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山日记(一) |
[游记]黄山日记(一) |
2007-07-21 sina.com.cn |
踌躇了好几日,总算下定决心要写一篇游记了。之所以踌躇,实在是因为黄山之名太过显赫,古往今来游黄山者,名人志士尚且如汗牛充栋,像我这般的无名小卒更是不计其数。徐霞客有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只此一言,足令我手中愚钝的笔头胆战心惊了。然则,美景好比美文,浑然天成,而品赏者感触各自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座黄山,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豪情,小人物自有小人物的野趣。想到此处,也就不妨将这三日行程记叙一番,所谓敝帚自珍,自得其乐而已。 告别 其实在暑假里就有去黄山的打算了,但一来怕天热,二来怕人多,辗转拖沓,一直未能成行。待到决定下来,已是将近十月底了。虽然还未及深秋,萧瑟的气息却早已在落叶与虫鸣之间弥漫起来。加之出发前晚淅淅沥沥的雨在瓦楞和窗棂上哔哔剥剥地敲打了一整夜,清晨出门,走在微雾的街上竟有一种凄惨寥落的感觉,仿佛此行不是去游山玩水,倒是被发配边疆,终生不得再回来一般。 杭州——临安——花山——老街 车过枫泾,天总算放晴了。在公路上坐汽车并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两旁的景致似乎总也没有什么改变,加之座位又不宽敞,间或有些颠簸,不一会就教人昏昏欲睡。正因为如此,我素来偏好坐火车,虽然麻烦些,但好歹车厢宽敞,行进又平稳,还可以四处走动。大概是导游看出了乘客的倦意,在喇叭里放起了歌曲来。可巧那歌居然都是些《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今人翻唱,滋味道如同港台的流行歌曲一般,还带些哭腔。座位上不久便有几位略上一些年纪的跟着哼哼起来,咿呀以压地好不得趣。 在临安稍作休息之后,汽车继续前行。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经过昌化县,再过半小时,终于进入安徽黄山市境内。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安徽辖地(严格地说在京沪线上乘火车已经不止路过一次了,只不过看到的景物仅限于水泥站台而已),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由于安徽移动于入境的第一时间发到手机上的一条问候短信而变得更富戏剧性,因为在那一刹那间,车上所有的手机几乎不约而同地大叫起来,把一车的人从瞌睡中唤醒。 花山的入口处是一座悬空的吊桥,飞跨新安江,由两座高塔支撑在两岸的地基上。站在吊桥中间极目远眺,新安江水尽收眼底,薄雾蒙蒙,由近及远,不知所终。两岸丘陵起伏,阴霾笼罩之下,黑沉沉如同伫立的猛兽。 花山有三十六座洞窟,其实开放的也就仅有两三座。我们在专配的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怀着窥探山顶洞人隐私的惴惴心情,走进了其中的某一座。首先看到的是中国移动在洞口设立的石碑,上面写着“手机信号覆盖此景点”,不由惊叹科学之伟大,连这等鸟不拉屎的地方(洞里的确没有鸟)也实现了通信现代化。石窟的灯光很幽暗,而且五颜六色,恍恍惚惚,令人不由联想起《西游记》里的盘丝洞或者无底洞之类的地方。幸而这里非常的宽敞,绝少有拐弯抹角的地方,也大可不必害怕从背后的石缝里猛然跳出一只鬼怪来。石壁上有明显人工斧凿的痕迹,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地方。想来这里唯一的特色便是“大”,大得几乎将整座山都掏空了。听导游介绍这石洞的建筑技术极为高超,利用了很多现代人才掌握的方法云云,无奈我不是学这一行的,也无从探究,便只得附和着点头而已。 在第二个石窟门口,赫然看见花岗岩方碑一块,上面刻着:某年月日,总书记视察花山,在此留影云云;旁边尚有一小片柏树林,前立木牌一块,上写:某年月日,总书记视察花山,安徽省领导植树纪念云云。那石碑格外端正大方,树林也尤其茁壮青翠,想来时时有人悉心照顾。总书记到底不同凡响,不仅他拍照的地方树碑为证,连省级领导也陪同作了一番农活。我不由得想四下查询一番有无“某年月日总书记在此如厕”之类的所在了,然而左顾右盼之下,终究没有找到。惋惜之余,在“总书记留影碑”前照了一张相,亦算是紧跟党的步伐,与时俱进了。 从花山出来,已近黄昏。在旅馆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前去今天的最后一站:屯溪老街。据说屯溪的老街是中国现今仅存的两条保留着宋代商业集市完整风貌的街道之一,另一条是上海的七宝镇老街。可惜上海的那一条早已将街面拦起来做收买路钱了,屯溪的这一条却还是免票的,由此可见内地人的商业头脑比之沿海地区,无论如何要弱智一些。临行前,导游叮嘱千万不要在老街买东西,尤其是山货土产之类,说这边的茶叶不少是泡过之后晾干再卖的,歙砚(歙县出产砚台天下闻名)也由石粉捏成。对于这番言论,我原本是存有疑虑的,但随后即证实不假。我仅仅是在街边买了一张两块钱的黄山导游图,预备明天上山参考而已,不料回到宾馆细看时,方才发现那图上所标年号的最后一位竟是用胶纸贴上去的。将它揭下之后,那“2004最新版”便悍然成了“2002最新版”,足足教我领教了一回颜色。 假货归假货,来老街眼福与口福却还是不能不饱的。街口的“美食人家”便是一个绝佳的去处,且不消说那琳琅满目的徽派小吃,单是那穿着长袍马褂站在门口迎客的店伙和店堂里轻衫短打,步履婀娜的服务员小姐,便叫人目不暇接。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单是屯溪的大街小巷,便是屯溪的女孩儿们似也占了黄山的灵气。小姑娘们的年纪都不过十六七岁上下,一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让人还未及吃那盘里的佳肴便已看饱了一半。 老街很长,从头至尾走马观花大约也需一个多小时。老街的街景更是名不虚传,仅看那街首的石牌坊便已透出浓浓的古意。店铺当口大都是高挂一块烫金匾额,上书店名,店内掌柜伙计一应俱全。雕栏玉砌、重檐高阁,灯火阑珊之下仿佛时光倒转,确乎回到了那《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年代。只可惜那掌柜店伙们看着你的眼神都如同鲁迅在《药》中描写的那般,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闪烁着一种攫取的光。我由于谨记着导游的嘱咐,便也下意识地将口袋捂紧,确保那里面的钱财不会在这等目光的注视下不知所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17b2810100066d2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