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乡行之冬日的大海(上)山东日照蓬莱水城游记 |
[游记]故乡行之冬日的大海(上)山东日照蓬莱水城游记 |
2007-07-24 |
故乡行之冬日的大海(上)(山东 日照 蓬莱水城 游记) 记得第一次看海是在盛夏,江苏东台一个叫琼港的渔家小镇。1993年的事情了,那时候旅游业远远不象现在这么火爆,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开发。早上从朋友的亲戚家步行二十几分钟到达黄海海边,见到的只有金黄色的沙滩、一望无际的大海和三三两两背着鱼篓赶海的渔民。迎着初升的太阳立在海中,海水涌上来时没到大腿,双手紧紧抓住朋友,两个人互相支撑才不至被海浪推倒…… 没有任何人为开发的痕迹,大海以她本来的面目展现在我的眼前,那幅广阔、悠远、自然的画面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以至于后来一有朋友提起去海边旅游我就摇头,因为太多地方的海滨在夏日已是篷伞遍地、游人如织,这种人的喧闹盖过海潮的景象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就这样不经意间,竟然已经过去十年了。 我出生于山东内陆,但祖籍是在海边。爱上背包旅行之后已然三次踏上齐鲁大地,却从未到过父母出生成长的地方去看看。那一带在春夏和初秋必定是人满为患的,于是在初冬季节抓了个空当儿,拜访冬日的故乡、看看冬日的大海。 到达日照的时候,本想去国家海滨森林公园转转。坐着2元一位的专线车一路行进,出了干净整洁的市区不久就看到了海,想想没必要花那20元的门票钱,就提前在一个叫做任家台的村子下了车。一下车就看到马路对面满满的一地海星,颜色鲜艳、煞是可爱。原来是一位渔民大姐晒的,等晒好收起来,旅游旺季再拿去卖。因为冬天很少有人来,全村的家庭旅馆和海鲜店都关门歇业了,整个村子出奇的安静。 从公路下到海边,这里的沙滩是银灰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象梦境中的世界。两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在堆沙人儿。望着陶醉其中、自得其乐的两张小脸,很想知道老爸老妈的童年是否也是这样快乐无忧。当然,那个时候他们很穷,但是大海对于在它身边玩耍的穷孩子和富孩子该是一视同仁的吧。银蓝色的海上粼光点点,一叶小小的孤舟随波飘荡。走上海中与岸相连的礁石,呵,从这里看,海好蓝,这才是海的蔚蓝…… 太阳暖融融地晒下来,让人无比的舒适惬意。走向海滩深处,让一波一波的海水在脚底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初冬的大海,这样宁谥安祥,这样温暧,这样无边的深远,没有人游泳、纳凉,没有人晒皮肤、洗海澡,没有一顶顶凉蓬和数不清的比基尼遮盖海的韵味、让她失去应有的宁静和悠远。这时的海是海,不是浴场…… 父母的老家在胶南,这里有琅琊台。县城(胶南早就升级为市了,但还是改不过口来)本来有公车直达琅琊台的,但由于冬天没有游客,车只开到琅琊镇。找了辆三轮蹦蹦先去亭子兰炮台。残缺不全的炮台立在一个土堆上,它对面的这片海域和废弃的码头就是秦代造船遗址——老湾子。爬到炮台上看这里的海,远处是蓝色、近处是蓝绿色,配上凝重的乌云和层层拍岸而来的海水,让这一片天地水都着上了一层古朴的色彩。徐福东渡启航处附近的海域上,几排中型渔船错落有致,让人想起扬帆待航的古战船。 离开炮台后来到观龙阁(亭)和观龙台,从这里看,海又成了灰绿色。我喜欢那个叫龙湾的地方,海浪怒吼着奔腾而来,真的如龙吟虎啸一般。 赶上日出是在蓬莱,还被房东大姐“骗”了一把。我想冬天日出比较晚,但她坚持说在六点以前,还说她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都会看到,不会错,害我白白被冻了将近一个小时,耳朵快掉了不说,脸上平白被六七级的海风吹出许多皱纹,一下子不知老了多少岁:(。想拍两张黎明前的海浪,可是被海风吹得怎么也拿不稳相机…… 鱼肚白下的大海是一种神秘的梦幻般的浅蓝色。在汹涌的海潮一波一波的轰鸣声中,太阳在身后满天的红霞里慢慢升起来了,一波海浪退去、下一波海浪未来之时,铺满碎石的沙滩呈现一片泛着金光的桔红色,耀眼而辉煌,而此时的海水却是石油般的亮深灰色…… 站在丹崖山下的八仙礁上,看绿色的海浪翻着白色的花与脚下的礁石碰撞,激起数丈高的浪花,形成道道彩虹,美哉快哉。与沙滩相比,我更喜欢石岸。沙滩是柔柔软软的,海水越来越薄地涌上来,最后强弩之末地退下去。礁石海岸却不同,海浪龙吟而来,与石岸澎然撞击,显示着大海的力量与石的刚强。这是力量之美、阳刚之美、壮气之美。沙滩是游人嬉戏的场所,石岸才是听海观潮的地方,越雷池一步,海浪就可能把你拍倒、把你击碎。 修建在八仙礁附近的田横栈道,于惊涛拍岸处衬托着海的力量和疯狂,也纪念着古人的勇武刚烈。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想当年戚家军威镇沿海,歼灭过多少前来骚扰的倭寇,而今小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撒野,政府不但不予严惩,还常常帮着日本人隐瞒真相,让恬不知耻的鬼子们越来越猖狂,真tnnd的!! 对不起,跑题了…… (待续) 作者:laomaomad 更多图片>>我要上传日照热门图片 |
转自:3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