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州期刊销售渠道攻略(转) |
[游记]广州期刊销售渠道攻略(转) |
2007-07-16 sina.com.cn |
广州的城市经济实力和居民消费能力无疑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广州本土期刊的经营意识无疑也是最强的、国内第一个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就是诞生在广州。但与这些不相匹配的是,据有关统计表明,广州的期刊消费却是百万人口以上大都市中读者比例最低的,仅为41.8%,从来不看期刊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58.2%。 一位期刊发行人告诉记者,在广州,报纸要比期刊好卖,休闲类期刊比新闻、财经类期刊好卖——快餐文化在这里更受青睐。并且,广州的期刊发行渠道也处于一种无序的经营状态,“很混乱”。但同时,这也使广州的期刊发行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竞争状态,“不像北京或者上海,一个渠道被很少几个、甚至一个公司垄断,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很难像在北京和上海那样,给广州的渠道梳理出明显占据市场优势的.“惟一渠道商”或“主要渠道商”。也或许正因为如此,广州的期刊渠道商更低调,以下信息的提供者们几乎都不愿公开自己的资料。 报摊报亭 数量:广州期刊零售的主力军是分散在大街小巷的报摊,报亭利用率不高。报摊报亭数量总共达1000多个,其中报摊的数量约600余个(有营业执照),报亭的数量则不到500个。 经营和特点:报摊基本上是个体摊主在经营。这些报摊大多是一些可流动经营的摊车,几层高报刊架上摆满杂志,可以随意附着在小零售店门前,也可以推到人群密集之处,虽然经营感不强,胜在适应广州人购买报刊的习惯。广州政府出于管理考虑,早已停止了对流动报摊经营许可证的颁发,但目前报摊的数量还是有增无减,无牌的黑摊仍不在少数。 而报亭在广州的建设则比较混乱,归属问题难以理清是原因之一。目前现有的报亭部分归属广州市书报亭管理委员会(占400多个网点),部分属于邮局,地点设置和规划都十分无序。近年当地政府又与广州丰采公司合作在市区内设立了数十座“红棉亭”,仿照北京、上海的报刊亭管理、经营方式建设,但因为不适应广州人的购买习惯,利用率还是不高。 近期,广州市再次加大了对报亭投摊整治建设力度,将报刊零售引入室内,统一建设规划、统一规范经营管理。 期刊进入方式:报摊报亭的期刊配送大多由当地民营分销商送摊,很少部分从邮局订货,由此也可见邮局这一渠道在当地的影响力有限。至于入场费问题,通常都是以折扣的形式出现,各供货商和刊社之间不相同,并没有单出的费用。 而广告因为由政府部门控制,报亭尤其是报摊没有随意张贴广告画的自由。会有供货商私下与摊主交易,最多不过是一张招贴画一个礼拜几块钱而已。 便利商超 数量:广州超市、便利店的期刊销售网点共有700多个。其中9成以上是便利店网点,超市网点只占很少部分。 经营和特点:拥有广州最多的期刊便利店销售网的是广州市金榜图书销售有限公司,金榜公司占有500多个网点,代理期刊500多种,拥有家乐福、亿客来等超市和7-eleven、OK、喜市多、联华快客、美宜佳、好又多等超便利店销售网点500多个。 广州如荼文化传播公司等另外几家在这个渠道也做得比较成熟,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超市便利店网点。 超市和便利店作为期刊零售的特殊渠道,从全国范围来看,广州无疑是最成熟的、尤其是便利店。超市渠道有着卖场面极大、陈列品种多的优势,电脑化操作方便统一管理,但读者覆盖范围有限;便利店虽然没有电脑操作,可摆放期刊少,但同时具有排它性,而且多数24小时营业,网点遍布城市,读者覆盖率高。 期刊进入方式:由于广州的便利店零售渠道分属上述几家公司,这些公司都有自己固定代理的期刊,因此进入便利店的期刊并不需要缴纳额外的“入场费”。不过由于便利店退货率相对较高,结算周期长,并不适合一些处于推广期的新刊销售。在这里零售的大多是一些市场成熟度较高的杂志,并且这些渠道商也较愿意给便利店送销这类杂志,对于市场认可不高的杂志,如果刊社方执意进入,一些渠道商也会按各自规定收取一定费用。 同时,一小部分便利店也会向邮局或者图书进出口公司订货销售,比如外版图书。但因为货源不稳定和手续不齐全等问题,这部分货源并不是主流, 机场 数量:目前白云机场共有3家期刊零售点,分别是机场服务中心书店、良时书屋和学而优书店。 经营和特点:机场服务中心和学而优书店因为主要经营图书,期刊零售只占少部分,货源根据折扣高低、从当地分销商中选择。良时书屋亦属于机场企业,由投标产生的唯一供货商,是如荼文化公司。如荼本身代理了国内1000余种期刊在广州的发行,向机场提供的零售期刊基本上是自己客户。 广州机场的期刊零售量是极为有限的,大多数进入这个渠道的刊社看中的是其展示、宣传作用,因而这些期刊大多是一些高码洋的时尚消费类杂志。 期刊进入方式:据业内人士称,虽然机场的门槛较高,但现在进入该渠道的期刊并未负担额外的费用,不过大多是以低至50的折扣给机场利润。 地铁 数量:广州地铁共1、2号两条线。1号线设有12个报刊零售摊点,2号线设有16个报刊亭。 经营和特点:地铁2号线的16个“中信文化报刊亭”属于中信文化与北京新锐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地铁报》经营公司)注册成立“广州市新报报刊有限公司”。中信文化以招标形式独家取得广州地铁2号线全部20个站台的报刊亭经营权。这些报刊亭位于各站台的上层商务区,是“广州新报”根据2号线开通站台的条件专门设计制作的。报刊亭顶部均饰有“中信文化报刊亭”字样的醒目招牌,并全部配有计算机销售终端系统,工作人员着印有“中信文化”字样的统一服装。报刊亭由风格一致的图书柜、期刊架、报架组成。上架出版物包括广州3大报业集团及全国各地出版的畅销报刊、图书数百种之多,包括中信文化旗下杂志。 地铁1号线的10个摊点的经营权属于广州地铁公司,但货源配送则由金榜、乾坤泰等分销商提供,运作模式与地上的报亭报摊无太大出入,只是在折扣上要比后者低。 书店 广州新华书店的期刊零售权现在控制在如荼手中,与书店的合作方式大多是书店提供专卖书架、如荼公司报数给书店的订货方式。 金榜公司也拥有部分书店的零售权,例如广州购书中心、南方书城、汉德连锁书店等网点;另外,广州大学城附近的一些书店也是这些渠道商的必争之地。 酒店、饭店、美容院、健身房这些渠道对于广州的期刊发行来说,目前仅仅只是起到了展示作用。在做这个渠道的除了广州最大的期刊代理商如荼公司外,还有就是广州《城市画报》的发行公司。 因为《城市画报》自身的需要,他们顺道也做起了其它期刊的展示业务,在当地各大酒店、饭店、美容院、酒吧、咖啡店设有1000多个展示架。因为只是纯展示作用,这个渠道收取的费用并不是很高,一般是同种杂志如果一个展示架上只摆设一两本,一个月只需要5—10元。(转)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bb9fb3010007bd4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