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一、直抵东寨 早就听说过芦芽山,李自成的最后一支队伍就是在清军入关二十多年后被消灭在这里。后来有一年《新闻联播》曾播发过全国十佳森林公园的消息,芦芽山也位列其中。2000年7月15日,我和我的同学们终于走进了芦芽山。 我的高中时代,王杰主演的《七匹狼》在校园中风靡一时,我和另外六个常在一起的同学也就被戏称为七匹狼,这一次,他们都带上了自己的妻子或女朋友,只有我仍是孤身一人,正好由我来招呼司机赵师傅。 芦芽山距太原不过220公里,交通还算方便,费用也不会太高,但考虑到芦芽山旅游区内的各个景点之间有一定距离,当地交通业又不太发达,因而通过朋友找了一辆17座的依维柯客车。七点半,依维柯在一片欢笑声中出发,奔驰在原太高速公路上。天公不做美,蒙蒙细雨几乎伴随了我们一路。下了高速公路后,车过原平,上大运二级公路,穿越狭长的宁武县城,直奔30公里外的东寨镇。十一点,我们抵达芦芽山旅游区的中心宁武县东寨镇。东寨镇是一座仅一条长街的小镇,大街两侧,都是白瓷砖贴面的二层小楼,绝大部分被开辟了饭店和旅馆。东寨镇的大街同时也是一条交通干线,不时看见拖着挂车的超载拉煤车成群结队地经过,大街因而也变得坑坑洼洼洒满煤屑。 东寨镇大多都是低档旅馆,以四人间为主,条件好些的楼道中有公共卫生间,条件较差的,如厕只能下楼到院里的公厕。看了几家,大同小异,基本还算干净,价格一般为八到十元。订好旅店后,简单吃过午饭便驱车入山。 二、抱憾芦芽山    芦芽山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峰,同时也是省级自然保护区。芦芽山海拔2739米,山峰尖峭,怪石嶙峋,因形似芦芽而得名。芦芽山顶,建有太子殿,一座仅有四五平米的山巅小庙。太子何人?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因为未被加封而负气出走,来此出家。二是释迦牟尼之子罗(目侯)罗,罗候罗幼年被立为太子,十五岁时随父出家,并成了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五台山建有罗侯寺,太原起凤街原来也建有太子寺。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2万亩,保护对象除华北落叶松、云杉等次生林外,主要珍禽动物有褐马鸡、黑鹤等。褐马鸡性勇敢,善争斗,古代武士的头盔上往往插有褐马鸟的羽毛以示勇悍。褐马鸡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山西的省鸟,它的形象还出现在中国科学院鸟类学会的会徽上。听一位朋友说,时常有人前往芦芽山盗猎褐马鸡,得手后立即生饮鲜血,据说吸食后精力异常旺盛。 芦芽山旅游区主要由两条旅游线路将各分散景点串起,一条是芦芽山,一条是万年冰洞、悬崖栈道、悬棺悬空寺,两条线路各需要半天时间。在赵师傅的建议下,我们决定下午先攀登芦芽山,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决策失误。   游览芦芽山也有两条路线,经西马坊上山的一条距东寨镇65公里,行车时间较长,但登山小路开发较好。走这条线路,沿途可以顺便游览宁化古城、万佛洞两处历史人文景点。宁化古城位于东寨西南45公里的汾水之滨,宁化古城最初为隋炀帝为巡猎避暑之便而设立的行宫,唐代以后,因为宁化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始由宫城向军事防御性城堡发展,城内驻有重兵,宋代还设立有宁化县。现在的宁化古城是明代在宋城基础上修建的,砖砌城墙、关帝庙等建筑至今犹存,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宁化古城隔河相望的,是万佛洞,万佛洞依山崖开凿岩石而成,殿内四壁嵌有佛像万余尊,因而得名万佛洞。万佛洞的创建者是明代高僧妙峰,五台山的显通寺铜殿和太原双塔寺都是由他主持修建。据介绍,在山西省的引黄入并工程中,黄河水通过数十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到达宁化古城附近后,将从山崖上直径数米的出水口中喷涌而出,这必将形成一个壮观的人造奇观,界时,宁武县将修建引黄出水口公园,为宁化古城一线增加新的景点。 另一条路线是经汾河源头入山,行驶约20公里后到前马仑,由此步行上山。这条线路开发较晚,仍处于建设阶段,登山小路尚未铺设石阶。走这条线路,沿途可以顺便游览情人谷、马仑草原两处自然景点。赵师傅曾经几次来到芦芽山,在他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后一条路线。 车过汾河源头,即进入山区,果然是山西少有的绿水青山,盘山公路两侧的山峰上,满目翠绿青松,显得极为雄壮,完全不同于山西南部名山上的灌木丛林。   途中,我们不断地遇到废弃的厂房,串连起来即是一座散落分布于山谷之中的大型工厂,三层高的厂房即使在东寨镇也属于高层建筑,其中一栋楼房上赫然写着一幅已被岁月冲淡的标语:紧跟华主席继续长征。或许这都是当年的三线企业吧,后来我从朋友那儿证实了一点,他还告诉我,当年这些军工企业开凿了大量山洞,做为秘密车间和仓库,工厂搬迁撤退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将全部洞口炸塌。 汽车开到前马仑芦芽山入口处后,再次飘起了蒙蒙细雨,把 雨披的价格从五元砍到两元后,我们开始徒步登山。山间松林里有行人踩出来的便道,由松树上的红油漆作路标。十几分钟之后,便可爬上山坡,眼前赫然开阔,马仑草原到了,高山草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草地上开放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蒙蒙的云雾中,隐约可以看到远处几棵孤零零的松树和与它们做伴的黄牛。在电视中看过晴空万里下的马仑草原,回首远望,群峰叠嶂,极其壮美,然而,我们此时却完全行走于云雾之中,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倒也别有情趣。辽阔的草原上,除了零零散散的游客和牵着骡马驮载游客上山的村民外,再也见不到其它人。听村民们说,每年六七月份,村民们就将自家的耕牛或菜牛赶上草原来,让它们自己觅食,直到九月份才牵回自己家,那么不怕丢失或认错吗,村民们说丢不了,大多能一眼认出来,或是做上记号。 当我们走到草原的尽头时,云雾愈加浓重,天色愈加昏暗,能见度只有几米,寒风和细雨也越来越大,从中途返回的游客说,从这里下山后,才真正开始攀登芦芽山,路还长着呢,四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只走了不到一半。在帐篷饭店里休息片刻之后,天气更加恶劣,我们只能抱憾芦芽山,从原路返回。途中,我们遇到了一家依然在风雨中前行的旅行社,导游说,他们七点才能回到半山腰的停车场。今年四月中旬,我再一次来到芦芽山,由于清明节刚刚下过一场春雪,松林间的积雪尚未融化,我第二次与芦芽山擦肩而过。当地人告诉我们,由于海拔较高,芦芽山最适宜的旅游季节是每年六月到九月,四月初春,山间的落叶松和灌木植被还没有返青。其实,由于时间、天气等多种原因,几乎每一次旅游总是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些遗憾,比如,我两次前往平遥,却均因种种原因未能拜访慕名已久的双林寺。几位村民拉着骡子始终跟随着我们,于是淡好价格骑骡子下山,一路上,我们与村民攀谈着,了解着他们的生活与习俗,但下得山来,其中一个马上翻脸不认帐,硬是多要了五元钱。其实,大多数当地人还是比较淳朴的,我们在东寨镇预订房间时,吃了一百多元钱的午饭,并没有付任何订金,老板便同意等我们回来后与住宿费一块结帐。    四点,我们来到了情人谷。这是一条刚刚开始开发的狭长山谷,谷内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山溪,两侧是翠绿的树林,民工们正在铺设台阶和石板小路,谷内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景点,但小桥流水木屋,还有那一股股小小的瀑布,景色还是相当宜人的。尤其是山谷深处还没有开发的一段,我们一边探路一边前进,充满乐趣,一路上的互相帮助提携也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第二年我来这里时,一边是已经返青的树木,一边是厚厚的冰川和冰川下潺潺的流水,让我们在初春时节感觉到了严冬里的阵阵寒意。 汾河源头是今天的最后一站。汾源位于西楼子山下,人称“汾源灵沼”,泉水出口建有汾源阁,泉水顺着石雕龙口先流入阁前的一个池塘,再流入汾河河道。令人奇怪的是,几枝电线杆从汾源池中斜插而过,我想改线并不需要多大的投资,但不知究竟是又牵扯到了什么复杂的关系而留下了这几根大煞风景的电线杆。汾源之水以前流量极大,从管涔山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水运送,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这里仍可放排运木。但是,汾源的出水量目前日益减少,前两个月听说已经断流,果然,十几个龙口中,已经流不出一滴泉水,只有池中的一潭死水。 汾源的附近,有形如跳棋子的“宁武治汾纪念碑”和新修的雷鸣寺。据说当年汾河源头,泉水喷涌,声如雷鸣,雷鸣寺因此得名。雷鸣寺始建年代不祥,明正德、清同治年间修葺,盛时住僧300余人,为晋北名刹,雷鸣寺周边还有娘娘庙等十几座香火极盛的寺庙。令人遗憾的是,70年代当地新建化肥厂,由于选址不当和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所有寺庙全部毁于一旦,如今的雷鸣寺是1997年重新修建的。 回到旅馆,已是七点,临走时还空空荡荡的小楼已经住满游客。晚餐时,拿出一副太原酒厂为广告宣传印制的酒令扑克,轮流抽牌,根据牌上酒令喝酒、表演节目,愉快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席散,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阳光灿烂的中学时代。 更多图片>>我要上传太原热门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