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三孔"游记(1)—孔庙 |
[游记]曲阜"三孔"游记(1)—孔庙 |
2007-07-24 sina.com.cn |
中国有句老话: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而江北的圣人几乎都在曲阜,几年前有幸到山东曲阜一游,这才粗粗领略了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神圣。进入曲阜,两旁的古建筑就吸引了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一脚便迈进了二千多年前。导游告诉我们,曲阜以“孔孟之乡、诗书之地、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曲阜城最高的建筑都不超过三层,据说现存文物古迹300多处。 曲阜最著名的景点当属“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孔府则是孔子后世嫡系子孙居住的府邸;孔林是孔氏宗族的墓地,不仅下葬孔子家族成员,曲阜及附近大凡姓孔的人均可入葬。在这里游览,你不得不沉思,也不得不感慨,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片残砖断瓦,都真实地证明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在无言地讲述着关于他的主角以及围绕主角的孔府、孔庙、孔林所发生的故事。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被称为千古“圣人”“至圣先师”和“大成至圣文宣王”。15岁即志于学,学而无常师,好学不厌,一生致于教,却从没写过一本书,即使是《论语》也是后人整理的。但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成为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应当说,他是全人类的老师,是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孔 庙 三孔并不在一个地方,但门票是套票,只有一张。第一处参观孔庙。孔庙是个很气派的地方,是个“皇威浩荡”的宝地。孔子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西汉以后,几乎每个朝代的皇帝直接拨款,对孔府孔庙进行修善,使这里规模逐步扩大,大殿到孔家主人到仆从的住处等,都很气派,而且还有自家的后花园,前后共有九进院落。这一切足以看出历代皇帝对孔子的尊崇和重视。 据了解,从大成门起分为三路,全庙共有殿堂阁庑466间,南北长1公里多,总面积约22万平方。人们喜欢形容美妙的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完美的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孔庙正是歌颂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赞扬孔子对中国文化贡献的气势雄浑的交响曲。 进入孔庙,给人的感觉是幽静。在孔庙门口有一座石坊,上书“金声玉振”。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孔庙里的主角是层层的殿阁和林立的石碑。孔庙仿皇宫之作,气势恢宏壮丽,雕龙画栋金碧辉煌,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一并称为国内三大古建筑群。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修得金碧辉煌,四周有28根雕龙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前檐10根龙柱尤为壮观。清一色深浮雕,刀法刚劲凌厉,图案波涌云绕,蛟龙气势不凡,活灵活现地盘附在大柱子上。导游说这是典型的徽雕,必是精工巧匠之杰作。 孔庙里殿堂的飞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在建筑史上很少见到的一种风格。两座庙堂紧靠在一起,它们的飞檐是交错着的。据导游讲这就是“勾心斗角”一词的起源。看那檐与檐紧咬,像雄鸡相斗啄对啄互不相让,这便是“斗角”;一个飞檐直插另一个飞檐的“心窝”,另一飞檐又横刺别的飞檐“肩夹”,毫不示弱,这便是“勾心”!“勾心斗角”一词由此而来,却不知怎的后来被人引申为贬意词。 这里的石碑很多,据说有百余块,都是历代皇帝的御笔刻碑和王公大臣的手迹,最大的一块碑有近三米高。虽然经历千百年历史碑上的文字内容已经难以考究,但乾隆、弘治等帝号依旧诉说着历代封建帝王尊孔奉儒的思想的延续路程。这里的碑上都有明显的接痕,因为孔庙在文革时受到红卫兵的破坏,孔子的坟墓被铲平,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子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想想孔庙曾遭此劫难,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好在这些文物古迹得到后人的修缮才恢复今天的样子。 每一朝帝王都为孔庙增修一层院落,植种柏树。今天看来,孔庙除了皇家威严之外,还有一丝“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味道。这里有大片的千年古树,树杆几乎干枯了,有的甚至已开裂,但是依然枝叶茂盛,成群的鸟儿飞来飞去自由自在,它们与古建筑、柏树连为一体,丝毫不受旁观人群的影响,看来这里一切都顺其自然。这里孔子唯一的遗产是一棵夫子亲手栽种的柏树,风雨千载,却依旧枝繁叶茂,直立参天。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d6a463010008ak3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