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商票号分布 |
[游记]晋商票号分布 |
2008-05-22 tom.com |
一、票号的兴起 二、票号汇通天下 票号是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而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票号商人与官府勾结,代清政府筹措汇解京饷、军饷,筹还外债,收存中央及各省官款,起过代理国库和省库作用。票商也曾资助民族资本,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助产婆”。票号不同于先有的账局、钱庄,也不同于后有的银号、银行。票号主要业务是办理商业汇兑。前期因华北、华中与蒙俄贸易与年俱增,票号依据经济形势,在内陆30多个城镇设庄200多个,重心在北方,分号以京师为中心。中期则海陆并重,在边疆和沿海大设分号,京、津、沪、汉成为票庄集中的四大中心(主要是分号,总号多数在山西的祁县、太谷、平遥),光绪前期,票号的总号、分号已达400多家。 三、票号由盛而衰 后期(甲午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票号积极与外商竞争,促进国内外贸易,资助民族资本。祁县的合盛元票号,看到日商在东北肆意扩张,遂把在东北的分号增加三倍,并在朝鲜的新义州、南奎山、仁川,日本的下关、神户、东京、大阪、横滨设庄,合盛元以其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时票号的佼佼者。1901年成立的永泰裕票号,看出中印贸易即将大发展的趋势,率先在印度的加尔各答设庄。1906年成立的平遥宝丰隆票号也在加尔各答和拉萨等地设了庄,促进了我国西藏与印度的贸易。票号汇通天下,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但盛极必衰,辛亥革命后,票号进入尾声。民国初期,票号陆续倒闭,1921年仅存五家,平遥日升昌1923年歇业,祁县大盛川1929年歇业,三晋源1934年歇业,大德通、大德恒1932年后改银号。 |
转自:http://blog.tom.com/wfj251/article/522.html3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