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应县木塔: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我等爱归来 |
[游记]应县木塔: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我等爱归来 |
2008-06-27 sina.com.cn |
远远的看去,我的失望是难以掩饰的。那木塔哪有丁点绝世而独立的样子?混迹于熙来攘往的闹市中,周围正在施工的高层住宅,人工修整过的道路和做作的明清样式的古街,到处都透着喧嚣浮躁,到处都是新的味道。木塔已经被这可怕的“新”吞噬了。难道我心之所系的木塔原来竟是如此不堪吗? 失望,但仍有些激动,毕竟是我所爱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到过的地方啊。虽则徽因没有亲到此地,但是心里还是一样的亲切。天色已经渐晚,游客却不见少。买了票,进得门,才发现,原来是另一处所在。塔依然矗立着,沧桑过后,宠辱不惊的样子。原来是别有洞天的,那些热闹是外在的,塔本身的心和魂还是安静内敛的。是万千见识都藏于心里的,是泰然自处的。进得大门,立时空气变得肃穆与庄严。钟鼓楼不被人注意,却也不自暴自弃,依旧守护在木塔的前方两侧,各尽其职的意思。 塔是可以攀登的,这正合我意。进去塔内,黑洞洞仿佛入了异度空间,只有黄色的应急灯的灯光,照亮近前的一点点地方,其余的地方仍旧是黑暗,浓稠的裹挟着时间的颜色的黑暗。依稀可辨明木阶的高度,非常的陡,上下都不自如。但也是努力又小心的一阶一阶向上攀去,毕竟是年代久远了,脚下的木阶并不结实,踩上去偶有松动,心下一紧。又或是轻微作响,像老人因筋骨酸痛而发出的吁声。过于轻微的声音,被大惊小叫的人声淹没了,除非有心,才能听见。楼梯是纯木的,扶手已被抚摩的光滑如缎,使不上力气。 常年不见天日的塔内,凉是慢慢浸润的。眼睛习惯了光,乍进塔内,一时分不清方向。一切只依凭感觉,前进、后退、攀爬、转向,都是依随着人群,渐渐的能分辨出一些轮廓,再往上,见到一些已经腐朽的木头,被光穿透了。从那木头的纹理中,可看见天光。明暗的对比,是强烈的,虽则所占的比重是如此悬殊。原来,黑暗中的一点一丝光亮,真竟能让人觉得看到了近乎整个天空。 天空,飞翔着燕子的天空。太阳已经看不见了,只剩下最后的阳光勉强的照着一切景物,悲怆和伤痛在这样的天底下弥漫。燕群徘徊在塔的周围,急速飞行。风乍起,吹动塔角的铃铛,叮当着绵延成夜幕前无边的幽思。站在塔上,眺望四周,我只能用想象感动自己。“屋檐如悬崖 天色半明半暗,最暧昧也最贴心。原来天不是一下子就黑了的,天是一丝一丝黑下来的,不被察觉,轻悄悄的,有如水墨画中的蕴染一般,那么悠然的,墨迹渐渐洇开去,天便黑了。塔里供奉着神像,美极的女子,安静如莲花,静静的盛开。木窗格子透出光,外面其实也是暗的,但因了那些木窗格子,便成了亮。这个时候,人最脆弱,最易动情。所以,每当这个时候,窗帘便厚厚的放了下来,遮住这半明半暗的暧昧与动情。要么开灯,流泻一室的光明;要么就索性黑着,睡了也是安稳。可是,在这塔里,拿什么遮挡?你无能为力,只能做一个俘虏——这塔,这风铃声,这佛像,这暧昧天光,这岌岌可危的木头建筑——心甘情愿的俘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e331d01000910.html4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