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游记 很久以前去过琅琊台,当时景点和道路正在修建中,显得乱七八糟。心中有点凄凉、受骗的感觉,顿失游兴。所以也没多少心情去欣赏什么景色,只是走马观花的略微看了一下,心中充满些许遗憾而归。 许多年后,这种遗憾一直萦绕在心中,而且在心底想过多次,那儿是否已经修建完善,成为引人瞩目的旅游胜地了呢?很想重游一番,再次感受祖国那浓厚的文化底蕴,领略那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 10月1日这天,我不顾阴雨天气,老早起床整装出发,直奔向往已久的琅琊台而去。一路上,我嗅着农村特有的田间新鲜气息,看着满园触手可及的红苹果,再看看大路两旁卖水果的老农们,在他们脸上很容易看出那丰收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我的心情也跟着舒畅极了。行至大约是琅琊附近,还看到一怪象,那个地方路两旁,有好多用红砖头垒起来的小烟囱状的构筑物,都是一排两个烟囱,大约2米左右高。我好奇的问身边的人们是做什么用的?有人告诉我说大概是专门烤海参用的,因为这个地方靠着大海,此说法有道理。我想也可能是用来烤烟叶的烤炉吧,因为父亲是烟草公司的,就想到了烤烟炉。呵呵,我们谁也说不准它的真实作用。 心中带着好奇和疑问来到了琅琊台售票处,今天来观光游玩的人们不多,进出车辆也很少,肯定是阴雨天气的原因造成的。本想麻烦半路老师弄张优惠票之类的,还能省点囊中之物,转念一想:就我一个人,还是算了吧,等下次有机会人多的情况下,再麻烦半路也不迟,那样省得还多,呵呵! 跟随三三俩俩的游人来到了山中,被眼前这巍峨壮观、古香古色的始皇殿和其它建筑物吸引着,不由自主地拾级而上,站在始皇高大的铜像前,慢慢感悟这位伟大的古代历史君王那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帝王风范。看着琅琊台坐拥在群山秀水当中,错落有致,宏伟壮丽。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神韵,悠远的历史遗存,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 徐福殿前又停留,看着徐福巨大的塑像,想着后人对徐福本人的历史记载,据说他为讨好始皇的欢心与虚心,骗其率领千名童男童女,从琅琊出发去东海求长生不老之仙药。历尽数年时间,耗尽巨资万千,也未给始皇求得一粒仙药。后来他带着始皇筹集的五谷、百工、弓箭手及数千名童男女,扬帆东渡,一去不复返,也彻底破灭了始皇的长生不老之希望。不过,据记载他为中日两国友谊建交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灭。 当我漫步在观龙阁时,被远远传来的美妙悦耳的琴声所吸引着。近处一看,原来楼阁中有几位美丽如仙女的姑娘,身着艳丽的轻纱宫装正在挥洒自如的弹着琴,琴声清脆悦耳,悠扬婉转,我错以为仙女下凡,进入仙境,还犹如置身于始皇的后宫,群娥粉黛,美女如林,轻歌晏舞,我沉浸在这种意境里面有点不能自拔。忽然天赐小雨,游客们快步疾驰在水泥大道上,幸好我随身带着雨伞,没有被突然而至的丝丝小雨所淋湿,在雨中赏景别有一番风情。 一路走来,赏美景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踏着海拔183.4米的云梯,递梯而上,直插云霄。每上一步,感觉和天际接近,宛如头要顶着天际了。我在心中默数着阶数,共计336步台阶。云梯是用白色的花岗岩铺成,直垂而下,像从天上飘下来的白绸缎一样,甚是雄伟壮观。 琅琊台依山傍水,群山巍峨,错乱有致。它贯穿群山,秀丽如画,仰望高山云淡和海中千万银龙相守,合着冷腾龙跃,龙吟龙唱,伴着不远处的海中岛屿---斋堂岛,与巧夺天工的古建筑物相呼应,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的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令游人叹为观止,我犹如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