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记之——丙中洛 2007-10-09 05:57:49 大中小 标签:文学/原创 经过8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于4号下午到达了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云南省的最北端,也是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怒江沿江公路的尽头,而四周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山脉就把丙中洛婴儿似地抱在怀里。 丙中洛东有海拔5000多米的响朗腊卡山和碧罗雪山,南有贡当险岸和日当坡,翻过西边喜马拉雅山的延伸山脉高黎贡山,就到达了缅甸境内;而如果再一直向北前行的话,就到达了美丽而又神秘的西藏察隅。不过,因为中间间隔的山太陡峭太险峻,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从丙中洛通往察隅的公路,如果想要从这里去西藏的话,就只有靠步行了,而这途中会经过著名的“石门雄关”。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石门雄关”。来到“石门雄关”前,伫足细看,笔立斗绝的峭岩双壁,似乎是在一瞬之间被活生生地撕裂开来,两峰相依,两壁凹凸相对,就像一扇正在关闭的石门一样,而怒江,并从这狭窄的“门缝”中奔流而出。听当地人告诉我们,如果在8月份来,站在“石门关”看对面的峭壁,就会看到6条巨蟒盘踞在那儿,而每年也只有8月的那几天才可以看到这壮观的一幕,其他时间它们都躲在洞里。为此我感到非常遗憾。 至于“人马驿道”,据说人们为了把货物运出和运进西藏,经过长年累月的开凿和修建,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了一条只有一人多高而且非常窄的小路。至于窄的程度,那真是非常令人难以想像的,因为它只能容纳一个人过,而且还必须是紧紧地靠在崖壁上走,稍不注意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从古至今,不知曾有多少人和多少驮着货物的牲畜跌入了崖中! 看着横穿过半山腰的那条小路,我不得不佩服人类的智慧,在那么陡峭的山中间能够开辟出一条路来,还是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帮助的情况下,多么艰难啊!我想,这条路也一定是很多古人用生命换来的吧! 不过,这里最具特色的,就要属“独龙族”了吧。 早在电视上就对这个民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这个民族的女人都是纹了面的。仅这一点就让我特别向往之,想亲眼去见识一下,去了解一下为什么他们要纹脸?她们都在脸上纹些什么图案? 可是,经我们一打听,虽然从丙中洛再往前走大约6公里的路程就可以到他们的塞子了,但,但,令人遗憾的是,通往那里的路断了,正在抢修,所以我们的车没有办法开进去,也因此,我想我的好奇只有下一次再来丙中洛的时候才能解开了......ˇ∧ˇ 听这里的人告诉我们,丙中洛是人神共居的地方,它的周围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而这些神山也保佑着他们过着和睦的生活。正因如此,这儿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神仙洞”,位于半山腰,于是,我们准备去开开眼界,看看所谓的“神仙洞”神在哪儿? 一直在走上坡路,虽然是缓坡,可是时间长了也是很让人受不了滴(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虽然老妈说这是缺乏锻炼的后果),就在我真的感觉快不行的时候,也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哈哈!在洞口的一块大石头引起了我们这一行人的注意,一点都不夸张,这块石头的形状简直和牛的形状一模一样,而且它是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一丝的打磨和加工。在“石牛”鼻子的地方正一滴一滴地往外滴着水。这水可是从石头里渗出来的,我想这一定是山中的泉水,可能比我们在家饮的矿泉水还要干净。难怪旁边放着几个一次性用的纸杯,人们爬山爬累了,就可以在这儿接水解渴。 洞却不大,差不多有一间屋子那么大,里面贡奉着一尊神像,看他的香火还很旺盛呢,原来是神仙住的山洞,难怪叫“仙人洞”啦! 导游告诉我们,这儿是怒族、藏族、傈僳族群居的地方,因此这儿最主要的宗教就是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不过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民族,还有当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融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所以这儿也很自然的是多种宗教并存,而且互不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