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崂山游记(文/滴定管)—junk的博客

[游记]崂山游记(文/滴定管)—junk的博客

2007-07-16    blogchina.com

junk的博客

六百(文/滴定管)- -| 回首页 | 2005年索引 | - -青岛:“未来城”还是“未来屿”? (文/暖暖的掌心)

崂山游记(文/滴定管)

滴定管的崂山游记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部海滨,刁龙嘴村西约海拔400米的山顶上,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的大多数日子里白云缭绕而得名。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左右,原有房舍24间,属道教“金山派”。

白云洞的正门朝东,古色古香保存完好,两边是遗留房子的山墙,全是石制,现在权当院墙。门已不知何处去,门口处有巨大的影壁,左边是一溜长房,右边是石壁或石洞。在一石洞旁,有一株玉兰,粗逾合抱,树龄达数百年,在青岛地区的玉兰中勘称首屈一指。可惜树身受损害,如不加以保护,很可能步“绛雪”的后尘,树稍花蕾已成,用不了多长时间,玉兰就会开放,那时香气袭人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离门大约20米就是青龙阁了, 青龙阁是白云洞的主要建筑之一,现在仅存残垣,过去登阁望远,长涧风景一览无余。近处青松翠竹让人陶醉。穿过青龙阁下的拱门,右转即是白云洞。白云洞,是由三块巨石结架而成,西边的石头叫“白虎石”,东边的石头叫“青龙石”。“青龙石”特别巨大,上平可以登眺;“白虎石”背依悬崖,前临险壑。洞内宽深各十丈,十分宽敞,可站立数十人。洞内原供有铜铸玉皇神像。铸制极为古雅,并曾有“藏园老人”傅沅叔题壁:夜月清皎,海气苍寒,玩石抚松,飘然登仙。白云洞额刻有“白云洞”三字,现在成了看山人和旅游者的临时住所,里面竟有被子,打扑克吃饭留下的垃圾 。洞前有两株白果树,编号006和007。大可合抱,如巨伞撑天,相传两树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生意盎然。洞后有很多松树,其中一株古松,形状奇特,名曰“华盖松”。这株华盖松,老干蟠曲,遮满洞顶,小枝斜出,伸向洞外,从下仰望恰似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在洞顶上腾空而起,极是奇观。 抗战期间,白云洞曾是青保的军工厂,碾炸药的碾仍存,埋没在杂草中。24间房屋顶都没了,解放前建得小亭和栏杆都毁了,石砌的男女厕所非常漂亮,可惜也破坏了。日本鬼子1939年农历3月15日,曾攻进白云洞,杀害了4 个道士,2个村民,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有个道士被开膛,死在矛岭,手都被自己剥了皮,惨不忍睹,日本鬼子欠下了中国人民的血债。白云洞经历抗战和文革破四旧,古迹破坏,时至今日,还没有把白云洞古迹修复,日本人的罪行连个说明都没有,这是青岛人的悲哀,也是崂山风管委的失职。沈从文在青岛两年期间曾六游崂山。有一次,他同扬振声、梁实秋、闻一多到崂山游览了六天之久。他们从海滨沿山径到白云洞,对白云洞的风景是赞叹不己。

崂山摩崖石刻

崂山不但以她的自然风光秀美天下,更有摩崖石刻闻名全球,笔者经过实地考察拍照,在崂山有惊奇发现。

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

孙昙记事刻石,刻石共两块,相距不远,东石上有线刻带佛光莲座的菩萨像,字为“敕孙昙采仙药山房”,为唐代僧人孙昙来崂山为玄宗采长生药之遗迹。 西石之东侧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风化,字迹多已漫漶不可辨认。据清代资料记载,此摩崖共69字,当时尚可辨识37字。其文为:“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孙昙远行□□□至□□□元□□□□□□□□□□山海于□□见仙药□□□因□为□使□山房郡□□□之以俟来命”。这篇刻石是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也是研究崂山历史的重要史料。刻石与唐朝玄宗李隆基有关,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皇帝为长命,派人到崂山采药,可是遇四大美女扬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小命不保。从石刻的文字中可知唐时已有方士在明道观一带"采仙药",并修筑过"采药山房",著名道观——明道观的建立恐怕与此有关。

华楼景区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从元代以来,崂山的华楼景区就成为来崂山旅游的达官文士必到之处,现在华楼景区仍然是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共有30多处。元代尚书王思诚、明嘉靖二年进士蓝田、明代山东提学陈沂、明代山东提学邹善、全真教华山派道士云岩子刘志坚等都有真迹刻石在华楼山。华楼山自然景观壮丽,地质构造奇特,摩崖石刻荟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利是崂山旅游必到之处。

太清宫界新发现

太清宫也称下清宫,是崂山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场,上清宫、明霞洞等都属于它的范围。初建于公元前140年,距现在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太清宫的石刻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圣谕,邱处机的诗词、也有近代康有为的真迹。当然地界、地契文书也经常“刻石为证”,由此可见崂山历史上地产之争经常发生,为避免起纠纷,刻石为凭。在上清宫院外东北角有一石崮,有石刻的田亩地契文书,其内容精确记录清嘉庆十五年时量清的庙产数目。另据“崂山志”文载:“在太清宫三官殿通往三清殿的夹道旁石上刻有一段文字,记载着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太清宫复宫后,莱州府查明的太清宫之宫界四至,文为:“庙产藏经香火山场地二四一亩。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及脚庵一处,俱供香火,并无民地,永不起课。划清宫界,刻石为证。”此刻石为官府所立,以避免后世当地农民与太清宫争地而引起纠纷。今年在崂山八水河上游发现古石刻。这块摩崖石刻,保存完整,刻字清晰,其书法艺术端庄古秀,令人叹为观之。上面刻的字是“太清宫界”旁边略小的字为“化化浪子”。因为此地地势险要,人迹罕见,故“养在深闺无人识”,所以有关崂山刻石的记录了没有记载,而在同一地方不远还有一块“太清宫界”,几次寻找因地势险恶,不得而归。据了解,在八水河停车场去年曾经发现有过界碑横躺在地上,现界碑不知所踪,在旧时崂山旅游路线神仙梯边也有太清宫界石刻一处。

深山藏宝真不少德占石刻记奥妙

年初,爬崂山巨峰在茶涧(崂山传统的大河东-黑风口南北线路途中)发现了德占石刻“1898 、 1919 PRINZENBAO”请教名家得知意为“1898 、 1919 王子/亲王沐浴之处” 这个亲王,应当是公元1912年来到青岛的德国亨利亲王(Heinrich),是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的弟弟。前些日子又在离此不远处又发现一块德占石刻“NUR MUT MEIN FREUND BIST DU ERST OBEN WIE WIRST DU TRANK UND AUSSICHT LOBEN”有位台湾朋友翻译为“振作起來, 我的朋友 ,當你到達上頭時 ,你將會暢飲 ,並讚歎這美景! ” 我正在作好准备,迎接台湾朋友的到来,到时携朋饮山色,登高话美景。

3-20仰口探洞游

一池春水候客来

计划从晓望水库上山,转觅天洞、犹龙洞、白龙洞,主要看到仰口检查站马上要用了,我辈北路免费爬崂山的快乐日子就要终结。约好的赵老师说,已探好路,从曲家庄上山。

106路今天比昨天人少多了,有两路上山的:

一路白云洞——崂顶——茶涧——大河东。

一路泉心河——棋盘石——明道观——滑溜口——北九水的。

赵老师在车上分别讲解怎么走路,很快到了曲家庄,我和赵老师由此上山。赵老师——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昨天刚从崂顶滑溜口下来,今天又陪我上山。

先到白龙洞,20年前曾到过此地,带着孩子,那时孩子还没上学,搔首鬓边白发添,景物依旧,人成老年。白龙洞传说因一条白鳝鱼在此洞中修炼成白龙而得名。邱处机曾在此洞中修行,并在洞口石壁上留下了20多首诗。他在诗中把崂山说成是上天为道士修行而特意创作的仙境。洞前竹林幽幽,赤松青青,一株百日红直径逾尺,树干光滑无比,似老道一般坐在洞前,山前就是绿波荡漾的仙人桥水库。由于山上雪水初化,水漫库坝,直泻坝底形成瀑布,流过的水声震山谷。对面就是狮子峰,从北面看和棋盘石差不了多少,还是上去看个仔细。狮子峰气势雄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相映,云雾飘渺,是清晨看海上日出壮丽景象的理想之处。站在狮子峰上欣赏上苑山周围的奇峰怪石,有的像雄鹰,有的像卧虎,有的像蟠龙……最引人注目的是上苑山西南险峰顶上的盘石望天石。今天天好,仰口海湾尽收眼底,沙滩上有策马扬鞭之人,勾起我在内蒙古大草原骑马放养的值勤生活回忆——那天也去过过骑马瘾。

下狮子峰就是太平宫,有道姑在房顶盘上盘下,不知是在炼飞檐走壁绝技还是丢了钥匙无奈上房。太平宫,初称“上苑宫”意指“皇上”所赐之苑。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曾更名“太平兴国院”,元初改名为“太平宫”。 太平宫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 4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为建宫时所镌。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龙涎”,井侧石上刻明代山东提学邹善的诗一首。

东院有钟亭,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宫外有几株300岁的赤松和130岁的楸树是古树国家2级保护古树。古树依旧,太平宫可是新修的。在太平宫后面山坡上就是犹龙洞,犹龙洞是3块巨石组成的天然石洞。石洞很宽敞,可容纳近30个人,里面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和他的7位弟子-七真的塑像。犹龙洞巨大的圆形顶石叫混元石,上面刻有3组星座图。据说道士们在混元石上根据不同的时节,按不同的方位,朝着不同的星座练功,就能从大自然中接受到大量的有益物质。这3级星座图相传是刘若拙练功时留下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犹龙洞可以近距离的欣赏大书法家的笔法赵孟兆、沈朋的都有。赵孟兆的道德经书法尤为珍贵,可惜怎么照有照不好。说起书法,山上寿字集近代书法大家之大成,有志考艺术大学的考生前去观摩临帖,不愁不出几个王梦凡。闲话少说,赶快去爬觅天洞。觅天洞洞小曲折,没带手电,只好和瞎子一样拿棍子探路,肥胖者记住不要随便进入,卡那里就麻烦大了。出觅天洞就上天了,我和赵老师决定不下去了,继续上山,到滑溜口去北九水坐车回家。到山顶,有条北小路,不知道通向何方,分析可能是到晓望水库的,看时间尚早,临时决定顺这条路走。这条路很久没人走了,转了半天才明白,是今天上山的路,从南面上去,从北坡下来。这条路有谩山的映山红,到4月开放,那是很壮观的。定下来,4月文笔峰北坡去看花。

3-27与攀登网青年爬山晓望水库-滑溜口-北九水

昨天传媒网聚会,今天与攀登网青年爬山,净和年轻人打交道,我也年青了很多。

早8:00在李村集合,半岛网要爬铁骑山,邀请我去。因为去过一次,这次又在攀登网报了名,不能失信,还是跟攀登网的人走,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无比正确。领头人洛克早就联系好了车辆,头一次直接到山底和下山后,包车及时接送,享受快捷舒服的服务,感觉自己挺腐败的。上车后,是自我介绍,坛子鼎鼎大名的洛克、譬如眼花、、李向阳、莫名、流浪、高了高、小迷糊等都在这里,共26名。还有9个漂亮妹妹。然后就是才艺展示,唱歌的唱歌,讲笑话的讲笑话,包车里一路洋溢着欢乐歌声和笑声,印象最深的是大脸讲崂山故事,引人入胜,一打听,原来以前是专业导游,攀登网是人才济济啊。

还没尽兴,车已到了目的地。下车后,开始爬山。爬了一阵短暂休息,没想到洛克在这里组织入会仪式,几个老驴抬着新驴殿屁股,不论男女,都要进行,我正忙着拍照片呢,忽然把我包围了,我赶快告饶,年龄大了,把腰伤着可玩笑不得,洛克善解人意,下达命令,我才躲过一劫。

爬的这座山,很长时间没人走了,很多小道被树条和乱草挡住,幸亏洛克经验多,顺利带我们走在正确路线上。快到第一道山梁我们找了个有水的地方腐败,此处删250字怕大家看了眼馋。吃饱喝足继续前进,有段路特难走,有冰雪,滑的要命,有的妹妹赶快爬下手脚并用,有时走2步滑1步,幸亏路不长如果爬上一个小时可就惨了。不过这里布满映山红,最过20天,人在花海穿行,想必浪漫无比。

到滑溜口-,竟然碰上赵老师,佩服啊,昨天刚到八仙墩,今天又在高高的山冈上,以山为乐的爬山人。下山好走,最感动的攀登网的环保精神,有的驴带着垃圾一直到北九水放垃圾箱内,我想如果所有爬山都这样我们的崂山将干净很多。到北九水从仙界到了人间,有段路又在修路,修路的坚决不让走,我仗着脸皮厚和老乡硬磨,并以身历险博的老乡开恩,从栏杆外通过,在心里把崂山风管委骂了几百句,好好的崂山搞开发,搞的不伦不类,伤天理啊。就到这里吧,好吃晚饭了。

柳树台与崂山旅游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为掠夺山东丰富的农业、工业资源先后修筑修建了胶济铁路、大港一号码头。与此同时,德国侵略者也逐步开始建设服务于他们自身的设施,疗养院就是其中之一。据《胶澳志》记载,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竣工通车的同时,德人在崂山柳树台兴建的麦克伦堡疗养院(Mecklenburgkurhof)也落成启用,将其辟为青岛的疗养避暑旅游胜地。

柳书台位于崂山南九水东北端,环境幽雅,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据史料记载,疗养院房屋建筑为砖木结构,以木为主。麦克伦堡疗养院1914年毁于战火中,其遗址已不复存在。柳书台疗养院建成后,1907年6月,随着1903年开工修建并于1904年修通的作为山东省第一条通行汽车的公路台柳路的建成通车,德国人在青岛开办费理查德商号,经营汽车客运,每周三、六的下午由当时的中央饭店(今中山路南端)发车至崂山柳书台;每周四、周日的下午由柳书台返回。台柳路由老青岛市区台东镇起,经四方区东吴家村、保尔、河西,李沧区李村街道,崂山区龙口、汉河村等,到达崂山柳树台。台柳路全长30.3公里,铺筑4米宽的碎石路面,共建有大小桥涵217座。

青岛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具有山海风光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在青岛城市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据历史档案记载,早在1902年夏天,上海、天津等地游客携家来青游历,这是青岛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出现成批量的外地游客。1904年德人修建柳书台疗养院的同时,另建了16条崂山游览步行山间石阶路。1922年,当时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继续发展旅游业,增修了前往崂山的公路。因此,到崂山旅游观光一直是青岛的一大“特色”,如1931年9月13日出版的青岛《中华报》上刊载的青岛一家位于崂山风景区内的饭店作的广告特别有趣,广告内容是:“到崂山去避暑,比牯牛山岭凉爽,比莫干山伟大,比北戴河美丽,比青岛市节省,崂山大饭店最相宜。”如此时尚的消费空间,足见当时青岛社会生活潮流之一斑。广告创意和措辞之独到,广告的生动性与大信息量,使读者在阅读报纸正文后争相浏览,品评那精彩的生活风向标。

3-7明道观雪后游

偶得周一休息,窃喜。本想独游崂山,看网上崂山雪还很大,2-14雪困白龙洞记忆由新,汲取教训,拉赵老师和前哨妹妹一起陪伴。赵老师前天才从崂山下来,一听我相约,当即定下,3-7,106路车上见。

7:10正式发车,三人小组成立,选举赵老师为头,定下路线,华严寺、那罗严窟、明道观、滑溜口、蔚竹庵、北九水。一路无话,车上没有周日驴们的拥挤,座位空了许多,车速快,8:30到了华严寺。前哨妹妹竟然第一次到此地,马上就被这里吸引。赵老师和我好一顿劝,才恋恋不舍离开华严寺。迅速到达那罗严窟,开始向明道观出发。这里冰雪覆盖,平时就难以攀登,此时如果一人肯定上不去。此时我沾沾自喜,把自己很夸了一通,幸亏结伴同行。前哨妹妹却打起推堂鼓,赵老师操起教育学生的三寸不烂之舌,加上我的威胁利诱迫使前哨妹妹打起前进的勇气。

11:00到明道观,放下行囊,决定休息1小时。先参观明道观。明道观坐落于崂山东麓的招风岭前,700米的海拔高度在崂山的宫观洞庵中位居第二,只比崂顶下的铁瓦殿稍低。铁瓦殿早已荡然无存,明道观的大部分殿舍尚在。由于山高路险,游人罕至,周围秀美的风光还不为人知。 明道观的建筑始建于唐代,以后多次修缮,现存建筑是清代康熙(1714年)由白云洞老道宋天成创建的,分东西两院,现在成一院。解放后曾是崂山林场的驻地,20年前林业队撤消,房屋没人管理,很多房屋倒塌,只剩正房12间和南房一间保存较好。在东房有地洞一个,从房中设施判断,是伙房,地洞应属菜窖之类。 清光绪年间,明道观最盛时有道士18人,地70亩,房舍32间,规模在崂山高山庙宇中屈指可数。明道观的败落始自日本侵占青岛后,1938年3月15日,日军进山杀人毁庙,白云洞、神清宫及明道观在一天之内皆被焚毁。从此,明道观的香火几近断绝,至1959年只剩道士1人。 今天的明道观已是"养在深闺",游人很少。从东边的山门进入,院落中荒草萋萋、断垣残壁。曾作为林场用房的殿宇人去屋空。只有山门外的两株银杏默默站立见证着历史,古银杏树有 800多年,拿尺子一量,竟有3.5米粗。到秋白果累累,肯定壮观。

考虑前哨妹妹第一次爬山,留她在明道观休息,我和赵老师利用1小时出去转转。先去看刻石,踏着薄雪南行,一会儿就到了孙昙记事刻石。刻石共两块,相距不远,东石上有线刻带佛光莲座的菩萨像,字为“敕孙昙采仙药山房”,为唐代僧人孙昙来崂山为玄宗采长生药之遗迹。 西石之东侧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风化,字迹多已漫漶不可辨认。据清代资料记载,此摩崖共69字,当时尚可辨识37字。其文为:“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孙昙远行□□□至□□□元□□□□□□□□□□山海于□□见仙药□□□因□为□使□山房郡□□□之以俟来命”。这篇刻石是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也是研究崂山历史的重要史料。刻石与唐朝玄宗李隆基有关,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皇帝为长命,派人到崂山采药,可是遇四大美女扬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小命不保。从石刻的文字中可知唐时已有方士在明道观一带"采仙药",并修筑过"采药山房"。看完古迹,听 赵老师讲明道观有8条路,其中一条没走过,就和赵老师踩着厚雪上山,走了20分钟,开始下山,估计是到崂山巨峰的路。怕前哨妹妹着急,决定以后再探此路,遂返之。到刻石东行爬山,就是著名的棋盘石。棋盘石上有“十”字刻石。长宽各98厘米,中间方形边宽70厘米,是道家拜星斗的方位图,也是现在两碗吃一碗和围棋的雏形。虽然我和赵老师走马观花,时间可是走得飞快,越定的1小时过了,赶快返明道观。谁知忙中出错,又走错路,迷了向。幸亏我和赵老师都是老驴,记住要领“迷路不要慌,返回最妥当”快1:00到明道观,前哨妹妹湿袜子都晒干了,赶快赔罪。想起“一人多寂寞,两人多快活,三人多一个,四人分两拨、、、、、、”以后组织活动切记!

午后暖阳,我们在明道观院中大石桌腐败,脚踏白雪,头顶青天。一年四季,都在这里。苍蝇在飞,可能闻到饭香,想想脚下的白雪,怎么会出现苍蝇,拿温度计一量,18度,怪不得呢。哈着小酒,耳边响起老道孙不二《明道观》诗:"四面青山八面屏,万类寂然静无声。冬尽春来无历日,听候心弦子午声。”

明道观腐败完后,把所有用具灌满水,开始赶回程。前哨妹妹休息过来了,体力充沛,归心似箭。从明道观到滑溜口步步登高,万松环抱的山峦,安静的会使人误解为二耳失聪,雪后的空气干净得令人发狂。目光所及之处,白的是茫茫白雪,绿的是苍松翠竹,黄的是崂山怪石。耳边响着在雪中行走,嘎吱嘎吱的声音,突然惊起不知名的小鸟,翅膀煽动空气带来泉水流动的轰鸣。雪一尺多厚,脚踩下一寸左右,教物理的赵老师说是压强问题,勾起我大学运动学的一个公式。可惜上了年纪,多么希望重新回到课堂,找回童年的自己。突然前哨妹妹喊“滑溜口”到了。滑溜口 是崂山巨峰北面的一处主要山隘口。属于巨峰向北延伸的一条主要支脉,它的海拔高度为957米、因为这里路陡沙多。攀登时路特别滑,因而得名。它北通仰口游览区,东通棋盘石游览区,南通上清宫游览区。西接北九水游览区。口向多岔。呈放射状、是崂山交通的重要咽喉隘口。滑溜口因地势较高,而且过去的绿化基础较好,树木生长茂盛,登口四望,山谷林密树高、蓊郁青翠。在这些树林中。可找到许多珍贵的中草药材和崂山松蘑。从滑溜口东看。黄海的万顷碧波中渔舟竞航。海上诸岛就像一些珍珠撤在碧色丝毯上;回望眼前诸山。千峰竞秀,万壑争险。一幅出海交融的壮美画面呈现在游人面前。只有这时。游人才会理解山海奇观的真正含义。下滑溜口,今天有点难,雪太滑,幸亏我拿了两根山棍,干脆充当划雪杖,体验飞速下划的感觉。前哨妹妹索性坐在雪地上用屁股走路。赵老师象孩子,划呀划,就这样滑到蔚竹庵。从仙间掉到人间里。蔚竹庵就不登了,买报纸看吧,累死我没有偿命的。

2-11 八仙墩

早就想去八仙墩,困难重重,以前这里是军事禁区,重兵把守,特务也难上。现在换了当地农民,说声防火,怎么打交道难进八仙墩。考虑过大年,老乡怎么也要招待女婿或被当女婿招待,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现在不去,什么时候能去。

2-11做106到垭口,车是人很多,与以往想比,驴很少,尽是些抱孩子回娘家的小媳妇和打伴光亮的女婿们。好不容易占了个座,学雷峰让出去,害得我和女婿们穷挤。到垭口9:30,比平时多花了些时间。赶快行动。在狮子岩转向东盘山公路,快速前进。

10;00到部队营房,以前这里是个卡子门,现在人去楼空。顺倒塌的院墙处有小路,直达海边,这里就是著名的试金石湾。海边宝贝不少,都是有欣赏价值的石头,找了几块小的,装进包内。盘算下次怎么发个小财,搬块大的。举目四望,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只有水路可行,再一看,海里飘箱四浮,船进困难,就是进了船,老远就被山民发现了。海滩有不少冻菜,躬腰拣了一大包,回家熬凉粉,是地道真家伙。

11 :00开始向八仙墩进发,沿海边路远,过崂山头进,于是开始爬山,半山腰一路左一路右,宁左勿右害了我,原来没有路,想退来不及了,干脆朝最高峰冲刺。山上荆棘丛生,荒草没膝,踏上奇滑无比,抓住叫妈连连,手被能得惨不忍瞩。好在我硬气可佳,终于12:00从北坡攀上海拔242.1米崂山头,也遇上不少驴友,看来似我等雅兴的驴是与日俱增。加人驴群,半小时到八仙墩。

八仙墩位于崂山东南突出的海岬崂山头。其海拔高度为105.1米。是崂山湾与前海的分界《崂山志》记载:“八仙墩,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海水汹涌,山势若动,其北则峭壁千仞,险峨逼天,下纳上覆,其势欲倾,石层作五色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海涛冲涌直上与墩相击,搏浪花倒卷数丈,飞舞空际,如玉树,如银花、如琉璃,如珠矶,可喜可腭,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正因为这里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汹涌澎湃,再加这里的石墩,石壁均为变质岩,红、黑、灰、青、白相间,重重叠叠,斑澜绚丽十分壮观,所以称之为“海桥仙墩”。明代大学士高弘图说:“八仙墩如锦茵绣籍,实第一奇,第一丽”。 纪晓岚做八仙墩诗曰“陡壁东溟上,登临意豁然。鲸鱼吹海浪,鸥鸟破螟烟。足外真无地,眼中别有天。餐霞谁到此,千古说表莲”。

这里风急浪高,经千万年浪涛冲击,岬南侧底部逐渐剥蚀镂空,最后坍落下来成为一片陡立的石壁,顶部突出的部分,形如大厦的飞檐,地面坍落的部分,有10多方巨石,或卧或立,大小不一,面平可坐。这便是八仙墩的形成。

八仙系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有关八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其中《八仙过海,崂山起小》的故事直接与八仙墩有关。据说八仙在昆仑修炼,为了到人间解除瘟疫,拯救百姓,要到东海采集草药,就是从崂山起小的。其中这里的“相公帽”、“靴子石”等景观以及“八仙墩”传说就是八仙留下的仙迹。

一边腐败一边欣赏八仙墩,还抓了一塑料袋海星,回家水煎后吃之,味道鲜美。不知不觉发现驴都走光,这才看天色已晚,赶快打道回府。过崂山头有路两条到太清宫,一条在山梁上,一条在半山腰,选半山腰一条,即可饱婪海边秀色,有可观山顶美景。路遇驱虎庵旧址,用相机狂拍一通,下面是钓鱼台,看迅速下降的夕阳,只好忍痛割让,安全赶上末班车是上策。加快速度,几乎小跑到太清宫,有山民黑车到流清河,掏银子上车,到流清河,有304末车开到,春节爬山计划圆满实现。

2崂山游记

12-18独爬铁骑山遇险,汲取教训,找个组织,结束单打独斗的局面。上网看,正好“游山玩水”也活动,我和斑竹有个比赛,就定当日决输赢。5:00起床,吃了中心血站偶义务鲜血4000送给的巧克力皇家蛋糕,猛灌酸奶3瓶,拿起早就备好的爬山包,开始出发。现在天短,车上路上没有几个,在心里骂,傻哥真不是东西,时间定的这么早。

7:20到大河东车站,驴们真不少,“游山玩水”却不在。管他那,瞅准了3人,背包很特殊,一看是行家,跟上去,原来是攀登网的“皮肉兰花何”“胖胖”“瘦瘦”。小何是老大,上次“浮山记”一文提到和拍照的原来就是他们。这一下,拉近了距离,老大一路悉心照料我,使我感动不已。
行动路线是大河东水库——迷魂涧——好汉坡——自然碑——巨峰——黑风口——茶涧——参场——大河东水库。

大河东水库是80年代建起的,现正是枯水期,水位已下降2米多。库下村庄房子大都闲置,许多村民搬出去住,前几年,3万可买下带院房子,现8万不一定买下。这让我想起《围城》住里面想出去,在外面的想进去。在不远处上有60年代建的大河东水库,蓄水也不少,这两个水库象两颗明珠把崂山点缀的更倩。

迷魂涧很好走,多少年来,崂山人采石修就废弃的山路,如今成了上山的坦途。过迷魂涧就是好汉坡,一听名字就知道路的险恶,幸亏在放火检查站就把毛衣和外套脱了装在背包里,到了这里还是大汗淋漓。由于前些天的雪还存在,加上突然增加的海拔高度,真是一步几滴汗3步一打滑。在这里碰上不少驴友,属“纤云游青”的人最多,不时传出“纤云游青”的恶吼:“不许停下,跟上队”让我对这MM刮眼相看。
到自然碑就进崂山巨峰旅游线路了,有修建的台阶供游人攀登,即使这样,路也很难走,雪在台阶铺了厚厚的一层,一手扶栏杆一手拄棍子,不敢看山,惟恐丧失登高的信心,边爬边想,这路怎么比泰山还难爬,又释怀:“是年龄大了。”同行的小何不见踪迹,后边的“胖胖”“瘦瘦”没有音信,好在巨峰人很多,有3个50多岁的结伴几乎每周都爬山,我自愧不如。独行虾也碰上几个,看来同行真不少。云宵洞、坤门洞大雪封门,山谷架起的铁索桥也禁行牌挂起,驴门不畏狂风严寒,行走在爬山的路上。过五峰仙观找一避风处,赶快FB。掏出老白少,就着一根香肠,不知不觉就吃完了,一姓“车”的独行虾,和我共进午餐,3个火烧不见踪影。我递过白酒,吓得他大喊饶命。山上冷得出奇,匆匆把背包里的水果,食品,茶水装进肚里,轻装下山。

黑风口处有帮驴在FB,还带着孩字。我一看挺熟悉,打听傻哥,果然是。问我是谁,我说:“我是辣妹呀” 傻哥当场晕倒,其于网友笑声一片:“真让你这个辣妹辣着了!”我掏出老白少,和几位碰了几杯。正热闹着小何找我来了,劝赶快上路,不然天就黑了。我们下山,他们上山。黑风口有虔女峰,有86年82岁的邓颖超题词:“黑风口东南里余有巨石面西南而立,朝晖夕霭影姿绰约状如虔女”,伟人已去,遗墨尤存,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不假,茶涧路也很陡。由于下午阳光照射的缘故,表面雪化了,下面又结冰。幸亏跌了几个跟头变得小心翼翼,“瘦瘦”就不行了把脚歪了。我和小何先到参场等他们。在参场有一石屋,有山里人家在此居住,靠种参为生。后赶来的是“青岛信息港的网友”不知怎么知道我是大名鼎鼎的辣妹,执意请我哈水。崂山水、崂山茶,崂山木头烧水,地道的没有污染的名水名茶,谈兴高时,女主人又到地里挖了几个崂山大萝卜。请我客的MM叫“光哥”我们是拊掌大笑,网络真有意思,我半百老头名“辣妹”而窈窕淑女叫“光哥”。在茶涧发现德占石刻:“1898-1921 PRINZENBAO”字迹清晰,保护完好,是墓碑?是占领青岛纪念?这是我下山以后久久的牵挂,盼明白人给以解释。

4:30我们回到大河东车站,抛吃饭休息时间计爬山8小时整,难忘的一天啊!

崂山自然碑

转自:http://qingdaowangyin.blogchina.com/blog/2232092.html4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