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色古香的古亭,亭下有石桌石凳,有旅行商说这可能为当年在外奔波归来的游子歇息准备的,我们的小导游则讨喜的说这是为今天远途而来的贵客准备的。惹得几个旅行商纷纷打趣这个年纪尚轻的女孩子,边走边聊,气氛温馨融合一如唐模村。 过水口是一高大的石坊,坊名为"同胞翰林坊",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年间该村许氏兄弟两人均因才华出众,考中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石坊高约16米,宽约10米,雕琢精美,古老但并不沧桑,气势依然宏大,今天的我们走在下面仍能感到当年的这个村庄的辉煌及自己的渺小,很多人在发出感叹的同时都在相互议论:“同胞翰林着实不容易,比现在的高考状元还难得的呢!”“都说古徽州以诗书传家,看来是不假,这不就是证据?”,“唐模是有挺多让人意外 的东西,徽文化是个看点啊,我一定要把它介绍给我的客人”。 如果说古时忠君思想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据导游说: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因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这里也是"许氏义塾",用作后裔子孙接受学习教育的场所,我们走近时隐隐听到里边朗朗的读书声:跑进一看原来是几个村童正在里边的小私塾中背书,稚嫩的童音惹起很多旅行商的爱怜之情,纷纷和他们合影留念。“小西湖”占地10余亩,三塘相连,自然形成"三潭映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景观。在镜亭内竟然有精品文物18方明、清时期刻制的石碑,分别将朱熹、苏轼、米芾、黄庭坚、祝枝山等名家诗词手迹镌刻留真,汇集在这样一个小村落里,可见昔日唐模的繁荣与辉煌及徽商经济实力强大和文化的昌盛。 高阳桥连同建于其上的廊房现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桥上,沿溪两岸相对建造的近百幢徽派民居尽收眼底。许承尧的“翰林院”等豪门巨宅,以及象征族权的祠堂更是宏伟壮观。这里集中了古徽州文化的精髓。 黄梅戏、茶道、小私塾、民俗表演、老作坊工艺展示都让人感受到了唐模人文深厚的积淀和古老文明的魅力。村中还有一条石铺成的古戏坦,听说平时经常上演跳钟馗、柳翠娘马跳财神、蚌壳舞、傩舞等地方戏这些更为古村披上了一层古朴和神秘的面纱,我们去得时候正赶上表演黄梅戏,远道而来的旅行商们兴奋非常纷纷拿起相机拍照留念。在我们即将走出水街的时,有一个旅行商说:“我会把更多人带到这里来,这种盛唐遗风的仿古力作,一定能让他们也感受到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古人对话的经历,相信他们也会喜欢的”。 走出唐模,脑子里尽是一幕幕的回放刚刚的所见,也越感到这个至今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实在堪称经典,唐模村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小溪石路,粉墙黛瓦。恬静的园林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难怪有人说,“唐模处处有画,步步可诗”,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平静祥和、朴素恬淡,乡情淳浓,给人留有足够思索和憧憬的空间。很多旅行商表示:从前不了解这个古村落,今天一看非常的惊喜,唐模保存完好,也没有开发过度,保存了古村落的原汁原味,这是十分难得的,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唐模,感受唐模中的古朴的徽文化”。 安徽籍诗人海子曾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初看时,我生出和他一样的梦想,然而今天来到唐模,我却突然想:如果生在唐模即使做一个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也要比遗世独立更加的温暖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