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齐云山游记 |
[游记]齐云山游记 |
2007-07-25 sina.com.cn |
这个炎炎的夏日去选择爬山,应该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我喜欢抓住每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所以还是很乐意地前往了. 早上八点钟,从屯溪乘一辆小型客车,扑通通地就颠簸着奔向齐云山所在地休宁山脚村来了. 天气还算好,飘着大片大片的云,阳光锐减不少,半个多小时后,就步行延着清凉的河水岸边走到了山脚下.隔着江望过去,一片翠绿挺拔的高山,上面依稀的青瓦白墙掩映绿树之中,如同一幅画从天垂落坠入水中,又形成了倒影,很是雄伟. 根据资料记载,齐云山古称白岳,曾经被乾隆称赞为"江南第一 名山",而这里最著名的,也就是其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了. 通过一座古老的石板多孔长桥,穿过山脚下的村庄小巷子,便是登山的唯一石路了.这个村子很有徽州风格,即使这夏日也如此清净,每家每户的正堂屋都是相同的摆设:一个方八仙桌和长条桌,上面摆放着老摆钟,再放些凳子,再多的就是墙上帖着些年画之类的东西了.而村子里多为老人,游人现在很少,所以欣赏起来更加自由自在了. 沿着铺设好的石板路,一步步登上去,不一会就进入清凉的山林之中了.两面的树木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有些已经枯死了.前后都没有行人,只有小鸟和知了的争鸣,走过去,还有怕人的蜥蜴摆着尾巴迅速地窜来窜去. 爬了许久,也过了四五个凉亭,阶梯愈发陡峭了,终于一个路转,我们登到了售票处,进去就是齐云山的风景区了. 齐云山是道教名山,山上有许多的石洞,但并不深,多是沉积岩的层叠裸露,据说用小棍子之类的撑住岩石,时间越久就越子孙旺盛,财富汇集,虽然迷信,但我也出于好玩,与同伴特找了一处陡峭的地方攀上去支上棍子. 进入齐云山,缘石阶下行,到了三面峭壁,中间为水的地方,这里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许多的庙宇和字刻,使山里充满人文气息,据说这些石刻加一起有700多处! 绕过崖壁,是一个坐落山上的几十户人家,在这里安家都是临着悬崖,背靠峭壁得地形而建造的,非常有趣.又前行不久,遇到山中最大的道观,由于没有多少游人,道观内很清净,甚至很萧条,我们的到来使道观生气不少,主持敲起铜钟,烟熏弥漫大堂,同伴还认真的求了个签,为上签,意思这年的运气会很好. 已是过午,太阳也探出头来,但不是那么炎热.过了村子,又继续往山上爬行,很快到了游客稀少的地方,前后只有石板路在森林中攀行,阶梯越来越陡,终于一阵风吹过,我们爬上了最高峰,真是不经过努力,是不可到如此美的地方了.停歇许久,便得继续前行,这也到了齐云山的精华,断崖高耸的一面.岩石裸露,几乎垂直耸立,另一侧便是深渊,底下钻出的松柏修饰了一番险峻.顺着峭壁曲折走过,又到一处高峰,虽不是最高峰,但极为险峻,爬上去的时候都担心不敢再下来,这山峰上有古时农民起义的遗址,与梁山好汉有关,但具体不清.实在佩服他们能在如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生活. 于是时间已不早,需要赶紧往回走了,接着又欣赏了五老峰,茶园,一线天等景点,因生怕再晚就没回去的车,只好依依不舍地下山了,于是对于来时的路又仔细地品位一回,又看了眼我们的星运棍子,此时也正好下起雨来,变心里充实地下山了,真是不虚此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71b0b0010004nz2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