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峡概况

[游记]西峡概况

2008-05-22    sohu.com

(三)地理气候
西峡境内地形复杂,北部是海拔高、坡度大的中低山地,南部是鹳河谷地,两侧是起伏大的低山丘岭。全县最高山峰犄角尖海拔2212.5米,最低点位于丹水镇马边村,海拔181米,自然坡降为33%。
西峡处于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为236.2天,年均日照2019小时。素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之称。
境内河流众多,属长江流域丹江水系的鹳河纵贯全县南北,并与526条大小河流呈羽状分布于崇山峻岭之中。主要河流有鹳河、淇河、峡河、双龙河、丹水河等。
(四)自然资源
一是植物资源。活立木蓄积量661.9万立方米,经济林面积88万亩,是河南省第一林业大县。盛产林副土特产品128种,中药材1380种,其中猕猴桃、山茱萸、油桐、生漆被誉为西峡“四大宝”。二是矿产资源。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38种,其中石墨总储量1.6亿吨,为亚洲四大矿床之一;红柱石、金红石、镁橄榄石储量上亿吨,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冶金保护材料生产基地。三是水资源。年均水资源总量13.9亿立方米,人均是全省的6倍;水力资源可开发量10.4万千瓦,居全省县级第二位,是国务院确定的电气化试点县。四是旅游资源。境内有河南省面积最大的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恐龙蛋化石群、中原第一峰——鸡角尖、“中原九寨沟”——龙潭沟瀑布群、天下奇观——云华蝙蝠洞、樊岩探险圣地——五道幢风景区以及石门湖风景区、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哪吒故里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是河南省重点旅游县。
(五)人口、就业
全县总人口429317人。其中,城镇人口83235人,占19.4;乡村人口346082人,占80.6。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3811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985人;21396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7757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5.8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987人。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480张,收养420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2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1个。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12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00人,登记失业率4.2。
(六)综合实力
2003年西峡县生产总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9:47.3:21.8变化为30.0:48.1:21.9。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0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25元,增长2.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076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71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9元,增长4.1。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9223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2188平方米。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4.1,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1.4,衣着价格上升2.8。商品零售价格上升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
(七)农业经济
西峡是以林为主的深山县,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形成了“菌、果、药”三大主导产业。一是以香菇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香菇产量现已稳定在4000万袋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成为全国十大商品香菇基地县。境内双龙镇香菇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和产品信息、价格形成中心,年交易额10亿元。二是以猕猴桃为主导的林果产业。人工栽培面积8.5万亩,总产量突破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华猕猴桃之乡”。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兴林示范县”。三是以山茱萸、天麻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西峡连翘是全国首位,山茱萸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是“中国山茱萸之乡”。山茱萸占全国总产量的2/3。天麻人工栽培500万穴,是全国最大的天麻基地。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药果菌”三大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粮食生产由于退耕还林,播种面积锐减,产量减少。夏粮获得较好收成。单产达248公斤/亩,增长9.8,由于播种面积减少5.45万亩,下降27.3,夏粮总产35988吨,下降20.2;秋季气候异常,阴雨天多,导致秋粮减产。秋粮单产为246公斤/亩,下降6.8,播种面积19.53万亩,减少4.58万亩,下降19.0,秋粮总产48532吨,下降24.5。全年粮食总产量85420吨,减产22.7。油料总产量2915吨,增长22.6。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0.6万亩,其中工程林7.3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示范带动林业育苗1.6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面积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3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6公顷。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3432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31793吨,增长10.3 ;禽蛋产量10782吨,增长10.1;水产品产量31670吨,增长7.8。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9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732台;农村用电量7571万千瓦小时,农村化肥使用量(折纯量)22701吨。
(八)工业经济
全县有工业企业10313家。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中药制药、汽车配件铸造、炼钢辅助材料、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体系;建 成了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炼钢辅助材料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汽车配件铸造基地。其中,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可达5亿元。投资3.3亿元的100万吨中厚板炼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4年6月投产;投资47.1亿元的宛西火电厂项目已通过省计委评审论证,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目前,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余家,其中,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重工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66.6。 非公有制经济到2003年底注册11862家,完成产值35亿元,上缴利税700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2.4%。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2003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39.63,比上年提高8.4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品销售收入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54.4。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

转自:http://kldyy.blog.sohu.com/11527403.html5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