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一部书,一部飘浮在东海上的书,一部耸立在天海之间的书,书名是“崂山巨峰”。 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鳌崂独壮哉,海抱神山山抱海;诸子俱来矣,贤传大道道传贤。” “海抱神山山抱海”;巨峰与东海血脉相连,山是海的儿子,海是山的灵魂。中国3.2万公里海岸线上,唯有巨峰以1132.7米的绝顶高度,清清玄玄,点破蓝天。 “贤传大道道传贤”,中国五千年前古老的东方文化,洇得巨峰烁烁生辉。山峰浸着诗人贤圣的聪慧,跃出了一山山、一脉脉的雍容大度。 探究巨峰的起源,要读懂巨峰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岩石。石是光硬的,流在石头中的血液是柔软的,生命的沧桑在这片花岗岩峰丛地貌中演释的淋漓尽致。海拔800——1000米之处,有五指峰、灵旗峰、虔女峰等十余座石峰,每座山都有不同的性格,每块石也有不同的神采。或凝重威严,或仙风傲骨,或恬美灵秀,说不清这是地壳运动的写实,还是各自秉性的写意。山上的象形石众多,朱雀石、海豹石、娘娘石、娃娃石、夫妻石、相公石,个个惟妙惟肖,但呼之欲出的却是满山的石龟石鳌。石龟石鳌之多,一只一只,一丛一丛,一小窝儿一小窝儿的,数也数不清。石龟石鳌只只弯成弓形,高高挑着头颅,紧紧贴伏在地上,奋力向山顶攀爬。奇了,这些“千年乌龟万年鳌”企求什么呢?或许是在企求生命的永久吧。世上一切生命都是短暂的,大概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也是唯以珍贵才显得更短暂吧。而在巨峰,石龟石鳌有了地气的滋润,如得道仙者,整整一亿四千万年仍然生生不灭,世世永存。所以就有人言之凿凿:登巨峰必长寿。 如果说,石龟石鳌企盼与天地共生存的话,那么,巨峰南麓一组组黛青色的,像是僧人的石峰,在企盼什么?这些天然的石僧很虔诚,很温和,也很染人。他们默默地向着山顶行礼,人们称为“圣僧拜山”。与石僧们遥相呼应的是,比高崮下一巨石,细端详酷似一长者,这就是当地百姓奉为神明的巨峰“山神”。云从山神肩上飞过,山神安之若素,微微叩首、双臂前屈,神态肃穆。 “山神”是什么?山神是神,是老百姓骨子里的希望。中国人是最能吃苦的,只有苦难才能历炼出中国老百姓,特有的坚韧和不屈不挠。中国人又是最会幻想的,在贫穷饥困中磨出最浪漫的故事,或者说是精神。山神代表着人的精气神,精气神顶出“人活一口气”这金贵真实的念想。 人不能与天地共生共存,但人的精气神是不可以倒的,老百姓就把这份意念植在山神身上。山神与这片天,这片海共长存,这就是“圣僧拜山”的企盼,这就是巨峰“山神”的魔力。 巨峰的生命是绚丽多彩的。丰富的植物是巨峰生命彩色插页,一种不可言传的生命写照。高耸入云的巨峰,冬天来得特别早,山下刚入初秋,山上就早早的进入冬天,白雪皑皑,山风旋旋。顺着山路攀行,次生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依次展现,像是立体的植物博览会。人们都说,生长在巨峰上花草树木株株有灵性,漫山遍野的松柏,也许是久居高山,每株都毕露着清奇的筋骨。巨峰的东南侧有一片山坡叫杜鹃坡,时至春季四五月份花儿怒放满坡,鲜艳如火,灿烂如锦。还有一种植物叫金刚花,坚硬的果实透出热烈的红色。这种花有非凡的生命力,从秋开到春,霜雪中依然不改红彤彤的本色。巨峰山上的花草树木,平实而不张扬。人生在世,能有这番花的风骨、树的风采、山的风致,不枉此生。 巨峰的“八卦八山门”最耐人寻味。自古来,崂山巨峰有天然形成八个山口,大自然造化这八个山口自有其奥秘。八个山口所在方位与中国古代哲学《易经》的“九宫八卦八门”所记方位完全对应,浑然一幅“太极——八卦”图。遥想当年,伏羲氏仰观星斗、俯察山川,创先天八卦。周文王囚禁七载,潜心研究,画后天八卦。而崂山巨峰的“太极——八卦”呵,是谁人神来之笔? 公元2001年,崂山风景区品读巨峰,破释这亿万年的奥秘。汇专家学者高师的智慧,依据崂山的道教文化内涵,采用八卦图中的离、巽、震、艮、坎、乾、兑、坤八字,依山就势建八卦八山门。这里每座山门刻有联语,门门含书香,字字溶云气。“乾坤知造化,登易学堂奥,瞻识无碍。天地任作为,入数术门庭,悟法有方。”道家人如是说:乾坤天地何等博大,人若掌握其——“数”“术”,自会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只是凡人看不破,悟不透罢了。人们读过这一座座山门,依稀见前贤古人笑吟而来,与之谈古论今,品其妙道,不觉间感悟到几分道家智慧,人似乎也就平添了几分光泽,丰厚许多。 巨峰是天地造化的一卷天书,读不尽高山阔海,读不尽绝顶风光,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心情读它,总会生成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会,正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读这部读不穷尽的天书,顿感生命澎湃,心怀如云,灵魂得以舒展。人间红尘种种烦恼何足挂齿,不过一滴、一芥、一粒尘埃。人,大写的人,“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击水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