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洪范水清池一涯 洪范池 |
[游记]洪范水清池一涯 洪范池 |
2008-06-27 sina.com.cn |
洪范水清池一涯——洪范池 2007-03-11 14:46:23 大中小 洪范水清池一涯——洪范池 从省城济南出发,汽车沿着220国道向西南方向飞驰,穿过长清区政府所在地,再过平阴县城,继续前行。望着车外一片翠绿的幼松和那遍布山崖的簇簇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我忽然忆想起清代著名文学家刘鹗在他的名著《老残游记》第十回《骊龙双珠照琴瑟,犀牛一角声叶箜篌》里有一段描述平阴桃花山玛姑姑娘弹曲的事儿。说一位叫做申子平的夜宿山东平阴县西南二十五里的桃花山,听了玛姑弹奏《海水天风曲》,這一曲听得他“飘飘荡荡,如随长风,浮沉于云霞之际,久之又久,心神俱忘,如醉如梦。……” 汽车开到洪范村停了下来。我们很快便找到了洪范池,它就坐落在村南端一个大院内。 同行者中有一位退休的中学历史老师何先生,他是我亲戚当年的同窗好友,听说我们来洪范池游览,便在平阴县城上车陪同我们一起来到这里。毫无疑问,此次平阴之行,何先生便成了我们当然的向导。何先生是当地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说起洪范池来,则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听着何先生的介绍。话题就从洪范池的历史和命名缘由开始谈起。 据何先生说,这洪范池历史上曾属于东阿县管辖,所以最早收载它的是明弘治年间编修的《东阿县志》。洪范池取名“洪范”一词,来自《尚书·洪范篇》,它的原意是“大而有常”,引伸义就是“使洪水就范”,正如《洪范池碑记》碑上所说的,是“大禹之治洪水以陈范池,盖取规模宏大范水使不滥也”。 何先生指了指洪范池旁矗立的一座石碑说:“这块《洪范池碑记》碑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立的。您们看,它上面记载着“金完额时,村人因祷雨辄应,建龙祠于池北,故又号龙池。”所以至今当地人还习惯叫它“龙池”。 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了石碑前的这处泉池。泉池呈正方形,以青石砌就,每边长约7米。泉水涌溢而出,水面清澈平稳如镜。涌水量听说每日约1000立方米。池岸围以花卉栏板构成的石栏,栏柱上方有雕刻精细的立雕坐狮。栏外为回台,供游人于上观泉。池北一石桥横跨水渠上。池的南侧外壁上,有一青石雕刻的龙头从池壁探出,水从龙口里喷吐而出,飞珠溅玉,然后跌进一所2米见方的石砌水池中。龙头正上方镌有“龙池”两个大字,为清代贡生秦维翰书丹。西侧立清康熙十年杨士元诗刻。泉水绕匝池一周,流出小院,据说与周围诸泉汇流成了狼(浪)溪河之源头。 当我们坐下来休息时,何先生提醒我们,来观赏洪范池,有几个看点不可不看。 首先是“洪范浮金”。“洪范浮金”是古东阿“八大景”之一。是说游人把硬币投于池中,上涌的泉水以其浮力使硬币飘摇旋转而不沉下,阳光照在上面,金光闪闪,呈现出浮光耀金之奇观。明代嘉靖进士、曾主持纂修过《平阴县志》的何海晏就有一首题为《洪范浮金》诗歌咏这一景观: 方池十丈水之浔,洪范锡名称到今。 戏掷一钱清沏底,随波荡漾似浮金。 其次,就是洪范池水“不以旱涝而消长”, 不以“冬夏而变温”。也就是说,多少年来池水水位不受旱涝的影响,始终如此;池水水温长年恒温,总保持在17℃左右,所以冬温夏凉。冬天您会看到池水热气腾腾,一片雾气,用手一拭热乎乎的。夏天则寒入肌骨,沁人心脾。清人杨士元曾题联曰:"常将池影映天地,不以消长随春秋。"指的就是洪范池的这一特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68328010008kx.html6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