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罗睺寺,罗睺寺旅游,罗睺寺自助游,罗睺寺游记攻略-旅游景点详细. |
[游记]罗睺寺,罗睺寺旅游,罗睺寺自助游,罗睺寺游记攻略-旅游景点详细. |
2007-07-23 |
罗寺在塔院寺东,塔院寺东口的垂花门就与罗寺的垂花门隔街对峙。简朴大方的垂花门上,悬嵌书有“罗寺”三字的匾额。 罗寺创建于唐代,因此地显过神灯而建寺,曾取名落佛寺。明弘治五年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明万历年间李娘娘重建。相传,明朝时,万历皇帝的父亲驾崩,万历皇帝当时尚小,李娘娘便把江山让与皇亲李良。李良接了江山后,反将李娘娘和少主打入冷宫,锁到昭阳字。这时,李娘娘悔叹不已,便在佛前许愿,如果佛能保佑少主将来登基,她就用巨款重建五台山的落佛寺。后来,朝臣杨波、徐彦昭等人扶持少主当了皇帝,李娘娘即还旧愿,重建此寺。清康熙年间,该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 康熙皇帝对罗睺寺大发感慨,书御制碑文工团道:“堂一再至五台山,慨然于清凉真境,如游崆峒汾水之间。登眺五峰,俱赐匾额。维兹罗睺寺,基地近文殊现相处,其取义似扳依西方十六祖。创建自唐,显迹于宋(指宋丞相张商英曾在该寺见神灯),续修于胜国贤藩--因援笔而赐之记。” 罗寺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一十余间。寺院布局是长条形,给参观者一种层层深入的感觉。从木牌楼到寺山门,其间有一条宽约二米、长约百米的弧变形缓坡度通道,道两旁筑有丈数高的红土围墙,道顶端又有一棵古松,虬枝遮罩。游人走在道上,有一种森严幽古的感觉。到山门前,稍觉开朗。门两旁有石狮子一对,大且圆壮,威风凛凛,系唐代遗物。在五台山中心区,属于唐代的石雕卧狮,就此一处。山门左侧,建有一座高丈余的西藏式砖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相传,这里原有一棵大树,正殿内的文殊菩萨骑狮像就是用这棵树做塑柱,外面又塑了泥,着了彩做成的。这棵树是文殊菩萨显法的灵迹,伐树后就在树根下建塔记之。 罗寺殿宇内的主要塑像,有着明显的喇嘛教风味。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叫天王殿,靠墙壁有四尊天王塑像,高大魁梧,怒目而视,身子坐在高台上,脚伸到地下,压着各种妖怪。古印度神话称须弥山腹有四大天王,佛教也彩采用其说,宣称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缠龙蛇;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幢巨伞。因称“护世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这里的四大天王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的,和其它青庙大殿里的四大天王踏八怪样子略有不同。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和在别的青庙里看到的更不同。文殊菩萨骑坐的狮子是卧在莲台上,而不是或站或卧在砖台地面,文殊菩萨的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边放着智慧剑,一边放着经书。这是喇嘛庙文殊菩萨塑像的一般特征,就连本寺山门右侧文殊塔上雕的文殊像,也完全是这个样子。 第三座大佛殿里的塑像,有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玻璃世界、人间娑婆世界同时又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三世佛。有八大供养菩萨,分别拿着仙桃、海螺、琵琶、镜子、如意钩等等,列在下面,谦恭地侍奉着佛祖。供养菩萨的形态,也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矩来的。罗睺寺还供有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史载,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老年著书立说,明永乐皇帝请他去北京,他不能前往,就派了弟子降全曲尔计去了。后来降全曲尔计从北京来五台山住了一个时期,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当地汉僧对他厚礼相待,与他一起交流汉藏佛学。从此,便有喇嘛教待屡屡朝五台山。到了清代顺治年间,五台山有十处青庙改为黄庙,殿堂塑像和陈设都按藏族风格重新列置,并开始兴建喇嘛殿堂,喇嘛教就在五台山兴盛起来。由此出现了五台山佛教圣地青黄二庙并存、汉藏僧人兼有的情况。 罗寺最吸引人的还是“开花现佛”。在寺院的最后一座大殿里,殿中央有一个木制彩绘的大莲花。莲花茎部下方连着一个大圆盘,上面刻有水浪纹案,看去象一朵大莲花从水波中伸出。圆盘上塑着十八罗汉,圆盘外的方台上塑着二十四“诸天”像,四角有四大天王。圆盘正中伸出的莲花,高达丈余,四尊阿弥陀佛背靠背分四个方向端坐在莲花中心。八片花瓣合围外,每片花瓣上又有金色佛像,花瓣是红色,显得异常鲜艳。平时,莲瓣紧合,呈莲苞形状。当莲台转动时,莲瓣便在空中徐徐绽开,四尊阿弥陀佛像慢慢现出,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开花现佛”。拜佛上香的善男信女们,特别是千里迢迢而来的少数民族佛教徒,为此一见,终身大幸。佛家将“出淤泥而不染”的鲜红洁净的莲花,象征为脱离尘俗、“往生净土”的神化境界,是很有情趣的。 |
原始链接:http://www.ontour.cn/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14004022 |
转自:1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