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州之行——大学城感觉 |
[游记]广州之行——大学城感觉 |
2007-07-18 sina.com.cn |
(以下文字仅为某一外人的一面感觉,不涉及任何纷争观点,若有不当,还望广大城中学子包涵) 到了传说中的广州大学城,乘坐公交车途中有点惊讶,原来进入大学城岛(护城河围绕)的必经要道“桥”竟然要收取费用,难道广州市政府当年就缺这点钱么?让其它营运利润企业来修建,使得今日要回收建设投资;亦或者市政府将此桥的经营权承包于某企业。按道理广州市政府的财政收入理应甚多,为何在此教育关键的位置设置此障碍,莫非有其他的深远考虑设想,非我才疏学浅、目光浅短之辈能体会到? 大学城的总体感觉是空旷、裸露,找不到曲径通幽的感觉。城内缺少有特色建筑或自然景观,植被绿化也是普通格局。建筑的总体形式、色调都存在雷同,又没有某一两个主体建筑显得鹤立鸡群。后来一同学点破了一个道理,原来这里存在数十所高等学府,除了中山大学尚能略显突出外,其他的学校没有太大的参差;另外广州大学是受广州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单位,较其他某些所谓高等的学校又有些优越条件,据说教育资金不菲,多为广州市政府拨款。所以这十几所学校谁也不能做出头鸟,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大家就“悯然众人”,成就了今日格局。加上颜色的分类原本就不多,出去一些不适宜做外墙色调的颜色,本来就不多了,所以又会出现以上情景。大学城的某些设施仍然处于建设状态,学生现在尚且不多,于是就显得空旷。 由于接待问题联系不妥,导致我与另一同学来到大学城这一“世外桃源”。茫然的乱走了近一小时,像似在广中药的生活区附近,后来才发现广中药的生活区宿舍楼的色调(好像以白为主)还是很有相对独立性的。又发现由于人少车少,许多交通管制成为摆设,人行天桥、红绿灯大大降低了作用。当然我也是入乡随俗。 后来出于无奈,临时改变了计划,联系了另一中山同学,好歹搞定了中午的饭,大学城的米饭(仅限中山)似乎很好吃。而后竟然联系了原计划的同学,于是乎有了些着落。 而后的行动当然是顶着炎热的阳光,巡视(参观)各高校,本来到此就是为了两件事:其一会会曾经的同学朋友;其二领略一下传说中的知识精英汇集的广州大学城。由于时间、地理和兴趣上的取舍关系,我们只去了中山、广外、华工、中药,其他诸多地方未能亲临。不知为何另外一所不错的学府——暨南大学为何在大学城没有自己的校区,使得这精英之中上有一丝遗憾——海外的广大学子。 中山大学,不愧为南粤第一学府,果然与众不同,很有好几下子。中山大学的学生真的是实在太少了,有点浪费大量精美教育资源的感觉。经朋友介绍领略了他之所谓的中山大学城校区的一自然奇观,和中山珠海校区的一人文景观形成照应,很有自然纯朴的原始特色,天然人为遥相呼应,生生不息。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的中大的一类似冢的景观。中山大学的图书馆很有气势,加上正前方的“国立中山大学”的牌坊,再加上珠江边的地理位置景观(可惜目前未能开发利用),很有传统和现代的美学感觉。果然是名门之后,浩然正气,风水极佳。 辗转广东外语外农贸大学,主要是欣赏她的人文景观,不过结果有点大失所望,只是在临走的过程中才略微有些许极其微小的收获。但在建筑楼群方面的却有意外发现,其某主楼群的声波反射似乎很强,可能是某些设计方案匠心独运。 随后是途径广州中医药大学偶到华南理工大学校区,拜访某一同学,在她的口中得知了一些关于大学城的建设负面信息,关于原来城内居民的现状。 可惜的是另一同学的拜访因为时间关系未能成功,都怪广深铁路运营时间太短了,九点多就是最后一班车;亦或者是大学城离火车站太远了,又加上地铁的停运。真是可惜。 而后就是离开了大学城,没有了地铁还真是不方便。乘车出去的途中见到了广州艺术学院的楼,果然是搞艺术的人,楼房的某些风格就是不同,连上来的同学都有艺术的外在特征。 而后来到了位于市区的仲恺农业学院,途中曲折在广州映像之交通中将提到。 仲恺农业学院的地理位置也是不错,临近珠江边。有一个疑问,有个大元帅府码头,停了些船,听那同学说是渡轮。不过不远处就是跨江大桥,又不是什么特别的渡轮,商业性质浓厚,利润够维持运营生计吗? 刚到时看到大元帅府码头很奇怪的名字,后来又看到大元帅府,又经同学介绍才知道原来这是当年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旧址之地。看来我的历史悟性有降低了很多,竟然没有了历史的联想,连大元帅府都想不出了。 广州人是不是特别喜欢斜拉桥,这个大元帅府远处的桥是斜拉桥,虎门大桥也是。凭借我的桥梁学习,斜拉桥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美感,不如拱桥有气势。甚者我认为连悬索桥也不如,看看金门大桥何等气派。 仲恺学校很多关于廖仲恺先生诞辰130周年暨建校八十周年的纪念宣传东西。估计靠着廖仲恺先生学校是很难在扩大影响了,毕竟现在是中华人名共和国,不是民国时代。学校由于处于市区所以校区比起大学城就小了点,毕竟一寸土地一寸金,这样有了紧凑的美感。估计学校教育资金应该不是太多,学校明显缺乏某些建设的东西,估计他的名字若是叫“剑英农业学院”会好很多。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ff4f08010008rn3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