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洱海三叹 “十一”黄金周自驾游记之六 |
[游记]洱海三叹 “十一”黄金周自驾游记之六 |
2008-06-27 sina.com.cn |
2005年10月5日,星期三,晴。 真是“懒龙出门天下雨”!按原计划,昨天离开虎跳峡后可直接回大理,谁知才过了丽江不久,天色擦黑,暴雨突至。我可是第一次在晚上又下着这么大的雨中提心掉胆地开车,不得不到鹤庆就疲惫不堪地休整了一宿。对这明清时期就是“商贾云集,市井兴盛”之地,我们没有多停留,今早只是围着云鹤楼多绕了几圈,连有名的鹤庆米糕是啥样啥味都不知悉就迎着朝阳回到了大理。 途经喜洲时,我没有看见二哥他们早已停车等候,不然的话也应该去看看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品品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喜洲耙耙,尝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我一直开到蝴蝶泉叉口想拐进去等二哥他们,却见他们已追在后面提示蝴蝶泉早就没有蝴蝶了(除了蝴蝶馆)。 我们在南诏崇圣寺三塔门口仰望了一阵,打听了一下天龙八部影视城的游玩价值,又与一个金花讨价还价了一番,就让她带路到达一个白族渔村,把车寄放在一个农家小院,按每人30元购船票游洱海(票面100元,后来才知不含游览门票费)。回想十年前游历这形似人耳、盛产鱼虾,古称叶榆泽、西洱河的高原淡水湖泊,虽说没有饱览“三岛、四洲、五湖、九曲”的风采,但那“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的情景一直刻在心底。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娃娃们挤上机动船,希望再次领略“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泛舟洱海,天空还是那么湛蓝,阳光还是那么明媚。但游轮往来不绝,轰鸣声声不断,风中也多了一丝丝腥臭味,仔细看看海水,绿浊浊的,没有一点清澈感,浪花中漂荡的竟然是一只破皮鞋、三个塑料袋……唉!我不禁长叹,这不是滇池么? 我的小儿也嚷道:“还没有抚仙湖的水干净!”嘿嘿!这可不好比,徐霞客就说过:“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何况人家近年来的水域保护措施也最有力。 带着感慨,每人交10元的进门钱,我们登上了罗荃半岛。这个半岛在南诏时期就建有罗荃寺、罗荃塔和观音阁,以表彰观音制服罗刹,使洱海风平浪静。因观音阁有“山环吞海,澄然如镜”的险要地势,故称天镜阁,与洱海西岸的浩然阁、南岸的珠海阁、北岸的水月阁遥相呼应,共同组成洱海四大名阁,元朝宣慰使李京曾在此留下了“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的名句。可惜毁于明初,后只复修了一个小小的观音阁(其实最负盛名的当属小普陀,那才是观音的镇海大印)。 拾级而上,刚心旷神怡,就有烧烤摊的烟雾弥漫过来;刚躲开那既馋人又讨厌的腥辣,就有金花姑娘来缠着照相;刚踏进1996年开始在罗荃塔遗址处重建22米高的天镜阁大门,就有念佛的老妇递来三柱香,逼交功德钱……唉唉!我不禁再叹,这不是杀风景么? 还是赶快上船转游金梭岛吧!那可是织女当年畅游洱海时遗留的梭子哦!“天生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明代就有人这么夸赞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4466c010002i0.html3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