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阿曹植墓游记

[游记]东阿曹植墓游记

2007-07-16    dzwww.com

今年4月5日,清明节。为了把我的毕业论文写好,更是出于对曹植的崇拜和敬仰,我欣然前去拜谒曹植墓.

今年真的是有些反常呢。都立春那么多天了,冷空气还是频繁入侵,春的脚步比往年慢了些。都到了三月底了才看见柳丝绿,风筝飞满天的情景。路边的杨树巴狗已落尽了,地上一片毛茸茸的, 南风拂面,凉丝丝的,带来了春的气息。

从张秋镇政府出发,沿着大金堤一直往东,走了大约20公里就到了黄河陶城铺险工了,黄河里排排大浪涌来,发出“哗哗 ”的声音,很有气势。再沿河岸继续前行20公里,眼前出现了一座风景秀丽、形似甲鱼的小山,这就是鱼山了,向导告诉我说,曹植墓到了。

下了车,举目远眺,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列屏;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千里,一望无垠。

鱼山海拔82、1米,位于今山东东阿县城(铜城镇)南19公里处,为泰岱西来之余脉,是水城聊城的第一高山。

“鱼山”名字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远望鱼山山形,似一甲鱼静卧,故名;另一种说法,是鱼山山顶建有渔姑庙,东阿民间流传着诸多渔姑与曹植的美丽传说,鱼山由此得名。在汉代,鱼山名曰吾山。《汉书、沟洫志》载:汉武帝临河决,作《瓠子歌》曰“吾山平兮巨野溢”,即此。

进入曹植墓西门,走上神道,迎面扑入眼帘的就是曹植墓了。曹植墓坐落在鱼山西麓,以山营穴,封土为冢。因为1700多年来曹植墓历经沧桑,频遭劫难,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次重修,有明显翻修的痕迹,但风格仍是汉魏风格,给人一种回到三国魏晋时代的感觉。

在曹植墓的西北侧有一小亭,风格与曹植墓迥异,是隋唐风格,里面一块石碑,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刻立,共931字,详述了曹植生平事迹、葬地及其十一世孙曹永洛于北齐皇建二年(公元561年)奏请孝昭皇帝恩准,建立曹植灵祠,雕镂真容,进行祭祀等情况及颂词。篆隶相杂,结构严谨,笔力遒劲,为研究隶楷书体流变和隋唐书法沿革提供了珍贵范本。

走在七步路上,默默吟诵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来为曹植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而倾倒,一来又为他命运多舛,时运不济而扼腕叹息。

沿着七步路,往北拾级而上,有一块形状好像静卧的山羊的大石头,憩息在茂密的树木中,那就是羊茂台了,《山东通志》谓之为“曹植读书处”。当年曹植常于此地批阅经书,吟咏词章。

继续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处,有一汪清澈如碧玉的小潭,说它是潭,倒不如说是小池。池水清洌,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美好感觉。向导告诉我说这是洗砚池,是当年曹植润毫洗砚的地方。

越往上,山势越险峭了,渐渐地,耳边响起一种非常曼妙的声音,不经意间,上晋梵天坊到了。

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四载:
“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
我个人认为,曹植所闻“梵响”很可能是黄河的流水声隐隐传来,或是由于其他自然原因而产生的一种天籁。

沿着上山路一直攀登,刚想气喘吁吁,就到了山顶。此山决然一丘,既无群峰竞奇,又无繁木争秀,只有一些青翠的小草,和一些刚绽放新芽的小树。山顶平旷,视野开阔,坐在仿汉魏风格的观河亭里,举目四望,山下一碧千里的田野、整齐有序的民房、滔滔不息的黄河、清水潺潺的小清河一览无余。昼夜不息的黄河,水流哗哗,很有一种气势,声音传来,犹如一曲振聋发聩的交响曲, 令人心旷神怡。倘若把酒临风,更有一种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难怪曹植会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的葬身之所。

晋、陈寿《三国志。曹植传》载:
“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可见,他是自愿以鱼山为葬身之地的。
是啊,作为一个颇有理想和功名抱负的人“十一年中而三徙都”是何等的令人失望,乃至绝望啊。只有在这里所听到的清雅哀婉的梵天之响,与曹植此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共鸣,触动了他那漂泊无依的心灵。对于一个濒于绝望的心灵来说,有经声、梵唱的灵魂该是多么恬静和幸福啊。他把鱼山作为自己的葬身之所,也寄含了他打算把此地作为一生中的最后立足点,不想再象漂蓬一样四处徙迁的心愿。在梵天佛国和经声佛号中,把躯体与青山秀水融为一体,在当时的他看来,可以说是最好的归宿了。

在山顶停留片刻,遥想着和伟大的诗人作心灵的千古对话。心中涌出一种奇怪的感觉。在向导的多次催促下,才猛然发觉,该下山了。

沿着下山的路,往回走了,发现了一个大山洞,据向导说当值冬至下午四时,阳光直射洞底,溢金流彩,豁然大观。看来,我是没有这种眼福了。再往下走,就是仙人足印和浴仙池了。这两处景点都有美丽的传说。仙人足印相传是八仙羡慕曹植之名,驾临鱼山时,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留下的足印,浴仙池则是何仙姑(也有说是渔姑)经常洗澡浴身的地方。

走到山底,进入碑林,历代名流,当代大家,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引人入胜。

最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入子建祠,拜谒号称“八斗雄才”的“建安之杰”曹植曹子建。

正对门,是一尊汉白玉曹植头部雕像,在默默审视着我们。我们逐一阅览一部一部的介绍,我的心灵仿佛受到极大的震撼。

曹植的老家虽然是今安徽亳州(沛国谯郡),但是因为他曾任东阿王,死后又葬于东阿鱼山,他在山东东阿的知名度要远比安徽亳州大得多。曹植是聊城市的骄傲。他生于东武阳,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后来任东阿王,而三国时东阿旧城址就在阳谷县阿城境内;他死后葬于东阿鱼山,也是在聊城辖区内。聊城人民为境内长眠着这样一个伟大的诗魂而感到骄傲,他的形象也激励了东阿乃至整个聊城的后人。东阿鱼山曹植墓已成为一座著名的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曹植本人也被日本佛教界人士尊为佛教音乐“梵呗”的鼻祖,加以尊崇。现在日本国已先后有多批佛乐研修人员来鱼山寻根访祖,就像我们到山西洪洞寻根访祖一样。东阿鱼山因曹植的文学思想和佛教思想而闻名遐迩。

曹植之封于东阿,自然是他自身的不幸,但却成为东阿的大幸。东阿的历史为有他的名字而更加光辉。他的坟墓作为一处不同寻常的古迹而使东阿与鱼山闻名遐迩。东阿人民为境内长眠着这样一个伟大的诗魂而感到骄傲。

近三个小时的游览结束了,我感到自己的灵魂接受了一次诗魂的洗礼。在回家的路上,反复吟咏曹植的《薤露行》“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仔细体味曹植那流芳千古,名垂竹帛的诗情画意,陡然升起一种时代的责任感……

--
null

转自:http://bbs.dzwww.com/forum/detail.jsp?id=10373089146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