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碧霞元君庙庙会

[游记]碧霞元君庙庙会

2008-05-22    sina.com.cn

“大南顶”在左安门外弘仁桥,元代称为马驹桥,所以这里的碧霞元君称之为“马驹桥娘娘”,而不叫“弘仁桥娘娘”。此乃沿袭元朝习俗而来。明朝时朝顶的中心可能在弘仁桥。《帝京景物略》载:“月一日至十八日,尘风汗气,四十里一道相属也。舆者、骑者、步者、步以拜者、张旗幢鸣鼓金者………群从游闲,数唱吹弹以乐之,旗幢鼓金者,绣旗丹顶各百十,青黄皂绣盖各百十,骑鼓吹步伐鼓鸣金者,称是。人首金字小牌,肩令字小旗,异木制小宫殿,日元君驾,他金银色服用具称是。后建二丈皂旗,点七星,前建三丈绣幢,绣元君号。”后跟“献神”的香会队伍中,有架作好几层的“台阁”,扮出各种戏剧场面。还有的青少年们扮成僧道、乞丐、傻子、无赖等戏剧人物,扭起秧歌,以为娱乐。

会期,马驹桥畔形成集市,明代卖所谓“麻胡汤”、“欢喜团”等食品。(清代则卖扒糕、凉粉、豆汁之类的近代北京风味小吃)。摊贩所卖的应时应景的玩物主要是用麦□编织的盔头,(谓之草帽);用纸泥作成的面具(谓之鬼脸儿);鼻罩儿(谓之鬼鼻);用骡马鬃作成的假须(谓之鬼须)。游人买了这些戴上,作为朝顶还乡的标志,就像清末民初时,游人香客们戴了蝙蝠的绒花,提着纸鱼、纸元宝,说是“带福还家”一样。

“小南顶”名灵通庙,在永定门外。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两次奉敕重修。有殿宇三层,前殿供奉碧霞元君,有御题“神烛碧虚”;中殿供奉东岳大帝,有御题“神功出震”;后殿供奉斗姥娘娘,有御题“妙握□杓”。门外有二坊,左边题额“广生”、“长养”,右边题额为“群育”、“滋蕃”,皆乾隆帝御书。

清代每年旧历五月初一至十八日开庙。庙南有凉水河,上有永定桥。清乾隆年间疏浚凉水河时,把从河里挖出的淤泥,堆成一座小山,名曰“九龙山”。周围种植桃柳近万株,风景怡人。每逢庙期,九龙山下,自成集市。游人“敷席携□,群饮其下”。
在此半月之间,自天桥以南至永定门外五里许的大沙子口,车马水龙。近水河棚有数十家之多。“都人献戏进供,悬灯赛愿,朝拜恐后”。

由于庙前为广场,每届庙会都举行走车赛马。庙会结束后,仍继续举行,直至初秋始罢。“此两阅月夕阳西下时,每月必有习马术者柳荫洗马,致足乐也。”清人杨静亭在他的《都门杂□》中说:“南城一出醉无涯,倦眼时醒眺望赊。多少少年归去晚,天桥一路跑飞车。”

“西顶”旧名“护国洪慈宫”,在西直门外兰靛厂长椿桥附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奉敕重修,改名“广仁宫”。赐额: “金阙宣慈”,并有御赐珠冠二顶,并袍、幡等物。据《燕京岁时记》载:“山门中四天王像,神气如生,狰狞可畏,座下八鬼怪,尤觉骇人。凡携小儿者,多掩其目而过之。庙有七十二司神,皆绘画,非塑像也。”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bc3dd01000a36.html4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