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崇善寺风景_游易天下中. |
[游记]崇善寺风景_游易天下中. |
2007-11-08 cts2008.com |
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角的省博物馆背后,五一南路皇庙巷,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才更名崇善寺。相传,这座寺庙原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明代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木冈)为纪念其母后马皇后,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余米。清代同治3年(公元1864年),崇善寺毁于一场大火,现仅存大悲殿、山门、钟楼、东西厢房。 话说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隅,原名白马寺,初建于唐朝,后来改名为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时,才更名为崇善寺。 相传这座寺庙原是隋炀帝杨广的一座行宫。据寺内所藏明朝永乐十二年所制的《建寺缘由》木匾记载,明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第三子,即晋王朱棡,是马氏抚养长大的,为纪念母后,朱棡请求准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建成,历时八载。 当年崇善寺的盛景,我们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领略到。明代的崇善寺是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呈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两侧,又对称地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从这幅图,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占地二百四十五亩的崇善寺,是多么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当年的崇善寺不仅外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拥有其他寺庙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它不仅是一座寺院,而且是朱家王朝的一座祖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座的祖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的修建中是罕见的。崇善寺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因此,它享受着比一般寺庙更多的香火。在这种背景下,它渡过了自己旺盛、兴隆的时期。 可惜的是,在清同治三年,崇善寺失火,寺内大部分建筑都化为灰烬,仅余大悲殿一组得以保存,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同时寺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崇善寺现在是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景观集萃 大悲殿 在那场大火中幸免一难的大悲殿,虽然在明成化和清嘉庆年间进行过两次修葺,但大至梁架,小至门窗都未更换,基本上保留着明代初修时的原样。 大悲殿坐落于宽厚的台基上,前有月台,成字形组合。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前檐安有隔扇,背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为黄绿色琉璃剪边,外观富丽,瑰丽非凡,是一处标准的明代建筑。 大悲殿前两侧,皆有火劫后所建的仿明琉璃瓦亭,左为鼓亭,右为钟亭。山门东侧,另有大钟楼,楼上悬挂着明正德元年铸造的大钟,重9999斤,敲响后钟声可响彻全市。是崇善寺的一大景观。 山门前蹲踞着铁狮一对,为明洪武时铸造,神姿威猛,筋骨雄健,是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三大士像 大悲殿内供奉着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立于须弥座上。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 正中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左面为普贤菩萨像;右面为千手千钵文殊菩萨像。三尊塑像均高达8.5米,比例适度,身姿秀美,色彩绚丽,造型端庄,栩栩如生,为明代雕塑中的精品。 尤其是正中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全身金色,肩披绿巾,面相圆润俊秀,千手千眼都雕刻在背光处,从正面看如同出自肩臂,十分生动传神。 佛宝珍奇 明壁画临摹本 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在明朝新建时绘有84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53幅《善财童子五参图》壁画,但真迹已于焚寺时毁尽。但幸运的是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一睹大雄宝殿当年两侧长廊上的名画风采,而依靠的就是在明朝成化年间的画师依原画精心临摹成的137幅绢画。 在还没有照像和制版技术的古代,临摹复制是使历史上的名画流传后世的惟一手段。临摹的137幅绢画按照原来的壁画分为两套,装帧考究。这两套摹本,虽经五百余年,但仍鲜艳如初,后世称之为“宝石画”。该画册为崇善寺镇寺之宝,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藏经 崇善寺内保存的佛教藏经,数量之多,版本之名贵,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寺内所藏宋、元、明版等经书达三万余卷,且大部分为木刻书法珍本,包括宋版《崇宁万寿藏》、《碛砂藏》,元版《普宁藏》和明版《南北藏》。 其中价值最高的是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最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刻成,原刻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开刻,至元英宗至治二年完工,历经百年,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 崇善寺还藏有明、清、民国各时期的碑记11块,以及树龄已达四百多年的国槐数株。 清幽古雅的崇善寺,六百多年来,寂然坐落于太原喧闹之外,成为一座韵味悠长、五彩斑斓的文化艺术宝藏。
|
转自:http://www.cts2008.com/mudidi/JDInfo.asp?ID=chongss3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