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之行 |
[游记]平遥之行 |
2008-01-25 wchol.com |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今年9月,我因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来到平遥,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拍下了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我的感觉平遥古城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比如这里的古建筑和民风民情,这里的人还是过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民俗的东西也让人很感兴趣,虽然这里已经成为旅游的好去处,并通过国际摄影节提高了平遥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想外来风还很难侵袭这里的风土人情,平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好地方。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联合国教科文评价) 1997年12月31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城墙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它的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 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平遥古城 摄影 陈韶华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平遥的票号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时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转自:http://www.wchol.com/html/tour/2007/1117/2238.html2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