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九水 位于外一水的菊湾至九水村的滚水桥之间,长约6500米。有锦屏岩、翡翠湖、环翠谷、骆驼峰等景观。区内涧谷曲折,风光秀丽,水声如乐,怪石如林。 锦帆岩 位于北九水景区外三水。系流水绕岩处的高耸石壁。岩石多姿多态,悬崖壁立,色彩斑斓如屏,故名。 环翠谷 位于北九水景区外五水。因山谷两边长满了丛生青翠的灌木而得名。又因谷中巨石盈涧,水流或从石上越下,或自石下潜出,其声如玉笙,又称玉笙洞。谷北涧壁上镌有“天启四年某月日天开异境”等字,系指山洪爆发改变河谷两侧地貌,造就了这一自然景观。 骆驼峰 位于北九水景区外六水。系一花岗岩峰丛,崂山名峰之一。山势由此顺涧壑向东南倾斜,山涧上的岩层皆为平行层,叠向山颠。山顶上几块巨石状如骆驼引颈遥望,故名。阴雨天,烟云绕峰飞度,被称为“骆驼烟云”,并刻此4字于峰前石崮之上。 小丹丘 位于北九水景区外七水。高10多米。据传有崂山道士在此炼丹成仙而得名。丘如一山水盆景,石壁陡峭,长藤垂碧,碧水成潭,境界清幽。 松涛涧 位于北九水景区外八水。系一峡谷形山涧。涧内多崩落的花岗岩石,经流水侵浊而成巨大石蛋。临涧悬崖峭壁,四面苍松叠翠,满目青黛,清风吹过,松涛起伏,如波涛澎湃,故名。 仙姑洞 位于北九水景区外九水的西山坡上。系一花岗岩崩塌洞。洞高2.3米,深2.5米,宽1.2米,可容纳10余人左右。洞口右边有明朝武举周鲁手书的“仙姑洞”3个摩崖石刻大字。传说何仙姑曾在此修炼,故名。周围苍松青翠,水流潺潺,风景秀丽。 内九水 位于九水村滚水桥至潮音瀑之间,全长约3000米。有石门亭、将军石、飞凤崖、冷翠谷、天印石、连云崖等景观。站在高峰遥望内九水,好似一条绸带,飘舞飞扬在崇山峻岭之间,区内山水秀美,古木参天,泉水叮咚,飞瀑高垂,怪石嶙峋,峰险涧深。 双石屋石刻 位于北九水景区内二水。双石屋为几块大石叠架而成,因两个并列天然石洞似石砌房屋而得名。旁有一村,因之取名双石屋村。南侧大石壁上刻有著名诗人郁达夫的名诗:“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将军石 位于北九水景区内二水南侧山峰。系一花岗岩石柱。由于受风化剥浊强烈,石柱下钝上锐,状如一位身披盔甲、昂首挺胸的将军,但从另一角度看,又象一把椅子,故称太师椅。1957年朱德元帅游崂山,称其为将军石。 鹰窠涧 位于北九水景区内三水石门亭。自蔚竹庵方向流来一条涧溪,与内三水汇合。河岸陡峭,峰奇石怪,林木茂盛,人迹罕至。是苍鹰栖息之所,故名。石上刻有清代名人高凤翰的诗。 斩云峰 位于北九水景区内四水。进入四水,溪流潺潺,山峰清秀,树木吐翠。唯有此峰壮如利剑,直插云霄,故名。 蔚竹庵 位于北九水景区,在北九水村东北约3公里的凤凰崖下。蔚竹庵初建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当时全真华山派道士宋冲儒来到这里,见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在是道家清修的好地方,逐不畏艰辛,创建此道庵。整个道观占地2.6亩,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庵的周围,环境优美清静,涧中流水淙淙,是崂山十二景之一,被誉为“蔚竹鸣泉”。 锦屏障 位于北九水景区内六水,系一金黄色石壁,岩层和周围直竖的斧劈岩截然不同,皆平行横向,层次清晰,阴阳纹路中隐隐现出一组风帆的轮廊,呈赭黄色,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灿烂如锦,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