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铁槎山风景区(荣成九顶铁槎山-遨游搜会员日记 |
[游记]铁槎山风景区(荣成九顶铁槎山-遨游搜会员日记 |
2007-12-07 auyou.cn |
铁槎山横卧于山东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面积约30平方公里,因它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故著称“九顶铁铁槎山”。 槎山九顶连绵,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繁多,堪誉为仁山智水,自古就有“大东胜景”之美称。《尔雅》、《齐乘》、《封神演义》、《杨家将》等书中也都有记载或描述。 槎山的名字颇富有诗意。“槎”古代作“筏”字解,是“船“的意思,若逢春夏秋季,海上多雾,若雾漫上岸来,便集聚在山坳、沟壑间。雾淡时,如轻烟缕缕,袅袅浮动,随风飘荡,此时的槎山宛如仙山琼阁,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尽入虚无缥缈中,“山如海上槎”,故称槎山;雾浓时,犹如狂涛翻卷,一泻千丈,此时槎山大部分隐进雾海之中,只有清凉顶等九座黛色峰顶,漂浮在雾海之上,宛如叶叶扁舟,浮游于茫茫大海间,故被称为“九顶铁槎山”。 1992年被林业部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位于槎山景区龙井顶前怀一块平坦地面上,此处风景十分幽静,西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水,长年不断。北靠参差交错的岩石和松柏,东临深涧,南有浩渺无垠的大海。云光洞处有八宝:银杏树、藤萝、咸水洞、龙泉井、仙人桥、石雕坟、痒痒树、菩萨庙,亦称八宝云光洞。崇尚道教的《封神演义》对云光洞曾作过详细而生动的描写。据史书记载,金代大定年间,王重阳东来授徒,创立中国道教全真教。东牟王处一,字玉阳,到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演习道法。学成后,王玉阳又东游槎山,来到了云光洞,继续研究全真道法,创立了全真教昆山派。著名的《云光集》就是在云光洞中写成的。尽管时代久远,但云光洞前岩石上凿刻的“云光洞”三个大字仍然十分清晰。因此说,云光洞是道教全真教昆山派的发祥地。游览云光洞,对了解中国道教历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位于荣成市槎山风景区龙井顶南麓。为金代所建,三进庙堂式结构。它前临深谷,后背云光洞,景色十分秀丽,“悬榻低云树,开窗近斗星”。置身其间,使人有进入福地洞天之感。可惜朴素典雅的延寿宫毁于战火,只留下断碑残碣供人凭吊。1991年,荣成市人民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投资100多万元,对延寿宫庙群进行了修复。宫内塑像雕琢精美,栩栩如生。每年有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朝拜,香火十分旺盛。 千真洞 位于荣成市槎山风景区西北方向的清凉顶。金代大定年间,王重阳东来授徒,创立道教全真教。东牟王处一,字玉阳,于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演习道法。道成后,王玉阳东来槎山,住在云光洞内,继续学习道法,创立了全真教昆山派,著教义名为《云光集》,后来,云光洞游人越来越多,王玉阳不堪其扰,看中清凉顶这块宝地,便率领众道徒迁往此地,在其北石壁上开凿一洞,名曰”全真洞“。明朝道教衰落,佛教兴起,万历年间,有僧人云游至此,见全真洞景致非凡,便在洞内石壁上刻下了一千尊佛像,于是“全真洞”便更名“千真洞”或“千佛洞”。千真洞洞口朝南,有一间房子大小,洞壁上刻满密密麻麻的佛像,大者如人,小的盈拳,雕工精细,造型逼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佛像雕刻有序,左侧九行,右侧八行,洞门两旁各有一尊大佛像,共是九百九十八尊。另外两尊在北山坡一处称为“上天梯”的侧壁上。传说,小佛可避难消灾,增加智慧和力量。 九龙池 位于荣成市槎山风景区西北千真洞洞顶处。千真洞顶有一巨大岩石横卧其上,恰似天外飞来,十分奇特。巨石上面平坦宽敞,跟晒货场差不多。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青色花岗岩的高山之巅,散落着九个大小不一的水池,大的若浴盘,小的似茶杯,个个池水清澈见底,旱不干涸,涝不溢出。据传说是龙之九子洗澡的地方,故称“九龙池”。 荣喜旅游度假园:
|
转自:http://www.auyou.cn/diaryinfo-44493.html6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