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乔家大院 |
[游记]乔家大院 |
2008-05-22 sina.com.cn |
西厢房为服饰展览,我们看到最显眼的这件清代男子穿的石青对襟大褂,不仅做工精细,袖口还特别宽,在过去山西民间有“男人看袖口,女人看脚手”,袖口宽大表示有钱、有权、有地位。说到脚,请看边上这双小小的鞋就是真正标准的三寸金莲,在清代女子缠脚之风特别盛行,女子都以脚小为美,这种观念也就成为社会上评判妇女俊美的标准,所谓“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铜莲”。旁边还有几双更小的叫做看鞋,它是旧时流行于晋中一带的陪嫁品,旧时女子出嫁时,自己缝一双鞋,请亲朋好友来看,以此来评价女子是否心灵手巧,还有一种说法是男子出远门时,女子缝一双鞋,让男子带上,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在过去,祁县一带挑选新娘有“看脚不看手”的说法,无论长的漂亮与否,如果是一双大脚,可能就会成为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进入下西房同样是清代晚期的服饰,最有特点的就是这件竹水衣,它是用竹子抽丝编制而成,夏天贴身穿着,非常凉快。 看完衣着服饰我们再去看看“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结构是体现民俗地域差异的主要方面,同样是山西,南北不一样,东西也有差别,我们现在在墙上看到的是乔家有名的传统宴席“八碟八碗”菜谱,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偏院是农俗展览。这里是农村的田园风光。院里陈列着碾子、石磨,还有农用大车及农村酿酒的大肚小口坛子。屋檐下还有两行晾晒醋的罐子,醋在山西代表财富,代表家庭的社会地位,越是醋多的人家家境也越富,不做醋的人家会受到社会的鄙视。 [第二院] 我们现在离开到了第二院,第二院为“乔在中堂”的史料展览。这里面展出了乔家上午兴衰史、经商史、家族世系以及乔家大院的建筑模型。 大家请看这幅图,这就是乔家商业活动的创业始祖乔贵发。乔贵发少年时期,失去双亲,只得寄食于舅父家中,长大后在乔家堡独立为生。乔贵发为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却古道热肠,不惜吃苦。因而乔家堡凡有婚丧嫁娶等红白杂事,人们都叫他去帮忙。据说当年,他的一位本家侄子办婚事,一大早他便赶去帮忙。中午时,新娘新郎给长辈行礼,询问乔贵发来了没有。这时乔贵发正在忙着干活,累的满头大汗,听到叫他,正要上前,忽然听到人群中有人说:“这等人还给他行礼?还怕失身份呢!”忽听此言,乔贵发气的满脸通红,强压心头火,默默地在众人哄笑中走出了院门,来到街上,越想越气,不由仰天长叹:“我乔贵发也是堂堂五尺男子汉,竟受人如此小看,不就是因为穷嘛!”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横下一条心。单身外出闯荡,不干出个模样来,誓不为人。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乔贵发一怒之下背井离乡走了口外,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走西口,现在的右玉县杀虎口,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杀虎口,杀虎口,没有胆量难过口,不是掏钱财,就是掉人头,过了虎口心还抖”,可见走西口的艰辛。乾隆六年,乔贵发认识了大盛魁的驼队领班,结伴来到内蒙古的拉齐厅,从此便加入了大盛魁的驼班,人常说“世上三种没奈何,打更、赶车、拉骆驼”,但为了谋生,只能如此,由于乔贵发勤劳肯干,且又为人忠厚,逐渐有了点积蓄,便在包头与人合伙开起草料铺。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个丰收年,粮价低落,黄豆价格尤其低,他们便趁机购存大批黄豆。等到次年,黄豆紧缺,价钱不断上涨,他们便将黄豆抛出的大半,获利颇丰,于是便利用这笔资本,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以客栈货栈为主,从此生意兴隆,财运亨通。数年后他们扩大业务,绸缎布匹,蔬菜杂货,均有涉及。后来由于他们思想的局限性以及一些其它原因,商号一度亏损,经过三年的休整,不但还清了债务,还赚了不少钱,他们认为这是个复兴基业的起点,一致主张改字以志庆。于是广盛公改为“复盛公”。 复盛公传到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手中是一个发展期,复盛公的兴盛是从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手中开始的。他们的商号奠定了整整一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以志出现了这样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足以见得乔家商业的辉煌。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去美国留学,并把先进的管理方式带回来,使乔家维持了一段时期。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几代人苦心经营起的乔家大业,自1926年从景字辈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首先是票号受到严重打击。官商银行一出现,便取而代之,汇兑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最后只能改组,以至停业。继而复字号也由于日军侵占中国而受到严重打击,从此便一蹶不振,苟延残喘至1951年终于停止营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200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 乔家后人在商号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子继父业再干下去,大部分都离家上学。乔健是“在中堂”最后一任掌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极精明强干,也好似他率先倡议分家,后定居上海,和祖籍绝缘,1990年病逝于上海。其他后人或由于在外上学,或由于在省外分号就职,乔家商号关门后,都留在当地工作,也有去美国定居的,他们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各自开辟了自己的事业,但都恪守祖训,无一人涉足政界,而且很少有人留在家乡的。 这幅画像就是乔致庸,他活了89岁,是乔门中做长寿的人,娶过6个妻子,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少女为妻。其实老翁娶少女为妻,竟是儿女的注意。乔家家规非常严格,他告诫子孙,经营之道,首重信,以信誉赢得顾客;次讲义,不以权术欺人,该取一分取一分,昧心黑钱坚决不挣;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益摆在前位。他还告诫子孙三个字:“骄”“贪”“懒”。乔致庸曾在内室上自拟一副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告诫儿孙时刻注意俭德,不能贪图享乐,坐享祖业。他还制定了家规、家训、家法,其宗旨是艰苦奋斗,不搞歪门邪道。 这幅是乔家大院的平面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到大院所有的大门都是朝开的,意为“紫气东来”。院落四周的这些平房都是相通的,用来打更、巡视,因而乔家大院里是非常安全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b3a501008l9f.html6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