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门塔游记 |
[游记]四门塔游记 |
2007-10-09 53761.net |
四门塔游记 中午看了一会儿书《生活中的博弈论》,11点去吃饭,想着来济南都一年了,只逛了泉城3景,听说南部山区也不错,那里有个景点叫四门塔的。打后天就走了,现在去正是个好机会! 先坐72路车,到成丰桥,转67路,67路车票价3元,不过比较一下那么远的路程,还是很合算的!到了四门塔,首先去的是神通寺。 神通寺位于柳埠镇东北2公里琨瑞山金舆谷,古称郎公寺,是山东早期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琨瑞山,一名金舆山(金榆山),又名崑嵛山,地处锦阳川畔,它东侧的山叫青龙山,西侧的山叫金驴山。青龙山与白虎山之间的山峪,即为金舆谷。前秦始皇元年(351年),竺僧朗公在此筑房屋兴建寺庙,人称“朗公寺”。寺庙规模宏大,成为山东佛教的发祥地。当时,寺庙影响颇大,公元585年,它被赐名为“神通寺”,元朝遭兵火被毁,明代重修。到了清朝,寺院逐渐衰败,成为废墟。 神通寺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处名刹,也是山东地区历史最久的古刹。现存十一通碑刻,计元碑二、明碑五、清碑四,提供了有关该寺历史特别是后期兴废变化的重要资料。 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兴公菩萨道德碑》的文字中,我们知道该寺创始人朗公以后,还有海公(时代不详)、隆公(宋庆历年间)、雨公 (金泰和年间)等高僧。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重建七佛神通寺碑记》所记宗派系统和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 《重修达摩祖师堂碑记》表明,该寺在佛教流派中属于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的一个宗派,创始人是来自印度的著名僧人达摩。禅宗的创立,是中国佛教史和哲学史上的大事。《重建七佛神通寺碑记》所记宗派系统中,既有禅宗历代祖师、高僧,也有许多是我们熟悉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中就有唐代白居易、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等人的名字。另外一些碑刻,反映了神通寺后期的规模和寺院经济状况。 据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神通寺住持德云和尚碑记载,该寺在金末已荒废不堪,经过德云和尚十年苦心经营,达到了殿宇、廊庑、库厨、僧舍等六十间的规模。同时还置了不少水陆田产,其中长清县韩家庄八十余亩土地的四至,还刻在该碑的碑阴。另外,在济南西关,也置有“甲第一区”。清代乾隆时期,该寺除了自身拥有土地五顷之外,还兼管涌泉庵、九塔寺两处邻近寺院的庙产。涌泉庵和九塔寺早已废弃。九塔寺有一座很好的唐塔—九顶塔保存下来。“其塔一基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他寺所未经有”,造型之美,确属难得。其地离四门塔约二公里。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神通寺也日益走向衰败。明嘉靖、清乾隆时的九块碑记,曾记载过该寺僧人变卖山林土地等庙产的情况。公元二十世纪初叶,神通寺在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之后废弃了。现神通寺为在原址重建,佛塔、摩崖造像和讲经堂的部分石柱、柱基为原建筑遗物。神通寺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历史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该景点也是游人休息和眺望古塔、山色的理想场所。 问了一下四门塔的走法,接着就去了四门塔。 四门塔:现存最早的石塔。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由雕刻着几何花纹的大块青石砌成,单层方形,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古称四门塔。(塔通高15.04米,每边长7.4米。塔上部石檐迭涩出5层,在往上23层石板层层收缩叠筑,成四角攒尖锥形。顶部有漏露盘,山花,蕉叶,相轮构成塔刹。整个造型简洁,浑厚,壮观,为我国古建筑的珍贵遗产。塔室内有方形的塔身柱,承托着16根三角石梁,撑住塔顶。在塔心柱四面的石台上,各有一尊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圆雕佛像。 有一个当地人告诉我,四门塔与著名的神通寺遗址比邻,这里在清代之前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齐鲁地区的佛教圣地。但是,除了这片墓塔林,如今能看到也只是这些各朝的残碑断石了。建于隋朝的四门塔在历经1300年风雨沧桑之后,至今仍能保存完好,在国内绝无仅有,其价值已无法估量! 四门塔塔内四面各有一尊佛像,佛像为东魏武定二年所造,它们的历史比四门塔还早了100多年,是国家一级文物。四尊佛像分别是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被盗的佛像是面朝东方的香积世界阿閦佛,这些佛像雕刻细腻传神,是佛教造像艺术的极品。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在四尊佛像中最为传神,保存最为完好,因此,它成为盗贼下手的首选目标。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的头被盗后,展转到台湾,听说台湾方面的专家一看就知道是山东的圣物!现在看到的是完整的四尊佛。我注意到东面的佛像旁边有一个佛头像片。大约是以前的时候为方便游人瞻仰圣容而特置的,现在我佛归来,仍旧放在那里,让人不得不想起以前的时事变迁! 下一站是小唐塔,小唐塔又名小龙虎塔或皇姑庵塔。1972年,该塔由柳埠镇突泉村皇姑庵迁至神通寺青龙山西麓一台地上。塔为平面正方形的密檐式石塔,原为7层,现存6层,通高3.86米,双层须弥座高1.44米,束腰部四面均有精美浮雕、线雕、塔身是由两块石料拼对成的方柱体,南面辟券门,直通塔室,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门外左右各立一天王。并雕有龙虎。塔身东面刻有塔铭:“开元五年岁次丁巳三月辛丑朔八日戊申大浮图主桔贯王兄李生、弟成、弟天剑尊上为国王帝主下及师僧父母普为法界苍生成同斯福”。此塔玲珑华丽,雕刻精细,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对确定大龙虎塔建造年代是有力的旁证材料。 当时天阴沉沉的,雨也渐渐大了起来,本来打算回神通寺的,可还有塔林及大龙虎塔还没逛,看了一下天空,觉的下不大,就继续了。 下一站,大石碾,号称天下第一碾的。可惜由于下雨的缘故,没照相。顺着碾旁的石阶,来到墓塔林,这是当时神通寺的墓林,名气越大的长老,他圆寂后的塔越大越精美。 由于当时正是中午2点左右,又下这雨,所以整个碑林只剩下我自己,果然是佛教胜地,我竟一丝胆怯都没有。呵呵,我佛保佑!在塔林里逛了一圈,忽看到南面有一个大的石塔,和这些比起来,比他们之中最大的还要大3倍,当时给我的感觉是震撼。但我抑制住马上过去看的冲动,还是先把那写小的塔看了个遍。试图辨认上面的文字,对与我来说,最好的东西最后看是我的特性! 到了近前,才知道这就是龙虎塔! 又称郎公塔(以神通寺创始人郎公命名)。在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东麓,与四门塔隔谷相望,因塔身雕刻龙虎而得名。塔的建造年代无考,从建筑风格推断,塔基、塔身部分为盛唐建筑,上部砖砌部分为北宋补建。塔高10.8米,呈方形,单层重檐,砖石构筑。塔基为三层平台大檐须弥座,雕刻着覆莲、角神、伎乐、狮子等图案。塔身由四块完整巨大的方石筑成,四面辟有火焰形券门,周身布刻龙虎、天王、力士、罗汉、伎乐、飞天等形像的高浮雕。塔室内砌方形塔身柱,其四,面各雕一尊佛像。塔顶重檐华拱,置覆盆相轮塔刹。龙虎塔雕刻精湛,装饰华丽,造形优美,虽经千年风霜,所雕人物和禽兽,仍栩栩如生,神采飞扬,显示着盛唐造型艺术的独特风格,可谓民族建筑形式与石刻艺术相结合的佳作。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围着龙虎塔顺时针转一圈,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虽没有孩子,仍久转了一圈,暂且先为侄子吧! 来到藏经涧,是以前寺院藏经之所在地,是个山洞,门锁着,我顺着门缝看进去,里面是个菩萨,因为光线不好,只能看个模糊!菩萨很慈祥,没有吓着我,因为只我一个人,四周都是树,还下着雨,洞里黑咕隆同的,多亏我佛慈悲,让我一饱眼富!顺着柏油路望南。 就到了神通寺遗址,据记载当时有上下诸院十余所,长廊广袤千余间。隋唐时更加兴盛,僧侣达500余人,大建佛塔,广造佛像,遂成佛教盛地。原寺以门楼、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禅堂、法堂为中轴线,左右以伽蓝、达摩两配殿及斋廊为翼,至清代荒废。今谷中讲经堂、天王殿遗址尚存。讲经堂传为朗公讲经处,现存完整青石柱4根,残柱4根:有的仅存半截,有的仅存柱础。1964年,在其后发现唐代殿堂遗址,基台呈长方形须弥座,东西长12.65米,南北宽10.77米,高0.75米,束腰0.3米。束腰处雕有各种形态的歌舞伎人物。1980年复原基台,建长廊保护。还看到了油碾的基地,当然,轮轴是没有了的!看到的这幅图是我随便下的,当时我没有照相,我说的就是轮子下面的凹槽。据说是用花岗岩刻制而成。 这时雨也大了点,听到寺院里传来捻经生,和播放的录音带比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好象在作法事,我便从侧门进去,果然见东间屋里有四个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在念经,一个中年妇女在拜,大约是专门给她做的,我就站在门口,那个离门口最近的年轻和尚看了我几眼,我也回敬了他!我在院子里呆了半个小时,找了两张照片,可惜相机不是数码的。最后从正门离开。 旅游资讯 ( 特价机票特价酒店3折起/租车包车/自助导游 ) 各地旅行社线路精粹 更多查询
|
转自:http://www.53761.net/article/200709/4887.asp4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