱熹来呈坎后曾写诗赞誉说“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乾隆皇帝则说“衮秀江南第一村”。一个丘陵中的村落能获得如此高的金旨玉言,呈坎真是不胜荣幸啊。 呈坎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政府所在地岩寺镇西10公里处,是一个现有人口2700余人的村落。今天,人们说到呈坎时往往说它是一个八卦村,当然并不是说这里盛出卜卦的,而是说该村东靠灵金山、峰山;西倚龙山,鲤鱼山;北临葛山、长春山;南有观音山,马鞍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山与山之间有梯田、旱地相互连接,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是一个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结合、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完美结合的千年古村。 呈坎,原名龙溪,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时,改名为呈坎,一晃又是千年。 据《罗氏宗谱》记载:“罗氏之祖,自出祝融之后,徒从长沙豫章发迹以来,数十余传,簪缨阀阅,爵禄传芳。至唐末迁徽歙之呈坎,讳秋隐公,称为呈坎一世之祖也。”唐朝末年罗氏两兄弟罗天真、罗天秩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此,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好,并可开百世不迁之族,于是便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呈坎。 相传,罗氏兄弟通晓风水理论,见呈坎四面环山,中间一平方公里的洼地,是一个典型的“纳四水于村中,聚水如聚财”的风水宝地,如同一个聚宝盆。又因整个村落座西向东,根据当时村居的态势——众川河绕村西而过,整个村落座西朝东面对灵金山(金属火)而无水,当地有句俗语:不识人间阴阳事,只怕灵山半夜鬼点灯(即灵山“鬼火” )。灵金山“金”属“火”阳气旺,导致整个村落阴阳失律,因此取八卦中的坎卦(水卦)的“坎”来定村名,意在用“水”来克 “火”,使整个村落阴阳调和。 按照《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龙溪改名为呈坎。“ 呈” 即呈上,意欲向上发达的意思。“坎”洼下曰“坎”,即向下最低的地方。“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呈” 即向上为天,“坎” 洼下为“地”,人立天地之间,进而达到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完美。这样,整个村落也就成了开百世不迁之族的风水宝地。 罗氏族人还改众川河自北向南成“∽”形穿村而过,形成了罗盘八卦中的阴阳鱼的黑、白分界线。村北、村南又以众川河为起点,向村外发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最终使呈坎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成为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的皖南神秘而古老的八卦村。 今天,到达呈坎首先看到的是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和绕村的溪水,虽然没有西递或棠樾那样的牌坊,但是徽派建筑的视觉刺激已经很强烈了。在很大一片水面的映衬下,呈坎给人颇为灵动的感觉。 走进呈坎,才进一步了水与村落的关系。呈坎古人利用自然溪流与人工水系结合,勾勒了一个具有动感的村庄,村静水转,溪水绕村流,圳水街过户。众川河由北向南从村中流过,它是吴坎的主要水源。村内有两条人工水系,从村北纵贯村南。一条从村北端罗东舒祠的众川河上筑坝拦水,建人工水渠引水进村,沿前街与钟英街之间,穿户过巷由北向南。另一条人工水渠,是从村北端的柿坑引水,沿着后街由北向南,至村南端与前街的水渠汇合后再注入众川河。 两条水渠在村前、村中、村后由北至南纵贯全村。村中明渠暗流,时隐时现,淙淙溪水,带走了村中的尘埃、污渍,方便了村民的洗涤,更给村民们提供了充足的消防水源。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的合璧,使呈坎活了,即调节了气候,又方便了生活,更震慑了火魔。 呈坎人逐水而走,村里便多了桥。现在,村里还有很多造型独特的古桥,最著名的有元朝时修建的环秀桥,另外还有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等。而且有些房子就建在桥上,房屋下面就是滚滚水流。 呈坎村河西的前街、钟英街、后街、钟二街四条街,形成呈坎村的河西主经线,将河西从东至西划分成四大块。横向是数十条巷子垂直于南北主街与众川河,形成呈坎村的纬线。经、纬线把村落划分成数十个方块。这些方块的填充物,或是一组民居,或是一座祠堂,或是一座社屋,临街立面是各建筑的主次出入口,临巷的两面是高高的封火墙。 呈坎村的这种总体布局,从现在消防角度来看,它是利用众川河与河西的四条街把呈坎村分为四大块防火分区,再用小巷把每个大分区划分成若干个小防火分区。采用这种手法的处理,可以说从大的方面基本上解决了木结构建筑易火烧连营的矛盾。据说,这个千年古村虽发生过多次火灾,但从没有出现过火烧连营的情况。 呈坎街巷全由花岗岩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高低错落、黑白相间、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街巷中还透着沧桑,让人恍然回到了千年前。 今天,呈坎仍存有近130处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宋代1处,元代1处,明代23处(其中三层结构的有7处),清代100多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为省级文化保护区。 明清的房子都有人随意的住着,人们淡然地生活着,似乎没有高兴也没有苦恼,只有随意和恬然,农民赶着牛羊在小巷里穿行,妇人提着篮子去河边洗衣,放假的儿童边走边玩,偶尔会在屋檐下发现一个小杂货铺,老板温和地笑着…… 呈坎的长春社是宋建明修古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当年,呈坎罗氏以及附近村落吴、胡等众姓都来此祭祀土地神、五谷神,春天祭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秋天娱神、酬神表达丰收后对神灵的感激。社屋规模宏大,形制规范,由门屋(正门)、正堂、寝殿及左右庑廊组成,建筑工艺考究,庄重肃穆,表达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敬和景仰。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洞)为元代三层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森严的古堡。 呈坎罗氏的宗祠为贞靖罗东舒祠。宗祠挂着著名学者罗哲文提写的匾额,但是罗哲文是四川的罗氏,和呈坎罗氏没有什么关系。罗东舒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39),明万历35年续建,于万历39年(1616)完工,按照这样的年代来算,此祠先后花去了87年的时间,差不多是两至三代人共同建筑起来的智慧大厦。这是罗氏子孙为祭祀宋末元初隐士罗东舒而建的家庙。其整个格局按照孔庙修建,包括照壁、棂星门、左右碑亭、拜台、后寝等,一共有四进四院,一进比一进高,寓示着一步比一步高,层层上升。据说,罗氏家族为建该词,耗资白银 45000余两。 古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是宝纶阁。 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明万历间曾任监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职,深得明神宗庞信。罗“盖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故名“宝纶阁”,后来约定俗成地称整座祠堂为“宝纶阁”。宝纶阁由三个三开间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十一开间,吴士鸿手书的“宝纶阁”匾额高挂楼檐。天井与楼宇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饰以浮雕石狮。台阶上十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而又美不胜收。横梁上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历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历久不凋。宝纶阁以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集古、雅、伟、美为一体,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 古祠的内则是中国最古老的女祠,要比棠樾的女祠历史悠久。只是前者在宗祠内,后者是独立的建筑。 呈坎的更楼村民为“防火、防盗、报时”而建设的瞭望塔式建筑。夜晚值守人员登更楼巡视全村,按每一时辰敲锣打更,提醒人们注意防火、防盗。现在有钟英街的钟英楼,后街的上更楼,下后街的下更楼。这些更楼不是独立建筑,而是跨建在主街和巷的十字街口上方,四面都有瞭望孔,可洞察东西南北。 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从宋代起,罗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成为徽州的名门旺族,也是徽州八大姓之一。知名度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为岳飞冤案主审官;安徽省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他和罗颂被朱熹写诗赞誉为“双贤”;明朝制墨大师罗小华;扬州八怪殿军人物罗聘;孙中山的日文秘书罗会坦等等。同时,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盖楼,建祠造社,呈坎村鼎盛一时,构成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村。 千年过去了,呈坎已不是过去的呈坎了,但那带天井的房子依旧古色古香,美人靠让今人更多畅想,清雅的木质香似乎弥漫得更远…… 贴士 呈坎,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部,距徽州区府所在地岩寺镇10公里,距黄山市25公里,距黄山风景区28公里,距歙县15公里,交通便利。 游览呈坎时可同路参观潜口明清古民居。 当地四季适宜旅游。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62876.html6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